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作為一名研究與教授教育管理學的大學教師兼研究人員,由于工作需要,我與中小學校長有密切接觸:在20年的教育碩士培養過程中,我有很多學生是作為校長前來學習的,也有很多學生是畢業后走上校長崗位的;在做教師發展學校的過程中,我每周都親自到中小學,與學校的校長一起幫助教師專業發展;校長培訓的發展,尤其是國家培訓的興起,又使我經常受邀給不同地區的校長做講座;2012年首都師范大學開始承擔北京市教委的“京郊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研修”項目,我負責此項目的實施并兼校長的導師;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決定實施北京市中小學名師名校長發展工程后,我被聘為理論導師。
在與中小學校長的接觸中,我了解了他們的生活、工作與學習情況,與他們結下了不解之緣,于是萌生了研究他們專業發展的想法,其間雖然有論文發表,但是不系統。基于系統研究的愿望,2013年,我申報并獲批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和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劃重點項目“北京市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的制度體系研究”(項目編號:13JGB140和SZ201410028012)。2014~2016年,我進行了三年研究,2016年底完成了《北京市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的制度體系研究》的結題報告,2017年順利結題。
結題之后,我感覺有些內容仍然需要繼續深入探究,于是又就其中的一些內容查閱了文獻和政策,增加了調研對象,補發了問卷,對北京市以外的校長進行了充分的訪談。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今天呈現給讀者《校長專業發展的制度體系研究》這本書。本書撰寫的主要目的是想通過制度體系構建,實現中小學校長持續、有效、有序發展。
本書分別從政策文本和政策執行視角研究校長專業發展制度體系;基于人力資源管理流程理論、權力制衡理論和組織理論等,提出了需要補充的制度;基于職業生涯發展和制度理論,提出了需要修復的制度;通過補充與修復,完善了基于政策設計的縱橫結合的制度體系;基于新制度主義理論,重構了包括規制性、規范性和文化-認知性在內的校長專業發展制度體系;通過重構,形成了內外結合、協調運行的制度體系。
根據研究,關于校長專業發展,本書提出了如下主要觀點:需要建立縱向與橫向有機結合的制度體系;需要確立與發展階段一致的制度;需要建立具有約束性、使能性和支持性功能的制度體系;需要建立外在規制和內在規約協同運行的制度體系。
感謝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和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劃給我的研究機會;感謝首都師范大學對我研究的支持;感謝我指導的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他們是郭潤明、崔彥琨、盧新迪、苗娟、邊婧、房敏、丁夢嬌;感謝眾多接受我們訪談、為我們做問卷的人;感謝接受我們學術咨詢的眾多學者。我還參考、引用了許多學者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謝。
由于視野、學識、資源等的局限,雖然已竭盡全力,但是書中難免有疏漏、偏頗之處,希望各位讀者指正。
傅樹京
2019年6月于首都師范大學
傅樹京,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教育管理、教師教育、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獲得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和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首都師范大學理學學士學位。曾經在北京師范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做訪問學者,在英國利茲大學做訪問教授。擔任中國管理科學學會理事,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分會常務理事,被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聘為中小學名校長發展工程學術導師,以及一些評估專家和特聘教授等社會職務。先后主持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北京市教委重點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及各種委托項目等。出版專著若干本,在CSSCI上發表論文幾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