《誰需要哲學》是安蘭德臨終前編撰的最后一部作品集。
編寫該書最初是一位加拿大客觀主義者沃爾特胡波歇(WaIte,Huebscher)提議。l981年秋天,他在寫給安蘭德的信中說:“你在文章中細致地描述了個人在日常表達中如何反映哲學觀點……如果能把這類文章結集出版,我覺得可以更加突出客觀主義哲學的影響,進而分析當前許多危險傾向的哲學根源,這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工作。”
蘭德對胡波歇的提議很贊同,《安蘭德通訊》中收錄了好多她最得意的作品,《誰需要哲學》最初是她在美國西點軍校的一篇演講稿。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中,她就和玻白斯一麥瑞爾(BobbsMerrill)公司的出版商格雷思肖(Grace Shaw)、若干朋友和助手幾次交流文集的構想和立意。她提出了文集的基本框架和內容要求,還指出幾篇必須選入文集的文章,其他的則交由編輯裁量。但是不久后安蘭德就去世了,終究沒有看到文集出版。之后,文集編選的工作就由我來抉擇,當然我也始終銘記著安蘭德當初提出的幾點期望。
蘭德對胡波歇的提議很贊同,《安蘭德通訊》中收錄了好多她最得意的作品,《誰需要哲學》最初是她在美國西點軍校的一篇演講稿。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中,她就和玻白斯一麥瑞爾(BobbsMerrill)公司的出版商格雷思肖(Grace Shaw)、若干朋友和助手幾次交流文集的構想和立意。她提出了文集的基本框架和內容要求,還指出幾篇必須選入文集的文章,其他的則交由編輯裁量。但是不久后安蘭德就去世了,終究沒有看到文集出版。之后,文集編選的工作就由我來抉擇,當然我也始終銘記著安蘭德當初提出的幾點期望。
安蘭德是美國當代最有影響的作家、思想家和公共知識分子之一。安蘭德宣揚極端個人主義精神,是理性利己主義的倡導者,與利他主義和自我犧牲的倫理學形成最為尖銳的對抗。在美國,她的作品的銷量僅次于《圣經》。有人說不了解安蘭德就無法理解美國精神。許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包括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甲骨文CEO埃里森都是安蘭德哲學的擁躉。
第1章 誰需要哲學在西點軍校的講演
第2章 哲學偵探
第3章 形而上學和人為行動
第4章 隱性的聯系
第5章 沒有自我的自私
第6章 致斯帕斯基的公開信
第7章 信仰和武力:現代世界的破壞者在耶魯大學的講演
第8章 真是可靠的道理
第9章 康德和蘇利文的對比
第10章 因果關系和義務
第11章 一封無名信
第12章 平等主義和通貨膨脹
第13章 刺激和反應
第14章 制度的創建
第15章 審查:褊狹和快捷的制度
第16章 教育公平
第17章 我能做什么?
第18章 不要錯失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