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一直給人一種遠在云端的感覺,很多人對哲學總有種刻板印象,認為哲學太過玄奧,讀不讀哲學對自己沒有多少影響。但其實這種高高在上的哲學是被經院化和學科化了的,這是對哲學原來面貌的z大扭曲!
七格說,哲學與我們的距離并不遙遠。哲學家可以很有趣,哲學可以很“普遍”。哲學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可以啟發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問題。
本書帶你認識60位哲學先賢的前世今生。風趣幽默的觀點剖析,獨具一格的人物短評,各類學科與哲學的激情碰撞,讓你暢游哲學海洋,重塑不一樣的哲學態度!
瘟疫肆虐的時候,往往是學霸最開心的日子。比如牛頓就是閑著也是閑著,
在倫敦暴發瘟疫時躲在鄉下隨便使點勁,就給人類貢獻了微積分和萬有引力。 那今天我們蕓蕓眾生除了積極活下去,并迎接日復一日的體溫測量、口
罩出門以及二維碼監督外,還能做些什么呢? 要不真的來學點哲學? 讓你想想萬一這次會死的話,臨死前怎么總結一生。 而更多情況則是怎么想也沒死,日子還是一樣在過,于是也就總結不出
什么一生。 但也許有時候你也會問自己:這是老天爺的安排嗎?一切都好好的,忽
然就來這么一大出戲,還時不時加點洪水什么的作料,就為了警告人類別太 忘乎所以;或者你會想,得了吧哪里有什么老天爺,一切都是偶然的隨機事件, 是禍躲不過,來就來吧,挨過去了就一片光明,挨不過去就是歷史客觀規律。 當你這么想的時候,你已經是哲學家了。是的,不要以為哲學家非得是 蹲大學課堂或跑進直播間,滿口說著你聽不懂但卻又時時金句不斷的人。其 實在德國那位康德老先生顫巍巍每天下午準時出來散步之前,世界上所有哲 學家差不多都是業余的,他們都是工作之余隨便想到點什么,然后隨手寫下 來,或別人幫忙給做了記錄和整理。當然能流傳下來的那些,都是想得特別
精彩或特別深入的,但更多的人,寫完也就寫完了,他們完成了對宇宙和人 類的回顧,但并沒有影響到我們。就像你們,如果開始思考,也不會影響你 們后來的人類。或者就像我,在個體生命歷程中當一會兒時間段里的哲學家, 直到厭煩,或瘟疫消停。
人們總是在死亡迫在眉睫時忽然關心一下哲學,雖然它不是救護車,也
8 不是速效救心丸,但站在火葬場、殯儀館以及墓園,總能讓人嚴肅那么一小 會兒。當然我們中國人對抗哲學的本領也是很大的,因為嚴肅意味著我們知
60 道死亡來過了。怎么辦?用喜樂沖刷它啊。比如葬禮后大伙兒立即一塊兒吃一 頓豆腐飯,而且現在豆腐飯越做越好,喝喜酒也不過如此了。大伙兒吃吃喝喝, 享受人生,至于什么是死亡,嗯,等它下次來了再說。
并不是自從有了人類之后,哺乳動物才擁有了關于痛苦的長期記憶,但 II 人類確實是第一個發明了一整套快速遺忘痛苦系統的智慧物種。比如,我們 發明了宗教,這樣關于往生和來世的想象就有了可以寄托的物理地址,至于 這個物理地址有沒有可能到達,就需要我們再發明信仰。這本書會有一大部 分哲學家在思考關于神存在是否可能的話題,他們思考出了什么結果并不重 要,重要的是你現在有機會跟他們一起重溫這一套思索進程了。他們的思索 進程也許對你是完全沒有幫助的,而這就是我寫前言的動機之一:我想再次 告訴大家,不要試圖從哲學里學到什么人生之路,每個人的路都是自己走出
來的,哲學家只是在走路的時候,話特別多而已。 話一多,自然會涉及語言,然后就會懷疑是不是我們的語言出問題了,
以至于我們老在語言里打轉,沒法通過一系列人生的感悟,直接飛躍到我們 想當然可以自以為是的境界。這樣一來,又一堆哲學家對語言進行了孜孜不 倦的研究。我得說他們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廢話,因為人工智能學家有另外的 一大坨方案去解決從小樣本到大樣本的語言學習中遇到的麻煩。但要是不去 回顧一下,看一眼哲學家們曾經怎么個大煉語言的鋼鐵,你就不知道你自己 的時間有多寶貴,與其花時間去懷疑語言,不如投入更多時間陪家人聊天。
陪家人聊天,一般說來沒什么挑戰性,挑戰性主要來自陪家人里的小孩 聊天。他們會忍不住來問你一句:宇宙外面有什么?或者問:天外有天,那 么再外面呢?還是天嗎?沒有盡頭嗎?
研究宇宙的物理學家最不耐煩的,就是這個世界總有這樣的小孩問題去
打擾他們,問他們如果宇宙是有邊界的,那么邊界外面是什么。他們一直覺
得這個問題很可笑,因為邊界就是宇宙的盡頭,盡頭外面就是啥也沒有,你 當然可以繼續朝前旅行,并且一直旅行下去,但你永遠旅行在宇宙的邊界。 打個比方,這就好比螞蟻在地球表面行走,它將會永遠走下去但跑不出地球 進入太空一樣。
可是這個用二維的球面空間,也就是地球表面來做的比喻是有問題的, 因為我們都清楚這個球面是嵌在三維空間里的,我們等于是把自己當上帝了, 于是才會嘲笑螞蟻永遠不知道第三個維度,哪怕它遇到了一根豎著的小樹枝, 它能爬離地表,它依然會以為自己貼著地表,只不過腳下的地表有些凹凸不平。
其實只要一陣風,把螞蟻刮離二維球面,它就有可能會驚覺自己其實一 直是被嵌入在三維空間里。
那對我們人類來說,這陣風在哪里?何時有過?是否會來? 如果一切都還是不知道,那么哲學家的老三樣考題,就只能一遍又一遍
地重刷你我的靈魂:你是誰?從哪兒來?要往何處去? 物理學家聲稱對觀察、實驗和推理之外的任何事情,他們都閉口不言。 但數學家不會,哲學家也不會。 不幸的是,今天所有那些學術界的哲學家都已垂垂老去。他們想回答,
但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以及其他各行各業領袖似乎都忽略了他們的發聲, 因為他們認為在自己的領域,他們做得比哲學家好太多,如今的哲學家應該 掌握的新技能,是閉嘴。
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 因為蕓蕓眾生的聲音現在更重要了。當哲學成為每一個人的標配,那么
關于文明演化和技術進步這類事情,也就成了每個人的事,乃至哪怕你拒絕 思考,都可以成為一名不思考的哲學家。
于是我們可以這樣回答哈姆雷特先生:“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NOT
the question.”。(生存還是毀滅,這不是一個問題。) 因為我們才是問題。
2020 年 7 月 21 日
七格,作家、編劇、業余插畫師,畢業于美國著名藝術學府馬里蘭藝術學院,著有《蘋果核里的桃先生》《圈形游戲》《神圣書寫帝國》《德國精神》等文學作品,還曾擔任《斗破蒼穹》等系列動畫片編劇。
七格擅長以講故事的方式評述哲學史、解讀大師觀點,曾發表哲理小說《真理與意義》《單擴張了一群羊羔》,出版《腦洞大開的哲學簡史:八世紀前》。
目
錄
——8世紀后60個有趣的靈魂
腦洞大開的
哲學簡史七 格 著
目
錄
——8世紀后60個有趣的靈魂
腦洞大開的
哲學簡史七 格 著
君臨海域
一統天下的努力
商羯羅(Shankara)阿維森納(Avicenna)張載(Zhang Zai)安瑟倫(Anselm of Canterbury)朱熹(Zhu Xi)阿奎那(Thomas Aquinas)
約 700—750年約 980—1037年1020—1077年【北宋】1033—1109年1130—1200年【南宋】1225—1274年
印度的伽拉迪波斯的布哈拉古中國的長安意大利的奧斯塔古中國的尤溪意大利的洛卡塞卡堡
“有梵無佛。”“宇宙和人體一樣奧妙。”“宇宙一團氣。”“你們都誤解了我對上帝存在的證明。”“格物致知。”“三位一體是個數學問題。”
007
014
022
030
038
010
018
026
035
043
蓮花戒(Kamalasila)邵壅(Shao Yong)程頤(Cheng Yi)阿伯拉爾(Pierre Abelard)陸九淵(Lu Jiuyuan)奧卡姆(Wil liam of Ockham)
約 740—795年1011—1077年【北宋】1033—1107年【北宋】1079—1142年1139—1193年【南宋】1285—1349年
印度的某處古中國的范陽古中國的洛陽法國的帕萊特古中國的金溪英國的薩里
“我也曾勝之不武。”“從三皇五帝到太空殖民,這套歷法都能管。”“理,是一種規范勢。”“上帝不可言說,但可以指向。”“格物致知是錯的。”“不要濫用我的剃刀。”
度量海域
機器時代
王守仁(Wang Shouren)霍布斯(Thomas Hobbes)王夫之(Wang Fuzhi)洛克(John Locke)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休謨(David Hume)
1472—1529年【明朝】1588—1679年1619—1692年【明朝】1632—1704年1646—1716年1711—1776年
中國的余姚英國的馬爾麥斯堡中國的衡陽英國的威靈頓德國的萊比錫英國的愛丁堡
“致良知。”“起初,每個人是每個人的敵人。”“盡天地只是個誠。”“不信上帝的國度,不存在天賦人權。”“前定和諧。”“因果律可能只是一種幻覺。”
065
071
078
085
054
062
068
074
082
089
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年
英國的倫敦
“讓我們做實驗吧!哲學家們。”
笛卡爾(René Descartes)
1596—1650年
法國的拉艾
“上帝保佑我思故我在。”
帕斯卡(Blaise Pascal)
1623—1662年
法國的克萊蒙費朗
“信上帝吧,這是穩健型投資。”
斯賓諾莎(Baruch de Spinoza)
1632—1677年
荷蘭的阿姆斯特丹
“道德是一種幾何。”
貝克萊(George Berkeley)
1685—1753年
愛爾蘭的代色城堡
“存在就在于被感知。”
盧梭(Jean-Jacqu es Rousseau)
1712—1778年
瑞士的日內瓦
“政治用一個主旋律就可以了。”
認識宇宙,認識自己
戴震(Dai Zhen)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克爾凱郭爾(Soren Aabye Kierkegaard)西周(Nishi Amane)皮爾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龐加萊(Henri Poincaré)
1724—1777年【清朝】1770—1831年1813—1855年1829—1897年1839—1914年1854—1912年
中國的休寧德國的斯圖加特丹麥的哥本哈根日本的津和野美國的坎布里奇法國的南希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否定之否定,也可以看成迭代算法。”“憂郁啊,賜予我力量吧!”“哲學這個詞匯,是俺翻譯的。”“重要的事情都要說三遍。”“宇宙到底是個什么形狀?”
101
111
119
126
133
140
酒神海域
098
107
115
康德(Immanuel Kant)28.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馬克思(Karl Marx)
1724—1804年1788—1860年1818—1883年
德國的哥尼斯堡波蘭的但澤德國的特里爾
“理性無法躍起之處,讓道德上。”“世界是一場幻影。”“肉身成道。”
迷蹤海域路徑分岔的語言花園
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柏格森(Henri Bergson)維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1857—1913年1859—1941年1889—1951年
瑞士的日內瓦法國的巴黎奧地利的維也納
“語言可以自給自足。”“時間是詩性的。”“26年前我摸到了語言的邊界,
26年后我發現摸錯了。
”
151
159
165
123
129
馬赫(Ernst Mach)
1838—1916年
摩拉維亞的契爾里茲
“水桶轉起,萬物卷入。”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年
德國的勒肯
“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你。”
皮亞杰(Jean Piaget)波普爾(Karl Popper)
1896—1980年1902—1994年
瑞士的納沙特爾奧地利的維也納
“關系是第一性的。”“一切宣稱永不出錯的,都不是科學。”
171
180
137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年
奧地利的弗萊堡
“夢的解析,其實就是一次文學寫作。”
阿倫特(Hannah Arendt)
1906—1975年
德國的漢諾威
“惡就是平庸的。”
146
154
162
168
176
186
胡塞爾(Edmund Husserl)羅素(Bertrand Russell)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拉康(Jacques Lacan)哥德爾(Kurt G.del)波伏娃(S imone de Beauvoir)
1859—1938年1872—1970年1889—1976年1901—1981年1906—1978年1908—1986年
摩拉維亞的普羅斯尼茲英國的威爾士德國的梅斯基爾希法國的巴黎捷克的布爾諾法國的巴黎
“現象學是一場失敗的哲學越獄。”“理發師只給不給自己理發的人理發,那么“我們和世界的關系,就是天、地、人、神。”“神神道道,帶功報告。”“可以證明,像上帝G(x)是存在的。”“女人要當像男人一樣的人。”
理發師該不該給自己理發?”
拆解與建構
碰撞海域
蒯因(Wi llard Van Orman Quine)加繆(Albert Camus)羅爾斯(John Rawls)普特南(Hil ary Whitehall Putnam)哈貝馬斯(J ürgen Habermas) 蒙塔古(Richard Montague)
1908—2000年1913—1960年1921—2002年1926—2016年1929—1930—1971年
美國的阿克朗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維美國的巴爾的摩美國的芝加哥德國的杜塞爾多夫美國的斯托克頓
“語言的真假,需要經驗世界來校驗。”“荒誕是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正義就得考慮:你弱你有理。”“如何才能確定我們不是缸中之腦?”“交往有規范,就還有希望。”“人工智能,你媽叫你去種語法樹。”
199
206
213
221
228
194
203
210
217
224
233
伯林(Isaiah Berlin)
1909—1997年
拉脫維亞的里加
“狐貍多機巧,刺猬僅一招。”
戴維森(Donald Davidson)
1917—2003年
美國的春田市
“意義先于真。”
拉卡托斯(Imre Lakatos)
1922—1974年
匈牙利的德布勒森
“知識系統的防御圈,像個荷包蛋。”
福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年
法國的普瓦捷
“流量即話語,話語即權力。”
德里達(Jacques Derrida)
1930—2004年
阿爾及利亞的艾爾比亞爾
“去中心。”
齊澤克(Slavoj Zizek)
1949—
斯洛文尼亞的盧布爾雅那
“段子哲學,天經地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