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是最被忽略的現代社會學的奠基者,他可被視為社會學中后現代主義的先驅。其學術思想包含后現代主義一些重要特征,主要體現在:另類獨特的研究旨趣、建構主義的社會觀、挑戰正統的認識論、多元主義的方法論、不拘一格的表述方式。齊美爾與后現代主義的幾位大家福柯、德里達、利奧塔、布西亞等具有比較明顯的家族相似性,他的很多思想及主張以一種放大、夸張、激進的方式在后現代主義那里復活了。重新認識和評價齊美爾學術思想的價值與意義。
序
知悉小山兄在潛心研讀齊美爾,是七年之前的事情,當時他已下數年工夫了。如今,借由劉成斌教授的居間聯系,終于看到了小山兄的《齊美爾與后現代社會理論》書稿。這可真是十年磨一劍,甚至可能還不止十年!
展讀之下,佩服小山兄用功之勤、收集之廣及識見之深。本人雖寫過一本關于齊美爾的小冊子《格奧爾格·齊美爾:現代性的診斷》,但無意也無力于成為齊美爾研究的專家。當年的閱讀,是為強化自己經典理論方面的基礎,于是在經典大師中選擇了國內學界不太有人問津的齊美爾。猶記當年涵泳其間的樂趣,后因其他機緣,就乘興整理了一下閱讀心得。對于這本小冊子,我起初擬定的題目是“游戲現代性:齊美爾社會學導論”,責編則建議了后來的書名。當時年輕,未能堅持自己的看法。其實想來,當年的學術和現實情境,大概還是很難接受后現代的游戲風格。
當下,我們或許可謂已然進入“后現代”之后了。曾經風靡一時的諸種后現代思潮,也都紛紛退潮,或陷入沉寂,或淪為常談。但我們欠缺的,恰恰是對后現代思潮所發起的挑戰的反思。我們本當總結后現代思潮的得失,特別是檢視后現代大潮打過之后,留下了哪些堅實不移的里程碑式的認識標繪可以作為我們再出發的新起點。潮起潮落中,我們容易看到獨立潮頭的弄潮兒,但鮮有人注意到可能還有人在勘探激蕩起浪潮的基石。小山兄大概就屬于這種甘于寂寞的勘探者,不趕時髦,沉潛下去,摸清后現代主義到底在哪些方面超越了既有的范式,并由此來定位和理解齊美爾的學術貢獻。
小山兄將社會理論的范式分為實證主義、解釋主義、批評主義和后現代主義,學界對此可能會有不同看法。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今的社會學似乎太迷戀于技術流了,而對于社會學的根本旨趣,對于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層面的問題,對于表述風格的問題,都一概不論了。我們都置身于“要么出版要么出局”(publish or perish)的境地,在埋頭應付各種考核指標的過程中,確實也不......
張小山,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社會學博士。長期從事社會學理論的教學與研究,曾主編《西方社會學理論》(華中科大學出版社2005年)。在《社會學研究》、《社會》、《社會主義研究》、《理論探索》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40余篇。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研究的問題及意義
第二節文獻回顧
第三節相關概念辨析
第二章齊美爾的復興與后現代主義范式
第一節坎坷的學術道路
第二節社會學奠基者身份的確立
第三節社會研究的四大范式
第四節后現代主義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另類獨特的研究旨趣
第一節探索現代人的內心體驗
第二節研究日常生活的瑣碎現象
第三節分析復雜的微觀互動
第四節考察消費文化的諸多面向
第四章建構主義的本體論
第一節社會唯實論與社會唯名論
第二節超越唯實論與唯名論
第三節社會事實的建構
第五章懷疑主義的認識論
第一節挑戰傳統真理觀
第二節質疑科學知識的性質
第三節批判歷史實在論
第六章多元主義的方法論
第一節主張跨學科的視角
第二節反對唯我獨尊的方法
第三節重視關系主義的取向
第四節提倡審美觀察與解釋
第七章自由隨意的表述風格
第一節不拘一格的學術散文
第二節景觀角度與碎片化風格
第三節解構主義的文本策略
第八章思想傳承與后現代重現
第一節歐洲學術界的曲折接納
第二節美國社會學界的片面繼承
第三節在后現代主義中的體現
第九章結論與討論
第一節基本結論
第二節齊美爾社會研究方法的內在邏輯
第三節齊美爾社會理論及方法論的貢獻與啟示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