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機械行業應用出發,全方位講解了中文版AutoCAD 2020的各項功能,以及繪制各類機械工程圖紙的相關知識、繪制流程與方法。
全書共3篇17章,第1章~第7章為軟件基礎篇,介紹了AutoCAD繪圖的基本知識,包括AutoCAD 2020繪圖基礎、二維機械圖的形繪制與編輯、文字和表格的創建、機械制圖尺寸標注、參數化繪圖、塊與設計中心的應用;第8章~第12章為機械設計篇,介紹了使用AutoCAD繪制各類二維機械設計圖的方法,包括機械設計概述、機件的常用表達方法、創建圖幅和機械樣板文件、繪制機械零件圖和裝配圖;第13章~第17章為綜合提高篇,介紹了AutoCAD三維繪圖知識,包括創建和編輯三維實體、創建三維實體零件、創建機械三維裝配圖、三維實體生成二維視圖以及機械圖形的打印和輸出等。
本書內容嚴謹,講解透徹,實例緊密聯系機械工程實際,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實用性。另外,本書各章配有典型實例和習題,可操作性強。
本書特別適合讀者自學和大、中專院校師生作為教材和參考書,同時也適合從事機械設計的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和參考。
前 言
第1篇 軟件基礎篇
第1章 AutoCAD 2020繪圖基礎
1.1 AutoCAD 2020的啟動與退出2
1.1.1 啟動AutoCAD 20202
1.1.2 退出AutoCAD 20202
1.2 AutoCAD 2020工作空間2
1.2.1 草圖與注釋空間3
1.2.2 三維基礎空間3
1.2.3 三維建?臻g3
1.3 AutoCAD 2020界面組成3
1.3.1 【應用程序菜單】按鈕4
1.3.2 快速訪問工具欄4
1.3.3 標題欄5
1.3.4 菜單欄5
1.3.5 功能區5
1.3.6 文件標簽欄6
1.3.7 繪圖區6
1.3.8 命令行與文本窗口7
1.3.9 狀態欄7
1.4 AutoCAD調用命令的方法8
1.4.1 功能區按鈕調用命令8
1.4.2 使用鼠標操作執行命令9
1.4.3 命令行調用命令9
1.4.4 菜單欄調用命令9
1.4.5 重復執行命令9
1.5 繪圖環境的基本設置10
1.5.1 系統參數的設置10
1.5.2 圖形界限的設置11
1.5.3 圖形單位的設置12
1.6 圖形文件的管理12
1.6.1 新建圖形文件12
1.6.2 打開圖形文件13
1.6.3 保存圖形文件13
1.6.4 輸入PDF文件14
1.7 AutoCAD基本操作16
1.7.1 繪制基本的幾何圖形16
1.7.2 動態輸入17
1.7.3 刪除圖形和選擇對象18
1.7.4 命令的放棄和重做18
1.8 控制圖形顯示19
1.8.1 縮放與平移視圖19
1.8.2 重畫與重生成視圖20
1.9 圖層的創建和管理20
1.9.1 創建圖層20
1.9.2 設置圖層顏色21
1.9.3 設置圖層線型21
1.9.4 設置圖層線寬23
1.9.5 使用圖層工具管理圖層23
1.10 習 題24
第2章 二維機械圖形的繪制
2.1 使用輔助工具精確繪圖27
2.1.1 對象捕捉27
5.1.2 柵格、捕捉和正交30
2.1.2 自動追蹤31
2.2 繪制直線類圖形32
2.2.1 直線32
2.2.2 射線34
2.2.3 構造線34
2.2.4 多段線35
2.2.5 多線36
2.3 繪制曲線類圖形40
2.3.1 圓40
2.3.2 圓弧41
2.3.3 圓弧的方向與大小43
2.3.4 橢圓與橢圓弧43
2.3.5 圓環47
2.3.6 樣條曲線48
2.4 繪制點51
2.4.1 設置點樣式51
2.4.2 繪制單點和多點51
2.4.3 定數等分52
2.4.4 定距等分54
2.5 繪制多邊形類圖形55
2.5.1 矩形55
2.5.2 正多邊形56
2.6 習 題59
第3章 二維機械圖形的編輯
3.1 選擇對象的方法62
3.1.1 點選62
3.1.2 窗口選擇62
3.1.3 窗交選擇63
3.1.4 欄選63
3.1.5 圈圍63
3.1.6 圈交64
3.1.7 套索選擇65
3.2 圖形的復制65
3.2.1 復制對象65
3.2.2 偏移對象66
3.2.3 鏡像對象68
3.2.4 陣列對象70
3.3 改變圖形的大小及位置74
3.3.1 移動圖形74
3.3.2 旋轉圖形76
3.3.3 縮放圖形77
3.3.4 拉伸圖形77
3.4 輔助繪圖78
3.4.1 修剪對象78
3.4.2 刪除圖形79
3.4.3 延伸圖形80
3.4.4 打斷圖形80
3.4.5 合并圖形82
3.4.6 倒角圖形83
3.4.7 圓角圖形85
3.4.8 分解圖形87
3.5 圖案填充88
3.5.1 創建圖案填充88
3.5.2 編輯圖案填充89
3.5.3 圖案填充時找不到范圍的解決辦法90
3.6 通過夾點編輯圖形90
3.6.1 利用夾點拉伸對象90
3.6.2 利用夾點移動對象91
3.6.3 利用夾點旋轉對象91
3.6.4 利用夾點縮放對象92
3.6.5 利用夾點鏡像對象92
3.6.6 多功能夾點編輯93
3.7 習 題93
第4章 文字和表格的創建
4.1 文字、表格在機械設計上的應用96
4.2 創建文字96
4.2.1 文字樣式96
4.2.2 創建單行文字99
4.2.3 單行文字的編輯與其他操作103
4.2.4 創建多行文字105
4.2.5 多行文字的編輯與其他操作107
4.3 創建表格109
4.3.1 創建表格樣式109
4.3.2 插入表格110
4.3.3 編輯表格110
4.4 習 題115
第5章 機械制圖尺寸標注
5.1 機械行業的尺寸標注規則117
5.1.1 尺寸標注的組成117
5.1.2 尺寸標注的基本規則117
5.2 機械行業的尺寸標注樣式117
5.2.1 新建標注樣式117
5.2.2 設置標注樣式119
5.3 尺寸的標注129
5.3.1 智能標注129
5.3.2 線性標注與對齊標注129
5.3.3 角度標注132
5.3.4 弧長標注133
5.3.5 半徑標注與直徑標注134
5.3.6 折彎標注135
5.3.7 多重引線標注135
5.3.8 標注打斷138
5.4 尺寸標注的編輯139
5.4.1 編輯標注139
5.4.2 編輯多重引線139
5.4.3 翻轉箭頭140
5.4.4 尺寸關聯性140
5.4.5 調整標注間距141
5.4.6 折彎線性標注142
5.5 尺寸公差的標注142
5.5.1 機械行業中的尺寸公差142
5.5.2 標注尺寸公差144
5.6 幾何公差的標注146
5.6.1 機械行業中的幾何公差147
5.6.2 標注幾何公差150
5.7 習 題152
第6章 參數化繪圖
6.1 幾何約束155
6.1.1 重合155
6.1.2 共線155
6.1.3 同心156
6.1.4 固定156
6.1.5 平行156
6.1.6 垂直157
6.1.7 水平157
6.1.8 豎直158
6.1.9 相切158
6.1.10 平滑158
6.1.11 對稱159
6.1.12 相等159
6.2 尺寸約束161
6.2.1 水平約束161
6.2.2 豎直約束162
6.2.3 對齊約束162
6.2.4 半徑約束162
6.2.5 直徑約束163
6.2.6 角度約束163
6.3 編輯約束165
6.3.1 編輯幾何約束165
6.3.2 編輯尺寸約束167
6.4 習 題169
第7章 塊與設計中心的應用
7.1 塊172
7.1.1 創建內部塊172
7.1.2 控制圖塊顏色和線型173
7.1.3 插入塊173
7.1.4 創建外部塊175
7.1.5 分解圖塊176
7.1.6 圖塊屬性177
7.1.7 創建動態圖塊179
7.2 外部參照184
7.2.1 了解外部參照184
7.2.2 附著外部參照184
7.2.3 拆離外部參照186
7.2.4 管理外部參照187
7.3 設計中心188
7.3.1 打開設計中心188
7.3.2 設計中心窗體188
7.3.3 設計中心查找功能189
7.3.4 設計中心管理資源190
7.4 習 題190
第2篇 機械設計篇
第8章 機械設計概述
8.1 機械設計的流程193
8.2 機械設計的表達方式194
8.2.1 裝配圖194
8.2.2 零件圖198
8.3 機械設計圖的繪制步驟199
8.3.1 繪制零部件的圖形199
8.3.2 尺寸標注201
8.3.3 添加注釋202
8.3.4 填寫技術要求208
8.4 基本的機械加工工藝介紹208
8.4.1 車208
8.4.2 銑209
8.4.3 鏜210
8.4.4 磨211
8.4.5 鉆212
8.4.6 加工中心加工212
8.5 常用的機械加工材料介紹213
8.5.1 碳素鋼213
8.5.2 鑄鐵214
8.5.3 合金鋼214
8.5.4 有色金屬214
第9章 機件的常用表達方法
9.1 視 圖217
9.1.1 基本視圖217
9.1.2 向視圖217
9.1.3 局部視圖218
9.1.4 斜視圖218
9.1.5 基本視圖繪制實例219
9.2 剖視圖221
9.2.1 剖視圖的概念221
9.2.2 剖視圖的畫法222
9.2.3 剖視圖的標注223
9.2.4 剖視圖的分類223
9.2.5 剖切面的種類224
9.2.6 剖視圖的注意事項227
9.3 斷面圖230
9.3.1 移出斷面圖231
9.3.2 重合斷面圖231
9.4 其他視圖232
9.4.1 局部放大圖232
9.4.2 簡化畫法232
9.5 習 題233
第10章 創建圖幅和機械樣板文件
10.1 機械制圖國家標準規定236
10.1.1 圖幅圖框的規定236
10.1.2 比例237
10.1.3 字體238
10.1.4 圖線標準238
10.1.5 尺寸標注格式238
10.2 圖幅的繪制241
10.3 明細欄244
10.4 創建機械制圖樣板文件246
第11章 繪制機械零件圖
11.1 典型零件圖的表達與審閱方法253
11.1.1 軸套類零件253
11.1.2 輪盤類零件253
11.1.3 叉架類零件254
11.1.4 箱體類零件255
11.2 繪制傳動軸零件圖255
11.2.1 繪制主視圖256
11.2.2 繪制移出斷面圖258
11.2.3 標注圖形259
11.2.4 填寫技術要求與標題欄265
11.3 繪制大齒輪零件圖265
11.3.1 繪制主視圖266
11.3.2 繪制剖視圖268
11.3.3 標注圖形272
11.3.4 填寫齒輪參數表與技術要求278
11.4 繪制弧形連桿零件圖279
11.4.1 繪制主視圖280
11.4.2 繪制俯視圖284
11.4.3 標注圖形287
11.5 繪制減速器箱座零件圖288
11.5.1 繪制主視圖288
11.5.2 繪制俯視圖294
11.5.3 繪制左視圖297
11.5.4 標注圖形299
第12章 繪制機械裝配圖
12.1 裝配圖概述305
12.2 繪制單級減速器裝配圖305
12.2.1 繪圖分析305
12.2.2 繪制俯視圖306
12.2.3 繪制主視圖310
12.2.4 繪制左視圖314
12.2.5 標注裝配圖318
第3篇 綜合提高篇
第13章 創建和編輯三維實體
13.1 三維模型的分類327
13.1.1 線框模型327
13.1.2 曲面模型327
13.1.3 實體模型327
13.2 三維坐標系統328
13.2.1 UCS的概念及特點328
13.2.2 定義UCS328
13.2.3 編輯UCS331
13.2.4 動態UCS331
13.2.5 UCS夾點編輯332
13.3 觀察三維模型332
13.3.1 設置視點332
13.3.2 預置視點333
13.3.3 利用 ViewCube工具333
13.3.4 三維動態觀察334
13.3.5 控制盤輔助操作335
13.4 視覺樣式336
13.4.1 應用視覺樣式337
13.4.2 管理視覺樣式339
13.5 由二維對象生成三維實體339
13.5.1 拉伸340
13.5.2 旋轉342
13.5.3 掃掠343
13.5.4 放樣345
13.5.5 按住并拖動346
13.6 布爾運算350
13.6.1 并集運算350
13.6.2 差集運算350
13.6.3 交集運算351
13.7 三維對象操作354
13.7.1 三維旋轉354
13.7.2 三維移動355
13.7.3 三維鏡像356
13.7.4 對齊和三維對齊357
13.8 實體高級編輯360
13.8.1 創建倒角和圓角360
13.8.2 抽殼363
13.8.3 剖切實體364
13.8.4 加厚曲面364
13.9 習 題365
第14章 創建三維實體模型
14.1 創建軸套類模型368
14.1.1 從零件圖中分離出低速軸的輪廓368
14.1.2 創建軸體368
14.1.3 創建鍵槽369
14.2 創建輪盤類模型370
14.2.1 從零件圖中分離出大齒輪的輪廓370
14.2.2 創建齒輪體370
14.2.3 創建輪齒模型371
14.2.4 創建鍵槽372
14.2.5 創建腹板孔372
14.3 創建叉架類模型373
14.3.1 從零件圖中分離出連桿輪廓373
14.3.2 創建連桿體374
14.3.3 創建圓角375
14.4 創建箱座類模型377
14.4.1 創建箱座的基本形體377
14.4.2 繪制軸承安裝孔378
14.4.3 創建肋板379
14.4.4 創建箱座內壁379
14.4.5 創建箱座上的孔380
14.4.6 創建吊鉤381
14.4.7 創建油標孔與放油孔382
14.4.8 修飾箱座細節383
第15章 繪制機械三維裝配圖
15.1 繪制三維裝配圖的思路和方法385
15.2 組裝減速器的三維裝配體385
15.2.1 裝配大齒輪與低速軸385
15.2.2 嚙合大齒輪與高速齒輪軸387
15.2.3 裝配軸上的軸承388
15.2.4 將齒輪傳動組件裝配至箱座389
15.2.5 裝配箱蓋389
15.2.6 裝配螺釘等其他零部件389
15.3 習 題393
第16章 三維實體生成二維視圖
16.1 實體模型生成二維視圖396
16.1.1 使用VPORTS命令創建視口396
16.1.2 使用SOLVIEW命令創建布局多視圖396
16.1.3 使用SOLDRAW創建實體圖形397
16.1.4 使用SOLPROF創建二維輪廓線397
16.1.5 使用創建視圖面板創建三視圖397
16.1.6 利用VPORTS命令和SOLPROF命令
創建三視圖398
16.1.7 利用SOLVIEW命令和SOLDRAW命令
創建三視圖399
16.1.8 使用創建視圖面板命令創建三視圖400
16.2 三維實體創建剖視圖401
16.2.1 創建全剖視圖401
16.2.2 創建半剖視圖403
16.2.3 創建局部放大圖405
16.3 習 題406
第17章 機械圖形打印和輸出
17.1 模型空間與布局空間408
17.1.1 模型空間408
17.1.2 布局空間408
17.1.3 空間管理409
17.2 打印樣式411
17.2.1 打印樣式的類型411
17.2.2 打印樣式的設置412
17.3 布局圖樣416
17.3.1 創建布局416
17.3.2 調整布局419
17.4 視口420
17.4.1 刪除視口420
17.4.2 新建視口420
17.4.3 調整視口422
17.5 打印出圖422
17.5.1 指定打印設備423
17.5.2 設定圖紙尺寸424
17.5.3 設置打印區域424
17.5.4 設置打印偏移426
17.5.5 設置打印比例426
17.5.6 指定打印樣式表427
17.5.7 設置打印方向427
17.5.8 最終打印427
17.6 文件的輸出429
17.6.1 輸出為dxf文件429
17.6.2 輸出為stl文件430
17.6.3 輸出為PDF文件431
17.6.4 圖紙的批量輸出與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