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作為建筑界應對環境問題的回應已經成為世界建筑研究與實踐的主流。在中國,綠色建筑的理論研究和設計實踐也已成為業界的熱點。
為了讓讀者系統地了解了綠色建筑的知識,我們編寫了這本教材,主要內容包括:綠色建筑概述、場地分析與環境設計、室內環境、建筑節能設計與技術、水資源有效利用與技術、綠色建筑材料、建筑設備、綠色建筑整合設計、綠色建筑的運營管理與維護,綠色建筑的評價、以及綠色建筑設計案例。《綠色建筑概論(第二版)》盡量涵蓋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內的各項內容,編者希望通過本教材的介紹,為讀者建立綠色建筑的基本知識結構,為進一步學習和實踐綠色建筑設計打下基礎。
建筑是人類從事各種活動的主要場所。人口增加、資源匱乏、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與人類的建筑活動密切相關。綠色建筑作為建筑界應對環境問題的回應,已經成為世界建筑研究和發展的主流和方向,并在不少國家進行實踐推廣。在中國,綠色建筑理論的研究和實踐是業界持續關注的熱點。
為了讓讀者系統了解綠色建筑的知識,我們編寫了這本教材。教材的主要內容包括:綠色建筑概述、場地分析與環境設計、室內環境、建筑節能設計與技術、水資源有效利用、綠色建筑材料、建筑設備、綠色建筑整合設計、綠色建筑的運營管理與維護、綠色建筑的評價,以及綠色建筑設計實例。
本書盡量涵蓋設計、材料選擇、運營管理與維護、評價體系等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各項內容,通過本書的介紹,為讀者建立綠色建筑的基本知識結構,為進一步學習和實踐綠色建筑設計打下基礎。
在第二版的修訂過程中,參編的教師們為完善這本教材,積極收集資料,集思廣益、認真寫作、反復修改,終于完成了這本對綠色建筑知識進行較為全面介紹的土建類學科專業教材。
本教材內容廣泛,深入淺出,并兼顧學科前沿。希望讀者在閱讀和學習后能夠對綠色建筑的概貌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同時也希望本書對讀者在實踐中提高綠色建筑設計能力有所幫助。本教材的編寫分工如下:
主編劉加平(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董靚(華僑大學)
第1章綠色建筑概述(董靚、曾煜郎)
第2章場地分析與環境設計(董靚、黃瑞)
第3章室內環境(董靚、毛良河)
第4章建筑節能設計與技術(孫世鈞)
第5章水資源有效利用(孫世鈞)
第6章綠色建筑材料(劉加平)
第7章建筑設備(劉加平)
第8章綠色建筑整合設計(董靚)
第9章綠色建筑的運營管理與維護(劉加平、陳敬)
第10章綠色建筑的評價(董靚、韓君偉)
第11章綠色建筑設計實例(劉加平、陳敬)
全書由劉加平和董靚負責統稿。
在成書的過程中,編者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的陳樺主任為本教材的出版提供了很多幫助,特別是經常性的鼓勵與督促使得本書終于順利修訂完成。我們對以上個人及機構給予的幫助表示誠摯的謝意。
限于編者的學識,書中的錯誤及疏漏在所難免,衷心希望各位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建筑學、風景園林、城鄉規劃、室內設計等專業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建筑設計人員和相關科研人員參考。
劉加平,陜西大荔人,男,漢族,工學博士。現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院長、教授,西部綠色建筑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工業大學教授,綠色建筑環境與節能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任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建筑物理分會理事長。長期從事綠色建筑及建筑節能領域的研究、教學和應用推廣工作。主持和完成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在內的數十項國家研究項目,在西部綠色建筑和太陽能富集區超低能耗建筑的設計原理與方法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項,教育部等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三項,世界人居獎優秀獎兩項,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全國模范教師、國家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何梁何利獎、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首屆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等榮譽。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八部,發表論文近兩百篇。
董靚,四川成都人,男,漢族,工學博士。現任華僑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可持續景觀研究中心主任;立昂設計主持設計師,立昂學堂主持人;重慶大學客座教授,加拿大女王大學客座教授。完成了包括國家和地方的科研項目三十余項,出版專著和教材六本,發表研究論文百余篇,完成設計實踐項目三十余項。研究方向:綠色建筑、可持續景觀、智慧城市、人境交互、學習理論等。
孫世鈞,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學院教師,日本千葉工業大學訪問學者;建筑學碩士,在讀博士,副教授職稱,漢族。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綠色建筑、建筑物理、建筑節能、建筑安全等。社會兼職包括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物理分會會員、黑龍江省建設科學技術委員會節能專家和黑龍江省綠色建筑評估專家。曾獲得兩次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以及其他多項獎勵,主編和參編專著、教材和省部級行業規程和標準等八部,發表核心期刊和EI檢索等論文三十余篇。
第1章 綠色建筑概述
1.1 綠色建筑的概念
1.2 綠色建筑相關學科理論基礎
1.3 綠色建筑設計因素
1.4 綠色建筑文化與綠色價值觀
1.5 綠色建筑的發展與意義
1.6 本書主要內容介紹
第2章 場地分析與環境設計
2.1 氣候
2.2 場地分析
2.3 綠化設計
2.4 節地及公共設施集約化利用
第3章 室內環境
3.1 室內聲環境
3.2 室內光環境
3.3 室內熱濕環境
3.4 室內空氣品質
第4章 建筑節能設計與技術
4.1 建筑節能設計
4.2 可再生能源建筑設計
4.3 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
第5章 水資源有效利用
5.1 概述
5.2 雨水利用
5.3 節水設計與節水設施選擇
第6章 綠色建筑材料
6.1 綠色建筑材料概述
6.2 綠色建筑材料的選擇與運用
6.3 建筑節材
第7章 建筑設備
7.1 建筑設備概述
7.2 建筑設備系統節能(照明節能)
第8章 綠色建筑整合設計
8.1 傳統設計
8.2 整合設計的概念
8.3 綠色建筑整合設計的目標與原則
8.4 綠色建筑整合設計過程
第9章 綠色建筑的運營管理與維護
9.1 建筑及建筑設備運行管理
9.2 綠色物業管理
9.3 建筑合同能源管理
9.4 建筑節能檢測
第10章 綠色建筑的評價
10.1 綠色建筑評價概述
10.2 國外評價體系簡介
10.3 中國綠色建筑評價體系介紹
第11章 綠色建筑設計實例
11.1 長江上游彝族新生土綠色建筑
11.2 川西地震災后重建綠色建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