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戲隨筆》是編劇、導演桑弧的作品集,分為采寫游記懷人藝譚四個板塊,其中采寫板塊是作者所寫的通訊、名人訪談,游記板塊以山川記游為主,懷人板塊表達了作者對摯友和師長的縷縷情思,藝譚板塊收入了桑弧先生所寫的劇評、短論和隨筆。篇篇美文,雋永文字,從不同的角度展現了桑弧先生在電影創作之外的世界,讓我們能夠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桑弧先生的精神世界。
桑弧先生的文章,無論是懷念故人的悼亡之作,還是隨性而作的游記美文,抑或是拍戲間隙的涉筆成趣,都仿佛淡淡的,沒有大喜大悲,但一字一句總能進到人的心里。所謂文如其人,影亦如其人,我想,桑弧先生也是這樣一個平緩而美好的人吧。作為導演的他,用攝像機在膠片上"寫作"他人的人生,作為作家的他,便是用筆描摹自己的人生。
桑弧,本名李培林,1916年冬出生于上海,2004年逝世,原籍浙江寧波,導演、編劇,1941年進入電影界,在長達半個世紀的銀幕生涯中,共編導了30多部電影作品,范圍覆蓋了故事片、戲曲藝術片、音樂舞蹈片、動畫片、文獻紀錄片等,包括《肉》《教師萬歲》《子夜》《祝福》《梁山伯與祝英臺》《魔術師的奇遇》等,其中《梁山伯與祝英臺》獲文化部1957年優秀影片金獎、1954年第8屆卡羅維發利電影節音樂片獎和1955年第9屆愛丁堡電影節映出獎。李亦中,桑弧之子。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電影電視系主任,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戲劇影視廣播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電視家協會高校藝委會副主任,CSSCI《電影藝術》雜志編委,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長期從事影視理論、影視創作與傳播教學和研究。
目錄
采寫
正金銀行墻上的炮彈
二小時募集雨衣記
鄧糞翁先生訪問記
游記
逛浙東
懷海篇
風沙寄語故都通訊
從天童回來
紹興散記
云棲的竹和茶
回憶列寧格勒莫斯科瑣記
懷人
悼塵無
三壇酒
《浮世雜拾》校印后記
關于弘一法師
我的啟蒙老師朱石麟
藝譚
聆《二房東相罵》后感略論小市民娛樂的內容
五觀《四進士》關于適應環境為《香妃恨》公演而作
從蓄勢說起關于電影《香妃》關于信芳的嗓子拍戲隨筆(十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