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來界定美國19世紀自然主義作家、哲學家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呢?說他是文學家,但他寫的基本上都是筆記;說他是哲學家,他又沒有哲學論著;說他是個成功的人,但他一生清貧,無權無勢;說他是個失敗的人,但他在活著的時候就已擁有眾多的追隨者和崇拜者,更以《瓦爾登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全世界像他這樣的人也找不出幾個。
他是一個鮮活的生命,無論怎樣的標簽貼在梭羅身上,都會自然脫落;無論怎樣的理論,都無法涵蓋梭羅的人生。阿波羅神廟上刻著“認識你自己”,梭羅不但認識了自己,還成為了自己。無論是面對上帝,還是面對一只松鼠;無論是面對國王,還是面對一個農夫,這個人都可以毫無愧疚、自信坦然地說:“我叫梭羅。”
相比于“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之中”的大多數人世人,梭羅四十五歲的人生以他自己的方式過完了極為充實的一生,他與愛默生、霍桑等多位名家的交往,也將讀者帶入19世紀上半葉美國文化中心波士頓周邊,更讓人深深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
亨利·H. 索爾特(Henry H. Salt,1851-1939),19-20世紀之交英國著名進步主義者,其家族與丹麥皇家有一定血統關系,出生于印度,2歲時跟隨母親回到英國,神引梭羅、蕭伯納、甘地、雪萊等思想家為同道,以首暢動物權利的聞名于世,留下《素食主義的歷史》《雪萊的生平》《自由之歌》等多部作品。作者對梭羅研究頗深,除了大部頭的《梭羅的生平與作品》之外,給普通讀者所撰寫的《梭羅傳》極為適合當下閱讀。
第 一 章 生于康科德
第 二 章 『大自然的單身漢』
第 三 章 三年蓄艾
第 四 章 歸隱瓦爾登湖
第 五 章 梭羅其人
第 六 章 以文學為職業
第 七 章 去遠方旅行
第 八 章 『一生只有一世』
第 九 章 看穿生命的外殼
第 十 章 我手寫我心
第 十 一 章 被誤解的天才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