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團隊才算是卓越的?一個卓越的領袖,一套鋼鐵般的制度,合理又誘人的激勵,分工明確的人員配置,說一不二的服從,貫徹到底的執行,這些要素缺一不可。團隊不只是將能人聚在一起,還要有一個融合構建的過程,這一過程就叫團隊建設。團隊建設并非是一初始工作,而應當是貫徹始終的。因為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團隊也應隨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只有迅速、機動的團隊才能在變化多端的市場環境下保持常勝不敗。
帶團隊就是帶激情,帶團隊就是帶狀態,作為管理者,不僅自己要有底氣十足的雄心,還要帶出團隊成員的野心,只有當一群有野心、有激情的人聚在一起,這個團隊才會具有生命力,才能發揮最強的戰斗力,才能在短時間內沖出重圍,立于不敗之地。
人人有激情,時時在狀態
中國有句古話:滴水不成海,獨木難成林。任何年代,個人的成功都離不開與他人的協作。而任何企業的成功,都離不開團隊的力量。在兼并融合、追求雙贏的今天,越來越多的管理者開始把心思花在如何構建一個優秀的團隊上。
什么樣的團隊才算是卓越的?一個卓越的領袖,一套鋼鐵般的制度,合理又誘人的激勵,分工明確的人員配置,說一不二的服從,貫徹到底的執行,這些要素缺一不可。
團隊不只是將能人聚在一起,還要有一個融合構建的過程,這一過程就叫團隊建設。團隊建設并非是一初始工作,而應當是貫徹始終的。因為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團隊也應隨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只有迅速、機動的團隊才能在變化多端的市場環境下保持常勝不敗。
馬云曾說:“帶團隊,你得問自己,人為什么要跟著你混?一個員工離開,一定有很多原因,但其中有兩條最為重要:一是給的錢不夠,讓他感覺自己的付出與收入不對等。二是感覺跟著你混沒有前途,看不到希望。”帶團隊,有效激勵是重中之重,如果不能帶動員工的激情,能人再多恐怕也只會“身在曹營心在漢”。能激發出員工潛力的上司,才是成功的領導者,管理者應當讓團隊同自己一起成長,如果壓制員工的潛力,即便再優秀的領導者,也只會一個人活活累死。
中國上市出版公司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近年受到業內人士關注,不僅因為他們不俗的業績,還因為他們在傳統的出版行業內打造出一支頗具現代商業素質的優秀團隊。“人人有激情,時時在狀態”,這條標語,不僅僅是寫在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大樓的墻上,更是敲在每個員工的心上,融入血液里,化在行動上。正如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亞非所言:“一個企業沒有自己的文化,它就沒有特色,沒有共同價值觀,就沒有執行力,就不可能有創造力!
比爾·蓋茨在談及團隊建設時顯露出少有的果敢:“管理者不要害怕員工離開。負面的員工不換掉,弊大于利,狀態不好的員工不空出來,狀態好的員工就無法進來。員工越換越優秀!奔で槭顷P鍵時刻的潛能迸發,是攻克難關的有力武器;狀態是日復一日的恒心堅持,是再創新高的堅實保障。只有激情與狀態并存,團隊才能在積累階段堅持不懈,才能在關鍵時刻沖鋒陷陣。
團隊的建設不止靠人,還要靠一套規范的制度和科學的管理機制。只有不斷強化企業制度和規范管理,建立面向市場、面向績效的業績考核體系和獎懲激勵機制,團隊才能真正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
帶團隊就是帶激情,帶團隊就是帶狀態。作為管理者,不僅自己要有底氣十足的雄心,還要帶出團隊成員的野心,只有當一群有野心、有激情的人聚在一起,這個團隊才會具有生命力,才能發揮最強的戰斗力,才能在短時間內沖出重圍,立于不敗之地。
目 錄
第一章
團隊的力量不可估量
?2?團隊不是“聚人”,而是“合力”
?5?團隊協作永遠大于孤軍奮戰
?7?團隊合作才能共渡難關
?9 “人人有激情,時時在狀態”是“硬核”
12?兼并時代,懂得合作才能雙贏
14?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對手
17?不能惡意攻擊競爭對手
第二章
野心不滅,才能時刻保持激情
22?帶團隊就是帶野心
24?給你的團隊注入野心
26?野心有多大,未來就有多大
28?人人有激情,團隊有力量
31?讓激情延續到工作之外
33?你只是還沒有全力以赴
第三章
適應力越強就能活得越久
36?市場艱險,唯有強者才能生存
38?團隊取勝不靠運氣靠戰略
41?堅韌的團隊才能扛過寒冬
43?改變自己不如適應市場
46?自我意識和自我監控
48?適者生存,越強越適應
51?你能把團隊帶向何方
第四章
制度才是真正的老板
54?紀律決定團隊的凝聚力
56?第一制度必須是服從
58?給管理層“瘦身”
61?正本清源,避免管理錯位
64?小制度也能有大成效
67 “老好人”帶不出好團隊
70?制度也可以是靈活的
73?令出必行是落實的開端
第五章
在團隊中,責任有時勝于能力
76?責任感締造團隊精神
79?責任心是團隊做大的基石
81?團隊中的忠誠與智慧
85?推卸責任就淘汰出局
88?團隊是要有所犧牲的
90?團隊利益高于個人利益
92?視團隊榮譽為生命
95?榮譽感是團隊的“無形資產”
98?在外人面前不可說公司壞話
第六章
不懂帶人,就只能一個人干到死
102?你具備領袖氣質嗎
105?領導者的內在權威與外在影響
107?有權力并不等于有權威
111?對團隊成員應做到一視同仁
113?小勝憑智,大勝靠德
115?高姿態必須要有高要求
118?領導凡事要以身作則
120?領導者用實力說話
123?寬容大度才能讓眾心歸一
125?接納團隊中個性各異的成員
127?能容人才能讓團隊更為豐富
第七章
搞定團隊就是搞定人
132?讓每個團隊成員都是主人翁
135?用培訓來加長團隊的“短板”
138?傾斜你的“長板”,讓優勢最大化
141?既要有制度又要講人情
143?如何留住好人才
145?不會用人,再多能人也白搭
147?小心隊伍中的“螃蟹”
149?培養習慣的力量
151?明確責任與問責
153?不患寡而患不均
155?管理團隊,以人為本
第八章
執行不到位,團隊就是“空城”
158?執行速度是團隊的一大考驗
160?以最短的時間做最有效的事
163?沒有協作的團隊只是一盤散沙
166?在工作中,結果永遠比過程重要
170?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172?如何將團隊的效率提升到最大值
第九章
有效激勵,平庸團隊也能變成無敵之師
176?老板和員工不是對立面
178?保護團隊成員的熱情
180?賜予他野心
182?建立科學而誘人的獎勵機制
184?懲罰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186?利益激勵是“硬辦法”
188?大膽授權會有意外收獲
190?對好勝的人激起他的挑戰欲
第十章
溝通讓團隊“活”起來
194?善于溝通讓“死水”變“活水”
198?溝通是團隊的軟實力
200?團隊的三種類型
204?溝通的氛圍要靠主動創造
207?建立盡可能完善的溝通制度
210?身在團隊,別太計較個人得失
213?團隊中的溝通術
216?管理溝通要恩威并用
220?左手掌權,右手放權
第十一章
趕走垃圾情緒,讓團隊人人在狀態
224?錯就錯了,不找任何借口
226?大膽面對風險
228?怪罪他人是最愚蠢的行為
231?問題不怕難,越怕就越難
234?別讓一句抱怨毀了你所有辛苦
237?把混亂的事情規范化
241?帶著怒氣工作會使結果更糟
245?吃苦受累,不等于升職加薪
第十二章
工作之中無小事
250?大事不常有,小事見功底
253?把每件小事做好就是大才
256?搞定“百密一疏”,團隊無懈可擊
258?把工作細化,也是一種創新
261?當一切過于順利,就該提高警惕
264?兔子的啟示
266?能做到100%就絕不做到99%
第一章
團隊的力量不可估量
個人的成功離不開跟別人的合作,每一位成功者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我能有今天,離不開大家的支持,成績應歸功于大家!边@是自謙之語,同時也道出了成功的一條秘訣,生活中需要合作的事情太多太多,讓我們牢牢記住這句話:“合作就是力量”。
團隊不是“聚人”,而是“合力”
一個由六匹狼臨時組成的團隊,它們的目標是麝香牛群。狼群驅趕著牛群往高地平臺上奔逃,當這群麝香牛到達高地頂端時,突然,狼群開始總攻。
最西邊的兩條大狼在一條白脖白胸狼王的率領下,閃電般地沖向靠近麝香牛群的一個突出山包。在高原中嗖嗖飛奔的狼群,像幾十枚破浪高速潛行的魚雷,運載著最鋒利、最刺心刺膽的狼牙和狼的目光,向麝香牛群沖去。顯然這是三面包圍線的最后一個缺口。搶占了這個山包,包圍圈就形成了。這一組狼的突然行動,就像發出三枚全線出擊的信號彈。憋足勁的狼群從草叢中一躍而起,從東、西、北三面向麝香牛群猛沖。
正當這群麝香牛四處驚慌奔逃之際,六只狼在一剎那間,每一只狼都變得非常有沖勁,瘋狂地撲向那些虛弱且無法受保護的麝香牛,一只狼緊跟在后面,另一只狼在前頭,其他的狼來到空地。此時麝香牛見到狼群,大部分的麝香牛早已靈魂出竅了。許多麝香牛竟然站在原地發抖,有的居然雙膝一跪栽倒在地上,搏斗迅速地結束。
狼與狼之間的默契配合成為狼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幾只分散的狼在捕獵中變成一個合作、有力量、團結的團隊,他們都知道自己必須執行的部分,不管做任何事情,它們總能依靠團體的力量去完成。團隊所產生的力量也是巨大的。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有所作為,他一定要認識到群體力量的重要性,而且要學會如何利用群體的力量,這樣,狼就能與山中之王老虎抗衡。
一只螞蟻的力量和人的力量相比,兩者自是不可同日而語,但一群螞蟻集聚在一起的力量,卻可以讓人類為之肅然起敬。
有人曾見過如此驚人的一幕:野火突然燒起來,包圍圈逐漸縮小。巢穴外,眾多螞蟻迅速地背向里,腿朝外,一個抱一個,一層疊一層,集聚成一團,猶如一個黑球。在熊熊大火中,億萬條蟻腿組成了行進的輪子,沿著山脊滾動,逃離火海。不時傳出的“噼叭”爆裂聲,是最外層的螞蟻在用自己的軀體為蟻團鋪就一條生路。黑乎乎的“球團”逃出火圈后,體積已變得很小;钪奈浵佈杆偕㈤_,重新尋找巢穴。
企業強大的競爭優勢不僅僅在于員工個人能力的卓越,更重要的一點體現在團隊合作力量的強大。
俗話說,單人不成陣,獨木不成林。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當工作遠遠超出個人能力或精力的承受范圍時,則需依靠團隊的力量,才能最終達成目標。
據統計,諾貝爾獲獎項目中,因協作獲獎的占2/3以上。在諾貝爾獎設立的前25年,合作獎占41%,而現在已躍居到80%。由此可見,合作可以產生1+1>2的倍增效果。
什么是團隊?關于團隊的定義有很多。管理學家羅賓斯認為:團隊就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個體,為了特定目標而按照一定規則結合在一起的組織。
在一檔談話節目中,盛大網絡董事長兼CEO陳天橋說出了自己成功的關鍵,那就是團隊。創業時就組建的團隊,共有5個人,時至今日,一個都不少。陳天橋坦承:如果沒有團隊,只憑個人的力量,縱使自己表現得再完美,也難以創造很高的價值,盛大也不會走到今天。
一個由相互聯系、相互合作的若干部分而組成的整體,經過優化設計之后,整體力量是能夠大于部分力量之和,產生1+1>2的效果。
分工合作正在逐漸成為一種企業中工作方式的潮流,同時也被更多的管理者所提倡,如果我們能把容易的事情變得簡單,把簡單的事情變得更容易,我們做事的效率就會倍增。合作,就是簡單化、專業化、標準化的一個關鍵,世界正逐步向簡單化、專業化、標準化方向發展,于是合作的方式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這個時代的產物。
一個人如果可以引導其他人合作以及從事有效的團隊工作,或者鼓舞其他人,使他們變得更為活躍,那么,這個人的活動能力并不亞于以更直接的方式提供有效服務的人。在工商企業中,有些人具有極高的能力,能夠鼓舞并指揮他屬下所有的人員獲得比在沒有這種指揮影響力之下更大的成就。眾所周知,卡耐基很能干地指揮他個人的一些幕僚人員,因而使得這些幕僚人員當中的許多人也成為富翁。每位銷售經理、軍事領袖以及各行各業的領導者,都了解“共同諒解及合作精神的必要性。要想獲得成功,必須擁有這種精神。這種和諧的大眾精神,經由自動或強制的紀律而獲得。在這種情況下,個人的思想將被融合成為一種“智囊團”,這表示個人的思想受到修正,彼此的思想合二為一。造成這種融合過程的方法很多,就如同將個人置身于各種行業的領導地位,每一位領袖各有自己協調追隨者思想的方法。有人使用強迫的方法,有人使用說服的方式,有人則使用懲罰或獎賞的手段,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減少某一團體中的個人思想,使它們全部融合成為一個單一的想法。讀者不必深入政治、商業或財務中研究,就可以找出各自的領袖在個人思想融合成為一個集體思想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技巧。
就算再偉大的球星,離開了集體的配合,單槍匹馬,也是無法贏得比賽的;一支團結的球隊才能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才能在比賽時密切合作,贏得最終的勝利。
團隊協作永遠大于孤軍奮戰
在現代公司中,團隊的命運和利益包含了每一個成員的命運和利益,沒有一個人可以使自己的利益與團隊相脫節,也沒有人可以單憑一己之力去完成一項有規模的任務。
然而,盡管大多數人都懂得團隊協作能帶來諸多好處,但團隊成員之間的協作遠非人們希望的那樣簡單。因此,我們便能看到一些業務精英,仗著自己比別人優秀,或者合作時不積極,總傾向于一個人孤軍奮戰,然后拼死拼活,也未做出多大成就。其實他完全可以借助其他人的力量來使自己更優秀。
你若孤軍奮戰,即使影響不到別人,也不會對自己有多大益處。何況在工作過程中,與他人和諧相處、密切合作是一個優秀雇員所應具備的必不可少的素質之一,越來越多的公司把是否具有團隊協作精神作為甄選員工的重要標準。團隊協作不是一句空話,一個懂得協作、善于協作的員工,是推動工作前進的極好的潤滑劑。工作能力強,具有團隊協作精神的員工是公司高薪聘請的對象。而一個不肯合作的“刺頭”,勢必會被公司當作木桶最短的一塊木板剔除掉。
據有關專家對職場人員流動情況的研究表明,大多數人是因為不善與人相處而離開公司的,這一原因超過其他任何一種原因。因此,現在一些大公司招聘人才時,十分注重人才的團隊精神,他們認為一個人是否能和他人相處和相互協作,要比他個人的能力重要得多。
有一家著名的公司招聘高層管理人員,有9名優秀應聘者過關斬將,從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老總看過這9個人詳細的資料和初試成績后,相當滿意。但此次招聘只能錄取3個人,最后由老總拍板定奪。
所以最后又加了一道測試:老總把這9個人隨機分成甲、乙、丙三組,指定甲組的3個人去調查本市嬰兒用品市場,乙組的3個人調查婦女用品市場,丙組的3個人調查老年人用品市場。老總解釋說:“為避免大家盲目開展調查,我已經叫秘書準備了一份相關行業的資料,走的時候自己到秘書那里去!”
到了規定日期,9個人都把自己的市場分析報告送到了老總那里。老總看完后,站起身來,走向丙組的3個人,向他們祝賀道:“恭喜3位,你們已經被本公司錄取了!”老總看著大家疑惑的表情,呵呵一笑,說:“請大家打開我叫秘書給你們的資料,互相看看!
原來,每個人得到的資料都不一樣,甲組的3個人得到的分別是本市嬰兒用品市場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分析,其他兩組的也類似。老總說:“丙組的3個人很聰明,互相借用了對方的資料,補全了自己的分析報告。而甲、乙兩組的六個人卻分別行事,拋開隊友,自己做自己的。我出這樣一個題目,其實最主要的目的,是想看看大家的團隊合作意識。甲、乙兩組失敗的原因在于,他們沒有合作,忽視了隊友的存在!要知道,團隊合作精神是現代企業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