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當前,靠前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我國社會思想意識領域必定呈現出一定的發展變化,即表現出不同的形態、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發展態勢。意識形態工作是是關系黨和人民興衰成敗的重要工作,其鮮明地體現在“三個事關”上,即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2013年,總書記在全國思想宣傳工作會上重申了“兩個鞏固”的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務,強調要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是一個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充滿勃勃生機的學科。近年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得了長足進步,研究成果更為豐碩。對于學者而言,了解同行關切,洞察學術動向,掌握本學科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新進展,是長期的職責和使命所在,甚至是一種“本能”,抑或一種“習慣”。正所謂習慣成自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應該有關注理論前沿和現實實踐的這種習慣。當今中國,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更加有力地支撐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實踐工作發展。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需要有新的思考。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性質、定位和所面臨的現實實踐問題是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路向問題的邏輯基點。從學科關系上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建設,必然要求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整體性原則和原理框架,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核心和基礎,明確研究對象,厘清學科邊界,聚焦關鍵問題,彰顯學科特色,發揮獨特優勢。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不以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相關原理為學科主要任務,而是以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向人們進行馬克思主義觀點學說的宣傳教育為主要課題。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其他幾個二級學科相比,不同點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綜合性和應用性。在某種程度上說,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所關注的理論范圍實際上廣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其他幾個二級學科,或者說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相對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作為一個獨立的二級學科如果沒有自己的基礎理論,沒有自己相應的基礎理論研究,它作為獨立學科就立不住。這就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應注重廣度和深度,不斷反思,適時調整研究趨向。從學科理論的形成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需要借鑒吸收教育學、政治學、倫理學、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管理學、文化學等多個學科知識的學科。自建、借鑒和整合后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仍需要在本學科語境下進一步提煉、融合,使之具備學科問的差異性,而這一過程無疑需要在理論研究上深下功夫。其目的雖不是提出一對新范疇所能夠實現的,但也絕非創造一條原則、設計一種方法所能夠達到的。此外,由于學科理論的建構發展需要及時提煉在實踐中出現的新變化新問題,把分散于某些論著中的涉及現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動向的觀點整合出來,進一步充實到學科基本課程體系中去,這也需要研究者做出努力。從學科的性質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個開放、綜合和實踐的學科。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影響著學科應用性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有效實現,這要求本學科研究不應僅停留在學科理論體系的建構與完備上,而要在解決現實問題、推進實踐性發展上展示其特有功能,彰顯學科優勢。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一般性學校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的特點就是具體實踐上的社會性和廣泛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僅面向學生,也不僅在學校這一特定的場域下進行,而且還要面向大眾,針對各類人群和不同領域。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研究應樹立整體思維,廣泛關注社會現實,瞄準各種對象,把握動態,拓展視野。從學科功能的外顯效應上看,學科現實的“失利”境遇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研究應致力于理論廣度和深度的拓展?梢哉f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問題、社會對本學科的評價認同問題、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等,仍然是本學科發展所面臨和亟待解決的。這些問題環環相扣,一同依賴于學科研究的進一步推進。
楊增崠,男,先后在中南大學、清華大學獲得法學碩士、博士學位,北京大學訪問學者,現為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入選首批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特級教師、國家大中小德育一體化國家教材建設研究基地研究員,兼任清華大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編輯。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思潮、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的研究。發表論文80余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等轉載20余篇。出版專著(編著)3部、參編10余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等省部級課題9項。獲得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手”稱號、重量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很好科研成果一等獎、美國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 Scholarship)英才獎等30余項榮譽獎勵。
楊國輝,男,法學博士,副教授,中級輿情分析師,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湖南省高校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研究會副會長,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及省級科研項目10項,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等刊發學術論文40余篇。
目錄
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1
節當前我國社會思想意識領域的新變化1
第二節當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鮮明特點16
第三節新時代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使命37
第四節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相關重要論述的研究進展47
第二章國際化背景的變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境遇61
節國際化背景的新變化及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61
第二節國際化背景新變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思路65
第三節“四個講清楚”與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命70
第三章“互聯網+”條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問題78
節“互聯網+”的形成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聯系79
第二節“互聯網+”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84
第三節“互聯網+”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94
第四節“互聯網+”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維更新100
第四章現代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問題108
節現代信息技術的內涵及本質108
第二節現代化信息技術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114
第三節現代化信息技術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特點120
第四節現代化信息技術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創新123
第五章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思考133
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革命”與開放意識134
第二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革命”與國際視野141
第三節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困境及突破149
第四節充分認識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八個相統一”157
第六章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大政工”格局的理論與實踐166
節思想政治教育“大政工”格局構建的基礎166
第二節思想政治教育“大政工”格局構建的現實障礙174
第三節思想政治教育“大政工”格局構建的邏輯進路182
第七章當代中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研究范式的宏觀審思195
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當代發展的歷史形成195
第二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當代發展的總體現狀212
第三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當代發展的邏輯趨向222
第四節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問題的分析評述230
參考文獻239
后記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