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討論了先秦時期的人性論。作者認為英語學術界對于中國古典思想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被“東方主義”影響和塑造著。這種風格的學者在開展研究前,已經(jīng)有了預設的理論、模式、范疇等。結論似乎是早已經(jīng)確定的,研究只是一個確認的過程。在研究手段上,他們偏重哲學-宗教學式的考察,結果往往讓自己陷入比較的陷阱。中國古典思想看起來只有和西方思想相對時才有意義。與之相反,本書重新回到中國的立場,用本土的情懷重新考察先秦人性論。書中認為后現(xiàn)代主義破除了現(xiàn)代主義對普世性的迷信,把話語權歸還給非西方文化的暗示更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所以,在對先秦文本進行考察時,本書完全放棄了從宗教-哲學概念出發(fā)的傳統(tǒng)做法,而是把文本中流露出的情感看作先秦人性論的核心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