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星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本書收錄了朱先生的三十余篇文章,分為四部分,“語言學研究”探討了音韻、語義、修辭等方面的問題;“《金瓶梅》研究”主要考證了《金瓶梅》的版本、作者、形成、思想等方面的問題;“關于語文教學”主要探討了語言語文教學等方面的問題;“其他考證類”則對某些懸而未決的疑難問題進行了重新考證。本書對于語言學、文學、語文教學等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代序:朱星先生學術小傳
朱星(1911~1982)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生于江蘇宜興大浦鎮,父親是一名中醫。朱星先生少時在當地傳統文人的教導下讀書作對,甚有才名。后在當地天主教修道院預備班學習拉丁文、法文以及中學課程。十五歲時,入無錫國學專修館,與唐蘭先生同學,常為校長唐文治代筆寫文章。十九歲畢業后,即入天主教會所辦學校教書。其間又習得英文、德文,并從馬相伯先生學習《馬氏文通》。1934年,出版《戰國縱橫家研究》《中國文學史通論》二書。1935年赴天津工商學院任教,并拜輔仁大學校長陳垣先生為師。1939年出版《星元詩集》。1945年入北洋大學任教。1947年始,受毛主席著作影響,思想發生轉變,創作《五四》《決斗》等獨幕劇本。1948年完成《周易經文考釋》,翌年出版。新中國成立后,朱星先生長期執教于河北天津師范學院、河北北京師范學院、河北師范學院(宣化),歷任河北天津師范學院中文系主任、歷史系主任、副院長,河北北京師范學院副院長,河北師范學院副院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審,天津師范學院副院長等職。1950年6月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朱星先生興趣廣泛,博覽群書。他的研究領域,涉及漢語語法、詞匯、修辭、文字、音韻、訓詁及普通語言學、語言學史,乃至通俗語文教育等諸方面,對《金瓶梅》《文心雕龍》等文學作品也有考證研究。茲將朱星先生的研究著作列舉于下。
【專著】
中國文學史通論,1934年,上海書報社。
戰國縱橫家研究,1934年,上海書報社。
道德新論,1934年,上海書報社。
星元詩集,1939年,天津工商學院。
公教文學論集,1940年,天津工商學院。
文學理論總編,1940年,天津大東書局。
大學應用文教程,1940年,天津工商學院。
決斗(獨幕劇,百種選集之一),1947年,北大出版社。
五四(獨幕劇,百種選集之一),1948年,北大出版社。
周易經文考釋(又名《周易解放》),1949年,中國文學院。
識字教學的基本知識,1950年,天津大眾書店。
新文體概論,1954年,五十年代出版社。
怎樣學習普通話,1956年,河北人民出版社。
語言學概論,1957年,天津人民出版社。
古代漢語概論,1959年,天津人民出版社。
河北方言概述(主編),1960年,河北人民出版社。
漢語普通話小史,1966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油印)。
漢語語法學的若干問題,1978年,河北人民出版社。
古代漢語(上下二冊,主編),1980年,天津人民出版社。
金瓶梅考證,1980年,百花文藝出版社。
中外語法比較,1980年,北京語言學院(油印)。
漢語詞義簡析,1981年,湖北人民出版社。
古代文化基本知識,1981年,天津人民出版社。
古代漢語音韻學入門,《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1982年第3期起連載。
篇章結構與教學,1983年,甘肅人民出版社。
中國文學語言發展史略,1988年,新華出版社。
中國皇帝評論,1990年,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中國語言學史,1995年,洪葉文化。
朱星古漢語論文選集,1996年,洪葉文化。
注釋研究和作法(未刊)。
古漢語概論續編(未刊)。
古代漢語資料匯編(主編,未刊)。
漢語難句簡釋(全書未完稿)。
古代外語文法比較(拉丁文、希臘文、梵文、希伯來文四種語言比較,未完)。
漢語語義學(剛動筆,計劃寫30萬字,存目)。
【譯著】
切韻研究,〔法〕馬伯樂著,原名《唐代長安方言考》,1975年譯出(未刊)。
中國音學,〔荷蘭〕商克(未刊)。
【論文】
一九五○年
漢字的改造路線,天津進步日報8月4日。
一九五一年
怎樣注解課文中的語詞,《語文教學》(天津)第1期。
斯大林語言論給我們語文教學工作者的啟發,《天津教育》第9期。
語法教學問題,《天津教育》第11期。
一九五六年
方音符號的比較研究,《河北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版)第1期。
一九五八年
古音上的幾個問題(提出一個漢語語音史觀問題),《河北天津師范學院學報》第3期。
一九五九年
對《漢語拼音詞匯》的三點小意見,《語文建設》第24期。
一九六○年
論言語的階級性(與高名凱先生商榷),《中國語文》第3期,后收入《語言和言語問題討論集》。
從《古漢語概論》談到大學開設古漢語課的目的要求(與山東大學中文系語言教研組同志商榷),《中國語文》第11期。
一九六一年
漢語史的分期問題(與李行健同志商榷),《天津日報》8月2日。
一九六二年
漢語通語的歷史發展,《天津日報》4月4日。
一九六四年
形聲簡字還可提倡,《文字改革》第12期。
一九七七年
篇章結構研究,《語文教學》(煙臺)第4期(78年第1、2期續登)。
一九七八年
評《說文通訓定聲》,《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第5期。
漢語詞義分析和教學,《山東師院分院學報》第3期。
一九七九年
怎樣學習古音韻,《陜西語言學會刊》(創刊號)。
《文心雕龍》聲律篇詮解,《天津師院學報》第1期。
漢語普通話的來歷,《語言教學與研究》(試刊)第4集。
《金瓶梅》的作者究竟是誰,《社會科學戰線》第3期。
《金瓶梅》被竄偽的經過,《社會科學戰線》第4期。
注釋學芻議,《河北師院學報》(哲社版)第1期。
語言和意義的關系,《河北師院學報》(哲社版)第3期。
中學語文教學的語言問題,陜西語言學會《語言教學與研究》創刊號。
一九八○年
漢語的簡說法(1),《語言教學與研究》第2期。
《馬氏文通》的作者究竟是誰,《社會科學戰線》第3期。
試談漢語語義學,《文史哲》第4期。
學習古代漢語必須重視古音韻,《天津師院學報》第5期。
語文工作中的一些理論問題(在唐山師專中文系學術報告會上的學術報告),《唐山師專學報》第3期。
《史記》文法分析,《河北師院學報》第2期。
《金瓶梅》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評介,《河北大學學報》第1期。
《金瓶梅》的評價以及對《紅樓夢》的影響,《河北大學學報》第2期。
《金瓶梅》所反映的階級斗爭,《河北師范大學學報》第3期。
名文評注之一:《左傳·曹劌論戰》,《天津師院學報》第3期。
一九八一年
試談新訓詁學,《河北師范大學學報》第1期。
語文教學要注意語義學,《唐山師專學報》第3期。
廣韻編纂旨趣與音切條例,《河北師院學報》第2期。
三十六字母略說,《內蒙師院學報》第1期。
漢語簡說法(2),《語言教學與研究》第4期。
怎樣迅速提高中學生語文水平,《語文教學之友》第1期。
治學經驗談(二),《群眾論叢》第5期。
一九八二年
漢語古音研究的過程和方向,《天津師院學報》第1期。
《金瓶梅》的詞匯、語匯札記,《河北大學學報》第1期。
關于語言教學和語言研究問題的通信(與鄭州大學教授張靜先生的通信),《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
《史記》的語言研究,《河北師院學報》第2期。
文言虛詞考源和教學,《唐山師專學報》第1期。
語法和文章學問題的討論(與北京師院張壽康教授的通信),《天津師院學報》第3期。
古代漢語音韻學入門,《河北大學學報》第3、4期。
一九八三年
論轉語與詞源學,《河北師范大學學報》第4期。
關于古代漢語的教和學的問題,《河北教育學院學報》第3期。
對修辭學研究說幾句門外閑談,《天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6期。
一九八四年
詩詞曲律概述,《唐山師專學報》第3期。
建立讀書學(合作稿),《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第6期。
一九八五年
宋元等韻述評,《河北師院學報》第2期。
一九八六年
秦始皇沙丘疑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2月。
《說文解字》部首淺說
《爾雅·釋詁》三篇體例
論古書通假
喻母古讀考辯證
上古無撮唇呼
《論語》文法分析
說所(以上論文均收入《朱星古漢語論文選集》1996年,洪葉文化)
尹凱
2017年2月11日
第一輯 語言學研究
方音符號的比較研究
古音上的幾個問題
——提出一個漢語語音史觀問題
對《漢語拼音詞匯》的三點小意見
形聲簡字還可提倡
評《說文通訓定聲》
《古漢語言語入門》序
《語言文字理論新探》代序
試談漢語語義學
漢語的簡說法
關于《漢語的簡說法》的通信
三十六字母略說
試談新訓詁學
漢語古音研究的過程和方向
語法和文章學問題的討論
——天津師院朱星教授與北京師院張壽康教授的通信
古代漢語音韻學入門(一)
古代漢語音韻學入門(二)
古代漢語音韻學入門(三)
對修辭學研究說幾句門外閑談
論轉語與詞源學
第二輯 《金瓶梅》研究
《金瓶梅》的版本問題
《金瓶梅》的作者究竟是誰
《金瓶梅》被竄偽的經過
《金瓶梅》的文學評價以及對《紅樓夢》的影響
《金瓶梅》所反映的階級斗爭
金瓶梅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評介
關于《金瓶梅考證》的一點聲明
《金瓶梅》的詞匯、語匯札記
第三輯 關于語文教學
斯大林語言論給我們語文教學工作者的啟發
語法教學問題——附標點符號用法及特例
《文心雕龍·聲律篇》詮解
學習古代漢語必須重視古音韻
名文評注:《左傳·曹劌論戰》
關于語言教學和語言研究問題的通信
建立讀書學
第四輯 其他考證類
《馬氏文通》的作者究竟是誰
秦始皇沙丘疑案
附錄
春蠶到死絲方盡
——朱星先生及其學術成就簡介 董樹人
愧乏史才為立傳
——紀念朱星先生逝世十周年 涂宗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