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染色體學說的奠基之作,遺傳學經典。以基因為中心展開,確證了生物性狀是由遺傳因子(基因)決定的,而基因是穩定和顆粒性的,發現基因存在于染色體上、不同染色體上的基因可自由組合、基因以直線形式排列于染色體上、基因具有多效性、存在多基因遺傳現象、染色體畸變影響遺傳等生命秘密。總結了作者及其團隊以果蠅為主要實驗材料的遺傳研究成果,以及自孟德爾遺傳定律在1900年被重新發現之后的遺傳學研究成果,全面闡述了染色體遺傳理論,包括遺傳學的基本原理、遺傳的機制、染色體與基因的關系、突變的起源、染色體畸變、基因和染色體在性別決定方面的作用等。共有157幅插圖。有助于讀者理解遺傳學劃時代思想的產生和發展過程 。
——《中國教育報》
本學生版為中學生量身打造,分為上篇、中篇和下篇三部分。上篇為閱讀指導,由華中科技大學李思孟教授撰寫,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摩爾根的生平及其貢獻,《基因論》問世的過程和摩爾根遺傳學派的建立,并梳理了從經典遺傳學到分子遺傳學的發展簡史,特別提到曾經對摩爾根遺傳學派的“批判”。中篇精選原著的精華,展現了遺傳學基本原理、遺傳粒子理論、遺傳的機制、染色體與基因、突變性狀的起源、性別與基因等原著的主要思想。中篇由著名遺傳學家盧惠霖教授翻譯。下篇為學習資源,包括擴展閱讀、數字課程、思考題、閱讀筆記。名著名譯,名家導讀,配備優質融媒體學習資源,有助于中學生更好地閱讀經典、理解經典、感受經典魅力。
摩爾根(1866—1945),美國著名胚胎學家、遺傳學家,193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譯者為著名遺傳學家盧惠霖教授。
弁言 / 1
上篇 閱讀指導摩爾根的青少年時代 / 3
摩爾根的學術貢獻 / 25
《基因論》問世和摩爾根遺傳學派的建立 / 50
從經典遺傳學到分子遺傳學 / 53
對摩爾根遺傳學派的“批判” / 58
中篇 基因論(節選)
遺傳學基本原理 / 65
遺傳粒子理論 / 97
遺傳的機制 / 107
染色體與基因 / 123
突變性狀的起源 / 139
性別與基因 / 159
總 結 / 185
下篇 學習資源
擴展閱讀 / 203
數字課程 / 207
思考題 / 208
閱讀筆記 /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