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時光》作者簡平,用一種敘事散文的筆體,為我們詳細講述了他本人與母親雙雙罹患癌癥后的經歷。全文沒有對于身患癌癥的自悲自憐,沒有征服命運的口號,更沒有華麗的詞藻,但平實中卻令人心驚動魄,為之感動,并與之沉思。
命運的變故來得太突然,自己的,和母親的。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像一列疾駛的列車,隨著一次胃鏡檢查,呼地一下停在了半道上。隨之而來的治療,導致的身心失控、嚴重失眠乃至抑郁,幾乎擊垮了簡平。然而年近八十的母親,堅持探望和陪伴,這種默默的支持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安慰與信心,從而慢慢走出濃重的陰影。本應慢慢好起來的生活,隨著母親也被查出癌癥,再次被罩上了陰翳,可是母親卻坦然地說,她先前活得很好,現在要和兒女們一起努力,更好地走過生命之后這段路程。隨后,簡平陪著母親在治療的同時,去了香港、臺灣、日本和韓國旅行,在這為數不多的時日中,母親是那么滿足,那么從容,那么達觀。母子二人就這樣攜手把生命中艱難的日子,過成了最好的時光。
簡平老師把稿子交給我的時候,特別叮囑我,雖然這是一部長篇散文,但是他希望能讓讀者讀起來能有酣暢感,能夠一氣呵成,如果我在閱讀的過程中覺得哪里不得不停下來了,哪里不舒服了,一定要告訴他。我是懷著一顆挑毛病的心去讀的,但是越是深入,那些文字就越是打動我,越是體會到那種宏大的愛,以及這種生離死別前*好的時光的意義所在。
簡平老師在文中,沒有用文字討論過一句關于生死的意義,沒有任何心靈雞湯的俗筆,有的只是生活,自己的生活,周遭的生活,因時因境造就的命運,以及對于命運既坦然又努力的自我調控和盡全力的發揮。他和母親的故事,是沉重的,但又是那么美,那么感人。這位身材瘦小的母親,從年輕到生命的終點,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掌控著自己的命運,她堅毅,她勇敢,她用行動感染著兒女,感染著身邊的人,當然也感染了我。
只有經歷過生死的人,才會真正體會到生命的意義。
簡平,本名胡建平,1958年4月出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上海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現供職于上海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高級編輯,影視劇制片人。
出版有長篇小說《一路風行》《星星灣》《海貝貝》,中短篇小說集《五天半的戰爭》《水波無痕》《尹小亮的流水時光》《皇馬之夜》,長篇紀實文學《陽光校園拒絕暴力》,散文隨筆集《聆聽樹聲》《在云端》《為少年輕唱》《漂流書 漂流夢》,研究專著《上海少年兒童報刊簡史》等。
目錄
一 此時此刻 001
二 墜入深谷 005
三 海邊絮語 013
四 說痛太輕 021
五 長淚決堤 028
六 生息復蘇 041
七 夏日焰火 050
八 剎那日光 064
九 危難之際 080
十 花落花開 110
十一核桃樹下 138
十二一種方向 158
十三溫暖相擁 183
十四千手觀音 195
十五燭光晚餐 232
十六離別時刻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