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名家特色精品課程世界現代設計史(增補版)》以現代設計發展的歷史線索為脈絡,系統地闡釋了現代設計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事件、人物、作品、設計思想和風格特征。《藝術設計名家特色精品課程世界現代設計史(增補版)》在對中西方設計源流整體闡述過程中,探討了設計與藝術、科學技術、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將設計與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遷廣泛地聯系起來,從而深刻揭示了現代設計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巨大作用。在改版過程中,仍然保持傳統經典的通俗寫法,注重可讀性,在章節中新增了許多近年來的新興案例,與時俱進。本書撰寫重點不在于詳細介紹具體設計范疇的發展,而在于把影響設計發展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和設計發展本身聯系起來討論,給讀者建立一個對于現代設計發展脈絡的宏觀認識。
1)將現有可知的世界現代設計仔細梳理、歸納分類,對其源流、發展及現狀進行了通論式闡述,幫助初學者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2)針對設計與建筑、設計與日常用品、設計與新技術等的關系做了全面且詳細的研究,將設計與生活融為一體,具有更強的實用性、操作性。
3)改版升級后,大量增加了近幾年全新范例與圖片,分層詳述了藝術與設計、設計與生活的緊密關系,從理論到實際都有準確明晰的表述。
前言
CIS是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的縮寫,意思是企業形象識別系統。60年代,美國人首先提出了企業的CI設計這一概念。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對企業文化與經營理念的整合,賦予該企業獨特而完整的視覺形象,并將其傳達給企業內部的員工與社會公眾,使其對企業產生一致的認同感,以形成良好的企業印象,終促進企業產品和服務的銷售。
VI設計就是視覺形象識別系統,是CIS的重要組成部分。VI設計將企業理念、企業文化、服務內容、企業規范等抽象概念轉換為具體的視覺符號,是企業樹立品牌必須做的基礎工作。標志、標準字、標準色是VI系統的核心內容。在CI設計中,視覺識別設計傳播力和感染力,容易被公眾接受,因此具有重要的意義。
VI設計是一項綜合的平面設計藝術。內容包括符號設計與應用,色彩和環境,甚至還涉及服裝設計和工業造型設計。
本書從教學實踐和商業實踐兩個角度出發,提供了大量實際應用中的VI案例,以及優秀的學生作品。希望對學習CIS設計的同學有所幫助。后一章教學實踐是我們這些年來從事CIS設計教學的案例,商業實踐是當今中國前端設計公司的實踐案例,希望以此與各位同行作教學和設計交流。
感謝古田路9號的傾力合作支持,感謝杭州形之尚設計,感謝國內各大著名設計公司的支持,感謝中國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平面設計系的同學們,由于他們所提供的設計作品而使此書得以順利完成,更感謝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提供這一平臺來展示這些作品。感謝潘劍鋒先生、林賢偉先生和吳煒晨老師對本書的大力支持。
本書在論述的過程中引用了一些來自國內外著名設計師和設計公司的作品作為范例,由于時間倉促,未能與所有作者取得聯系。在此表示真誠的歉意與衷心的感謝。
梁梅,先后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與設計學系、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獲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現任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美學室,研究設計史、設計理論和設計美學。
專著有《新藝術運動》(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意大利設計》(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大學設計》(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信息時代的設計》(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編著有《世界現代設計圖典》(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中國當代設計圖典》(湖南美術出版社,2001)。譯著有《1945 年以來的設計》(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設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合著有《工業設計史》(黑龍江科技出版社,1997)、《景觀設計》(中國紡織工業出版社,2004)、《世界現代平面藝術設計史》(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一、工業革命和現代設計史的開端/1
1.工業革命和工藝美術運動/1
2.新藝術運動/12
二、現代設計運動/50
1.德國工業聯盟/50
2.俄國構成主義/56
3.荷蘭風格派/62
4.國立包豪斯設計學校/66
5.裝飾藝術運動/80
6.流線型設計/88
三、戰后現代設計的發展/91
1.美國現代設計的發展與美國生活方式/91
2.烏爾姆高等造型學院德國新理性主義設計思想的實踐者/105
3.功能主義設計和國際主義風格/111
4.北歐設計和斯堪的納維亞風格/122
5.意大利設計與藝術地生產/132
6.日本現代設計的崛起/146
四、波普設計與激進設計運動/155
1.波普文化與波普藝術/156
2.波普設計/163
3.激進設計與反設計運動/167
五、后現代設計/174
1.后現代設計觀念的產生/174
2.后現代建筑/179
3.阿卡米亞和孟菲斯/186
4.新設計運動/197
六、多元化背景下的設計/212
1.環境保護與綠色設計/214
2.以人為本與人性化設計/225
3.時尚創造與個性化設計/235
4. 高新技術與情感化設計/246
5.設計文化與設計藝術/257
參考書目/266
后 記/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