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教給企業如何真正實現有效的“持續改善”,“締造一流企業”的專業管理書籍。“改善”一詞來源于日本,在日語中意為微小的、連續的、漸進的改進,是日本企業管理的重要經營思想。本書共分為六章,列舉了大量生動而真實的企業案例,全面而細致地講解了持續改善的重要意義、持續改善的諸多方法、持續改善將會取得的實效等,旨在把改善培養成為全員、全社會的自覺,讓我們共同追求的“讓機制推動企業發展”成為現實,讓中國企業以卓越的管理水平屹立于世界之林。
用精細化的眼光審視德國、日本、美國等國家的精英企業 截取對我國企業管理、執行、落地、轉型、文化等方面最有借鑒意義案例 從管理思想、經營模式開始,指出我國企業可用的改善工具、改善途徑、系統保障 放眼全局,抓緊當下,從微小的、連續的、漸進的改進開始,讓改善成為企業全員的自覺,讓中國企業以高水準的管理系統屹立于世界企業之林
林惠春
曾任創智科技董事總經理、中軟國際有限公司集團副總裁,現任博士德管理顧問公司特聘高級講師,清華大學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研究院特聘教授,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課程教授、CEO國際流動課堂項目顧問,北京大學精細化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日本早稻田大學人才資源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日本創智株式會社代表取締役社長。主要著作包括《贏在落實》《解放領導者》《資源有限 創新無限》《做加法 做減法:企業發展的進退之道》等。
改善:老板的挑戰
困惑的中國企業家
抱怨之前,請先用一年時間嘗試改善
任何事物都有改善的空間
學習和研討獲取改善力
改善是永不滿足的創業狀態
勇于改善,寬容失敗
從經營模式開始
權力下放與責任下沉
使員工成為“利潤中心”
培養員工“發現浪費”的意識和能力
接近客戶,親臨現場
改善的目標客戶滿意的“三均衡”
改善:老板的挑戰
困惑的中國企業家
抱怨之前,請先用一年時間嘗試改善
任何事物都有改善的空間
學習和研討獲取改善力
改善是永不滿足的創業狀態
勇于改善,寬容失敗
從經營模式開始
權力下放與責任下沉
使員工成為“利潤中心”
培養員工“發現浪費”的意識和能力
接近客戶,親臨現場
改善的目標客戶滿意的“三均衡”
改善的常用工具
從豐田看改善的五大重點
改善,從“防錯”開始
改善常用的“123456”招
改善管理五項“基本法”
改善的三大配套系統
改善的實現途徑
每天改善1%,一年改善38倍
持續經營,高效優化
不斷地“習慣性歸零”
抓住問題反復改進
改善即微創新
微小的改善可以匯聚成巨大的變革
改善的系統保障
應用“戴明環”,建立改善的理論基礎
全員改善的“1234”保證
打造學習和培養系統
使改善過程與成果透明化
將結果標準化
組建“改善委員會”
企業文化讓改善持續
讓改善成為工作的常態
改善自上而下,高層引導推進
個個積極思考,人人提出方案
全面改善,“一個也不能少”
讓改善的精神向上下游延伸
提升有量度,改善無止境
附錄一:“阿米巴”經營模式與中國企業的實踐
附錄二:戴明的十四條管理原則
附錄三:改善的101條建議(本書精要)
在導入改善的初期,也許會遇到員工不知如何開始的問題,主管領導、“改善委員會”成員就應當給予積極的鼓勵和引導,打開其思維的格局。比如,給員工一個改進意見參考范圍:
有關行政人事、財會、行政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的改善;
有關生產、服務、質管等流程和管理方法的改善;
有關提高士氣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有關增加銷量、提高服務方法的改善;
新產品方案的建議;
產品質量和設計的改善建議;
工作安全、防止災害危險的改善;
工作環境與衛生的改善;
制造技術和操作方法的改善;
機器和工具的改進;
物料倉儲管理及運輸搬運方法的改善;
廢料的利用、原料的節省建議;
降低材料成本的改善;
……
在這個過程中,也要設法引導員工避開一些無關改善的意見,比如:
僅抱怨缺點或問題,而無法提出任何建設性意見者;
機械重復別人的建議者;
個人訴苦的內容;
政治性的問題或攻擊誹謗的意見;
涉及他人私生活的意見;
對企業沒有利益且無實現可能的意見。
員工提改善建議的方式,可以是小組會議,也可以是書面提出。各部門主管也可以在與員工的交流中發現并推薦優秀的改善建議。不管什么方式,建議都要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內容:
針對具體的工作;
說明改善的原因和改善的目標;
列出簡明的改善方案;
建議人的姓名和所屬部門單位。
對于員工的思考和建議,主管領導一定要及時地給予回饋,適時表示獎勵。對于可行的方案,要盡快展開部門/小組內溝通,并向上級通報,幫助員工推動方案的實施。
很多時候,管理者往往低估了員工的能力和潛力。其實他們是工作的創造者,只要給他們機會,把他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他們的智慧會令人吃驚。所以,管理者需要為員工提供學習和提升的條件,為他們的創造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衡量一家企業改善開展程度的時候,有兩個重要的指標,就是人均提案數和提案的參與率。人均提案件數越多越好,提案的參與者是全員參與最好。如果提案參與率不高,即使提案件數很高,其意義也不大。
改善導入的重點和難點,就是在于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讓員工自己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案。如果一家企業出現個個積極思考、人人提出方案的情況,那么這家企業的持續改善可謂無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