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國濤先生系知名文學評論家、作家。所選文章多為內容為文學評論、隨筆、散文。在對古今中外諸多名人軼事的評介和解讀中,反映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力,從對魯迅、林語堂、余光中、龍應臺等人文學思想的探討,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的感悟無不見解獨到而深刻。充分體現作者的思鄉情趣和文學造詣。
李國濤,山西省作協副主席,研究員。著有長篇小說《世界正年輕》、《依舊多情》,評論集《《野草》藝術談》、《文壇邊鼓集》,隨筆集《世味如茶》,短篇小說《世界正年輕》(長篇節選)獲1991年《人民文學》優秀作品獎。
001·老郵筒
003·沈園·公園·私園
005·紅豆也結文字緣
007·文學圈外文章高手
012·夏窗小記
017·張岱·袁中郎
020·少見多怪說唇式
022·用方塊字寫出好作品
025·最紅的編輯寶座
028·紀昀的讀書樂
030·好作家是批不倒的
032·七十大不稀
035·庭中野樹
038·黃庭堅的貶謫生活
041·王開林“打量二余”有趣
045·奧威爾文章真好
048·美人兒的遺物也惹相思
050·海外學人學英語趣事
052·作品不能靠“捧”而“紅”
054·李歐梵談消化西方現代理論
056·中國的《茶花女》
059·林語堂不納魯迅之勸
062·記同室病友
064·林語堂的《蘇東坡傳》
067·蘇、黃被貶謫的生活
070·想擺貴族的譜
072·評徐霞客者多矣
075·川端寫圍棋“名人”
077·傅山創制的“頭腦”
080·思痛·反思
083·閑說“布衣味道”
086·魯迅和陳源的那場惡戰
089·贊晉東南風物
092·小貓小狗動人真情
094·季羨林與胡適
098·綠雪一片
100·關注葉的綻放
102·我崇仰孫犁
107·施蟄存先生的文章
110·英倫采風人
114·董鼎山新出文集
117·王獻之離婚故事
119·《滇緬鐵路祭》很動人
122·唐浩明的評點有學識有文采
125·田家英的收藏
127·關于章太炎的是是非非
130·對人的品藻大非易事
134·體味童心
139·熊秉明講羅丹的世界
142·他們這一代藝術家
145·伍爾芙坦言心曲
148·胡適閑說溫州事
151·妙品寫老爸
154·鐘叔河文章好
157·一條該收的資料
161·求得張頷對聯來
164·憶泰山經石峪
167·20世紀30年代的流派之間
170·生態文學
......
老郵筒
我在《香港商報》(2000年12月17日)的《千年一頁》上讀到曾敏之先生的《崎嶇的郵路》,那是一篇很感人的散文,談郵遞者的艱辛。文中說到,古代的所謂“郵亭”,也有旅舍的意思。這都是使讀者增加知識的地方。我記得以前讀到“郵筒”時,總以為是街頭立的那種投信的設備。后來才知道“郵筒”一詞,在我國也是很古老的。那是一個竹筒,郵件放在竹筒里,不怕雨淋風吹。后來,它同于郵件之意。蒲松齡在《聊齋志異》的自序上說到搜集神鬼故事的過程,有曰:“四方同人,又以郵筒相寄。”指的就是這,而不是我們街頭的那家伙。說到這里,我想就說說郵筒吧。每一個在城鎮里長大的人,都會記得郵箱和郵筒。郵箱是固定在街頭墻角上的,鐵皮做成。而郵筒則立在重要街道的人行道旁邊,是一人高、直徑約一尺半的一個大圓筒,似乎以生鐵鑄成。我想所有的孩子也都會對那種東西產生過神秘感:為什么信投到里面,就會傳到天涯海角,送到親人的手里去了?尤其在那一投之間,你看到,郵箱或郵筒的那個扁扁的嘴巴上,有一個活動的鐵片,像他的舌頭,信一投,它張一個小縫,“吧嗒”一聲,把一封信就吞下去,然后就閉得緊緊的。你或許有點不大信任,可也沒有辦法了。孩子們最愛干這件事。我自己干過,我抱著兒女,后來又抱著孫子,讓他們享受這種樂趣。郵筒一身綠,矮墩墩的,立在那里,像個忠厚的漢子,給人一種可以信賴的感覺。即使是在晚間,你走過空空的街道,瞥見他立在那里,也能得到一種安慰。是的,它們是可靠的,準時準點,風雨無礙。我只在“文革”中見過郵筒遭到破壞。我看到原先鎖住的那扇小門失去了,里面有幾片廢紙、幾個煙頭和花生皮。那是一個社會到了最傷心的時候了。我也傷心。我曾有多少信件和稿件,投入其中,請它傳到天涯海角。我不知道外國或香港有沒有郵筒這種東西。我記得在電影上看到外國是用郵箱的,也是掛在街頭墻上。前些天看《趙元任年譜》,那上面附有許多照片,其中有一幅是趙先生在投信,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美國,那郵箱就是如此。我看到近來郵筒的樣子變了。那一個個矮墩墩的“漢子”被送走了,換上更高大的、方而扁的那一種。上面是各種廣告,從名牌西服到名牌烤雞,連壯陽藥和性保健都有,也有郵政單位自己的,如特快專遞之類。它雖然渾身上下明光锃亮,卻像一個全套現代化的奶油小生,淺薄且舉止討厭。我忽然覺得失去了那位相識已六十年的可靠的老朋友,我有點失落。真的,我投信不再投給它,我寧愿多走一段路,投到郵局的大信箱里。這也許是一種懷舊,也許是別的什么,或許是對于過分商業化的反感,但我說不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