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與用戶體驗:以人為本的設計》結合人工智能崛起的大背景,講述了如何從人機交互的角度來設計AI產品和服務,如何讓AI真正賦能于人。只有真正對人們有用,AI才能迎來真正的春天。 《人工智能與用戶體驗:以人為本的設計》是一本科普書,尤其適合對AI及其未來影響感興趣的讀者,包括涉及AI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師和產品經理以及對AI感興趣的未來學家和技術愛好者等。
人工智能和用戶體驗涉及的范圍很廣。《人工智能與用戶體驗:以人為本的設計》著眼于人工智能如何與用戶體驗相結合,為未來龐大的企業和個人用戶服務,比如后疫情時代的醫療行業。兩位作者都至少有25年以上的用戶體驗咨詢和顧問經驗,在行業和學術領域都有很高的影響力。書中主要介紹了他們如何將豐富的用戶體驗經驗和思考合理切換到人工智能場景。《人工智能與用戶體驗:以人為本的設計》可以帶領讀者認識到用戶體驗對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設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將一個完整的用戶體驗框架運用到智能設備中,體現設計以人為本,設計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人工智能與用戶體驗:以人為本的設計》對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起著引領性的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與用戶體驗:以人為本的設計》可以幫助讀者:了解良好的用戶體驗如何助力人工智能的使用和成功如何取決于良好的用戶體驗;探索技術如何從有發展到好,從而提高AI產品和服務的采用率;確定可以通過哪些方式讓用戶增強數據,從而使 AI 更好地賦能于人的需求;了解如何讓人通過與 AI 的交互變得更聰明 。
讀者畫像:
對人工智能及其未來影響感興趣的所有人;包括從事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開發的產品設計師和產品經理以及對人工智能感興趣的未來學家、技術愛好者。
我們的觀點與偏見
我們兩個作者都在足夠長的時間里見證了技術的發展,從《大眾機械》的廣告直郵Heathkit計算機開始,一直到今天,技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更何況,我們都還不至于太老嘛!
計算的進步如此之快,以至于用戶經常被簡單地視為交互接口,負責輸入/輸出。用戶必須要適應系統,而不是圍繞著用戶現有的技能、知識和能力來構建系統。作為用戶體驗 (UX)專家,我們認為我們的工作對人類生活很重要。這是我們在專業和個人方面的動力。20世紀90年代,我們在Ameritech(貝爾系統解體后成立的七個區域貝爾運營公司之一)一起工作時,致力于通過改善UX來助力產品成功。我們在評估產品時,經常停下來搖頭嘆息,忍不住陷入思考:為什么有人會把產品設計成這樣?
簡而言之,我們認為,用戶體驗很重要。我們希望這個世界能夠變得對人類更友好一些。
我們堅定地認為,必須從用戶體驗(UX)的角度出發,人工智能(AI)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人工智能需要專注于用戶體驗,才能變得更好。
用戶體驗(UX)有著多樣化的基因,其中顯著的就是心理學。我們兩個作者都接受過實驗心理學家的教育,但在此過程中,我們對計算機科學(尤其是AI)有過大量的接觸。文化在計算領域的匱乏,很多人容易被Eliza這樣的聊天機器人所吸引。這種程序看似在和你交談,并使你相信AI有一個美好的明天。剛開始接觸的時候,你會覺得它既神秘又神奇。但在剝開層層面紗之后,我們看到了它的本質:代碼。我們覺得,更聰明的計算實際上只不過是一些取巧的、往往只是愚弄用戶的代碼。當然,這并不是說計算機科學家不老實,他們顯然知道,這些機器并不能真正進行思考。
但那些不理解的人(記者和我們中的其他人)可能已經對AI能做的事情失去了興趣。在公眾面前過度炒作,付出的代價是讓人們對AI失去了本來應該有的信心和信任。
有幾個例子都已經證明,之所以失去信任,部分原因是AI經常得不到精心的打磨。開發者的想法有時很簡單:AI引擎工作起來了,好耶!但是,他們并不怎么關注終用戶如何從AI工具中受益,或者說他們并不在意AI如何賦能于用戶。人類是缺乏耐心和善變的生物;除非很早就看到好處,否則一般不會投入足夠的時間或注意力來欣賞AI真正有哪些本事。然而,現實就是如此骨感。
糟糕的用戶體驗還可能殃及整個AI生態。人工智能再度崛起,我們沒有辦法回到過去沒有AI的時代。更糟的是,一次糟糕的體驗會使用戶對整個產品生態留下不好的印象。
AI這些失敗的體驗與我們看到的由于產品設計用戶體驗不佳而導致的失敗相比,有著顯著的相似之處。糟糕的體驗意味著糟糕的看法,如果用的人少,AI產品和服務以失敗告終就是AI后的宿命。
但就AI來說,我們經常也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地方,一些平常很有主見的人會因為AI超出了自己的理解范圍,所以愿意給AI一個機會。AI要想取得成功,設計很重要,其中用戶體驗尤其重要,人們與AI的交互方式也很重要。我們相信,UX可以提供幫助,這就是本書的重點!
關于本書
AI和UX范圍很廣,受篇幅所限,其中任何一個我們都無法過度深入。本書將盡量圍繞我們知道的以及我們認為與提出的觀點相關的內容展開。
我們不想將所有AI應用混為一談。本書主要關注和執行任務的人直接接觸的AI,無論是在家里、辦公室還是在路上。重點不是金融交易算法或流行病學建模,也不是在工業自動化背景下運行的不依賴于人或者只向人展示信息的AI。本書的重點是我們大多數人都能體驗到的AI,特別聚焦于常用的應用中體驗到的。
本書部分內容將以對話的形式呈現,就像大家平常和朋友或同事聊天一樣。我們有時通過對話來說明問題,有時則想要強化問題。我們希望這樣的設計能夠成功突出我們所關注的重點。
本書的布局是這樣的:前面3章描述AI和用戶體驗的相關歷史及其如何與一些非常有影響力的研究人員的生活交織在一起。然后,第4章提出具體的問題。第5章強調UX如何在人工智能場景下運用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UCD)模型,使AI真正賦能于人。
劉嘉聞(Gavin Lew)
在企業和學術界有超過25年的經驗。User Centric聯合創始人并將改公司發展成為美國的私有用戶體驗咨詢公司。公司被收購后,他繼續領導北美UX團隊,成為母公司利潤的業務部門之一。他經常在國內和國際會議上發表演講,并且擁有多項專利。他是德保羅大學和西北大學的兼職教授。嘉聞擁有洛約拉大學的實驗心理學碩士學位。
嘉聞目前是Bold Insight的管理合伙人,該公司隸屬于ReSight Global,這個全球化UX研究組織在北美、歐洲和亞洲均有分部。
羅伯特·舒馬赫(Robert M. Schumacher Jr.)
在學術、機構和企業界有超過30年的經驗。從早期階段開始,他就與嘉聞共同擁有 User Centric,直到2012年該公司被出售給GfK。在User Centric期間,他幫助建立了用戶體驗聯盟(User Experience Alliance),一個全球化的UX機構聯盟。此外,他還在北京創立了User Experience。他是Bold Insight的聯合創始人、共同所有人和管理合伙人,該公司隸屬于全球性的UX研究組織ReSight Global。
鮑勃(Robert的昵稱)是《全球用戶研究手冊》(2009)的編輯和撰稿人。他擁有多項專利和幾十份技術出版物,包括美國政府的健康記錄用戶界面標準。他也是西北大學的兼職教授。鮑勃擁有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認知與實驗心理學博士學位。
周子衿
主修商業分析,機敏幽默,既能慎思謹行,又能妙語連珠。留學期間多次入選院長嘉許名單。作為一個愛動手的美食愛好者,對人文、社科、魔幻、科幻等題材的作品(包括書影)有著濃厚的興趣。主要信念為身體力行,探尋技術、人文與商業價值的平衡。代表譯著有《游戲項目管理與敏捷方法》。
第1章 初探AI與UX:歸去來兮 001
人工智能 005
用戶體驗 008
用戶體驗與人工智能的關系 009
UX框架 016
AI-UX原則 016
背景 017
互動性 020
信任 022
信任在UX中扮演的角色 025
UX設計的必要性 028
結語 035
第2章 AI與UX:平行發展史 037
圖靈測試及其對AI的影響 039
AI的智能該如何歸類 042
炒作的影響 044
從歷史上看,AI盛名之下,其實…… 044
AI的失敗導致了AI寒冬 049
另一個AI寒冬會到來嗎?它已經來了 054
利克和UX的起源 059
專家系統和第二輪AI寒冬 063
施樂帕克研究中心與信任以人為本的見解 068
在失敗后重振旗鼓 073
諾曼和UX的崛起 077
確保AI嵌入式產品的成功 078
結語 081
第3章 AI產品涌現:技術無處不在 083
醫療AI 087
虛擬助手的崛起 096
使用上下文 099
對話上下文 100
信息/用戶上下文 104
示例:支持AI的車子 104
數據科學和插補 108
推薦引擎 114
AI記者 119
AI、電影制作和創新 123
AI 127
一些總結和下一步的方向 130
第4章 垃圾進,垃圾出:給AI幫倒忙 131
在數據中游泳 133
那么,AI到底如何學習 135
AI學習的例子 135
各種機器學習方法 136
并非所有數據都一樣 138
獲取供機器學習的定制數據 140
數據衛生 144
黑盒的隱喻 145
倫理和AI 147
隱私 148
數據集中的偏見 154
邁向倫理標準 160
結語:路在何方? 162
第5章 應用UX框架:AI成功之道 163
好的體驗是什么樣的? 166
理解用戶 168
研究很重要 169
研究真的管用嗎? 170
研究和設計中的客觀性 172
UX透鏡 172
UX的關鍵元素 173
怪異 181
美學/情感 184
UCD的原則 187
UCD的過程 191
AI-UX交互速查表 194
AI的UX處方 196
理解用戶、環境和任務 196
AI場景下的UCD應用過程 198
UX還能提供什么?更好的數據集 201
為AI提供更好的數據集 202
我們將何去何從?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