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韻》中說:范,法也,式也,模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說:例,比也。可見,由古到今,所謂范例,就是樣板、典范等意思。
對于公文寫作者來說,要想快速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一個切實可行的路徑是從學習和模仿好的范文起步,掌握其法則要領,了解其內在規律。現實當中也是如此,絕大部分成熟的寫作者,有過模仿學習的初始經歷。
《公文寫作點石成金之范例精粹》(上、下冊)正是著眼于此,通過寫作要領的講解和范例的剖析,提供切實管用的方法論指導,讓公文寫作者特別是廣大初學人士由淺入深,拾階而上,有所精進。
公文,顧名思義,是為公的文。本書認為,凡是在工作場合產生、為了特定的工作上的目的和功能,與公事、公務、公意相關的屬于公文的范疇。這既是回歸本原對公文屬性的界定,也是從實際需求出發對公文范圍與時俱進的拓展。
從這個角度出發,本書重新定義了公文寫作的概念與內涵,擴大了公文的宏觀范疇,涵蓋了各類公文寫作。在分類上,本書更多是從公文實現的內在功能角度加以區分,而不是簡單按照外在的文種形式來分類。
本書介紹了法定公文、事務性文書、決策與落實類文書、信息類文書、日常溝通類文書、宣傳類文書、黨務類文書、職場應用文、研究咨詢與參考建議類文書、禮儀類文書、管理制度類文書、書信類文書、總結類文書、計劃類文書、交流匯報類文書、鑒定類文書、憑據類文書等17 種文體,基本涵蓋了我們在工作中可能涉及的各種文體,因內容較多,故全書分為上、下冊。
在寫法上,除了概述性章節外,本書的大部分內容是分門別類、條分縷析地介紹公文寫作要領與范例,讀者既可以從中掌握公文寫作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項,也能對照范文進行學習和借鑒,這樣更加便捷、更加得心應手。
公文寫作是職場人士的一項重要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能寫出一手漂亮的公文,將成為“稀缺人才”,有助于取得更大的事業成功。
本書與《公文寫作點石成金之要點精析》是一個套系,后者側重于公文寫作理論、方法原則、內容要素等方面的講解,如果將兩者結合起來閱讀,便可把理論和實例貫通起來,讀者更能夠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得到的收益無疑是更大的。
公文寫作領域重磅作者胡森林多年閉門心法,公文領域集大成之作;
一線經驗,實戰復盤:作者20年"筆桿子"實戰經驗,來源實踐方能指導實踐;
封面燙金印刷,排版簡潔素雅。
體例、范例豐富,講解細致:《公文寫作點石成金之范例精粹(上、下冊)》深入剖析日常工作中涉及的108種文體的寫作要領+范文示例+應用點評:
15種法定公文 7種事務性文書
8種決策與落實類文書 7種信息類文書
4種日常溝通類文書 4種宣傳類文書
4種黨務類文書 6種職場應用類文書
8種研究咨詢與參考建議類文書 10種禮儀類文書
5種管理制度類文書 8種書信類文書
2種總結類文書 5種計劃類文書
4種交流匯報類文書 5種鑒定類文書
6種憑據類文書
胡森林
碩士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現供職于大型央企。在主流媒體刊物發表學術論文、評論、文學作品等200萬字,出版作品多部,寫作領域有《公文高手的修煉之道》(必修課、進階課、精品課),《公文寫作心法》,《公文高手的自我修養》(理論篇、案例篇),《新媒體寫作》等,被央視、求是網等媒體推薦。
張力丹
某中央國家機關辦公廳督查室主任,從事辦公室工作十余年,文字功底深厚。
危厚勇
曾在出版機構從事多年出版工作,知識付費內容制作人,公文寫作研究者。
第 一章 公文的基礎知識 001
公文的定義與分類 001
公文的特點與功能 003
公文的格式規范 006
公文寫作的基本要求 009
公文的行文規則 012
第二章 法定公文寫作要領與范例 015
決議 015
決定 022
命令(令) 030
公報 040
公告 046
通告 051
意見 056
通知 065
通報 072
報告 081
請示 086
批復 093
議案 098
函 104
紀要 110
第三章 事務性文書寫作要領與范例 116
講話稿 116
演講致辭 126
工作報告 132
發言稿 140
主持詞 147
解說詞 154
會議記錄 161
第四章 決策與落實類文書寫作要領與范例 167
批示 167
督查報告 170
第五章 信息類文書寫作要領與范例 176
信息 176
簡報 180
提案 186
工作日志 191
大事記 195
年鑒 200
傳達學習材料 205
第六章 日常溝通類文書寫作要領與范例 211
電子郵件 211
便條 215
啟事 219
照會 236
第七章 宣傳類文書寫作要領與范例 244
新聞通稿 244
倡議書 249
特約評論 256
廣告文案 265
第八章 黨務類文書寫作要領與范例 274
“三會一課”記錄 274
對照檢查材料 281
入黨申請書 300
黨建研究報告 306
第九章 職場應用文寫作要領與范例 319
求職信 319
辭職信 324
申請書 327
情況說明 330
即興發言提綱 333
述職報告 343
后 記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