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是日本著名設計師原研哉關于設計、美學、藝術、審美等方面的力作,以散文形式,深入淺出地表達了作者的設計理念。本書雖以“白”字命名,卻并非全然在講述和探討顏色,而是嘗試探索一種存在于本國文化當中的“感覺”的資源,即從“白”這一概念出發,對產生簡潔、纖細等審美意識的根源進行探索,通過“白”的概念,尋找一種營造極簡、純粹、微妙的日本美學的源頭。作者將“白”的感受性和信息轉化到體現其特性的各種實體上—文字、建筑、印刷、畫作、書籍,乃至蘊含日本深刻文化內涵的茶道、宮殿、房屋原形等,借由對這些具象環境細致入微的觀察,深入的思考,提煉出“白”所蘊藉的細膩情感、微妙心理、敏銳覺知等一系列感受。
極簡設計為何風靡全球?
原研哉用2本書給出答案,
一本是《白》,一本是《白百》。
在這本原研哉的著作中,不是將“白”作為顏色的概念,而是作為日本的感覺資源進行重新解讀。文學家谷崎潤一郎的《陰影頌》,哲學家九鬼周造的《粹的構造》,美術思想家岡倉天心的《茶之書》,農學家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原研哉的這本書嘗試從設計的角度出發,詮釋表現在這些著作中的審美意識。
[日] 原研哉(Kenya HARA),
著名平面設計師,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活躍在設計領域,在重視“物”的設計的同時,還重視“事”的設計。2000年策劃舉辦了“RE-DESIGN----日常生活中的21世紀”展覽,提出了正是在不經意的日常生活的千絲萬縷中蘊含著驚人的設計資源這一事實。2002年作為無印良品顧問委員會的成員,開始了藝術指導工作。2004年策劃舉辦了題為 “HAPTIC----五感的覺醒”的展覽,揭示了在人類的感官中沉睡著巨大的設計資源的主題。原研哉還從事了許多深深扎根于日本文化的工作,如:設計長野奧yun會開閉幕式節目紀念冊、設計2005年愛知萬國博覽會官方海報等。近年來,原研哉將大量精力投入到策展活動中。2007年、2009年在巴黎、米蘭、東京舉辦了“TOKYO FIBER----SENSEWARE展”;2008年至2009年期間,在巴黎和倫敦的科學博物館舉辦了“JAPAN CAR展”。他將產業的潛力以展覽的形式可視化地展現出來,并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地加以推廣。2011年,展覽活動的范圍擴大到了亞洲,以北京為起點的“DESIGNING DESIGN 原研哉2011中國展”將在中國巡回舉辦。原研哉的著作《設計中的設計》《白》《白百》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出版發行。
原研哉擔任的職務包括:日本設計中心代表取締役社長、武蔵野美術大學教授、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副會長。
前言
第一章 白的發現
白是一種感受性 / 何為顏色 /
顯白 / 脫離顏色 / 信息與生命的原始樣態
第二章 紙
顯白的激發力 / 一頁白紙 /
激發創意的媒介 / 白的反芻 /
白色的四方形紙 / 折疊語言 /
關于文字 / 活字與活版印刷
第三章 空白與空
空白的意義 / 長谷川等伯的《松林圖》屏風 /
空白意味著被填滿的可能性 / 伊勢神宮與信息 /
一言不發 / 白底紅圈的容納性 /
空與白 / 茶道 /
日式房間的原形 / 思考和創意源于空白 /
獨創性的問題無需答案
第四章 回歸于白
推敲 / 向白跳躍 /
清掃 / 陌生化 / 白沙與月光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