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費時代,流量為王、追求資本擴張的經營模式風險逐漸顯現。流量紅利時期已經過去,而消費認知的升級讓現在的消費者更加追求有個性、有獨特價值觀表達的小眾品牌。和成為第一相比,成為唯一代表一種更健康的盈利模式,擁有更持久的發展潛力。 這是一本獻給所有美好小生意的生存指南,包括四大篇:生存環境、經營法則、盈利邏輯、困境與未來。 生存環境篇從時代、行業和代表性品牌切入,厘清這些在身邊越來越多的"小”生意的"大”趨勢和"大”未來;經營法則篇是從多個小眾品牌成功和失敗經驗里總結出來的,小眾品牌的生存與發展區別于大品牌的首要認知和五大經營關鍵,包含創始人、員工、合作伙伴、消費者、營銷方式,當然還有對小品牌至關重要的年輕人群體;盈利邏輯篇是縱觀數個成功小眾品牌的真實盈利狀況給出的可操作盈利模式以及經常發生的誤區; 困境與未來篇對小眾品牌所共有的幾大困境做了梳理和剖析,并指出值得政策、資本和行業共同努力的解決方向。
顏婷(塞米):畢業于復旦大學中文系,有著15年商業地產從業經歷,擁有自媒體人/小品牌咨詢師/市場推廣/商業辦公招商/公司首席營銷官/商場總經理的商業全鏈條跨界經驗,對小品牌、小商業體、小創業者生存與發展有獨特洞察與實戰經驗。近兩年來,為包括凱德、金地、高和資本在內的大型企業和包括美術館、文創、咖啡店、精油香薰、買手店、兒童教育等50多個小品牌提供咨詢服務及長期顧問。微信公眾號“塞米的小趨勢研究室”主理人,知乎專欄作家。公眾號目前擁有45萬粉絲,單篇推文閱讀量5萬+。在多個地產、資本、城市更新社群中扮演KOL的角色。
生存環境篇(越來越小的品牌)
第01章 主流商業的困獸之斗
第一節 馬太效應和熵增趨勢
第二節 魔幻現實主義的流量模式
第三節 “大”和“小”的價值觀沖突
第02章 正在燎原的小眾品牌
第一節 五類小眾品牌創業者
第二節 從“我”出發吸引“我的同類”
第三節 成功模式之一:規模極大的泡泡瑪特
第四節 成功模式之二:個性極強的公路商店
經營關鍵篇(越自我,越成功)
第03 章 幾個首要認知
第一節 把創始人的個性完整傳達給消費者
第二節 創始人、投資人、員工、合作伙伴、消費者,確保是同類人
第三節 到最后拼的都是創始人的三觀能否自洽
第四節 幾個典型狀況:那些創始人的猶豫
第04 章 小眾品牌的六大經營關鍵
第一節 完美主理人= 藝術家+ 運動員+ 政治家
第二節 用好新型UGC 式人才
第三節 與認同品牌個性的長線價值投資者合作
第四節 像對待曖昧對象一樣對待客人
第五節 小眾品牌營銷:寶藏感和超級盛典
第六節 社群化:小眾品牌性價比最高的商業模式
第05 章 理解年輕人
第一節 年輕兩大要素:好奇心和理想主義
第二節 房價和社交媒體帶來的巨大代際差異
第三節 理解那些年輕員工
第四節 理解那些年輕創業者
第五節 年輕人和年長者怎么合作 、
盈利邏輯篇(線上+ 線下是最佳模式)
第06 章 不一樣的線下邏輯
第一節 野生小眾品牌的線下店選址
第二節 野生小眾品牌的線下店運營
第三節 野生小眾品牌的線下店拓展
第07 章 不一樣的線上邏輯
第一節 不同個性品牌的不同線上運營方式
第二節 線上是品牌個性的衍生
第三節 小眾品牌制定線上策略的方法
第四節 利用好線上平臺的紅利期
困境與未來篇 (探索抓住人心的方程式)
第08 章 小眾品牌的三大經典困境
第一節 客群困境:小眾品牌如何面對大眾市場
第二節 經營困境:要情懷還是要利潤
第三節 成長困境:規模和個性如何平衡
第09 章 小眾品牌發展的兩大關鍵創新
第一節 萬眾期待的平臺創新
第二節 呼之欲出的雇傭模式創新
附錄(6 個各有長處的小眾品牌)
第一節 小眾品牌的完美示范樣本:大小咖啡
第二節 沉浸式的活法,沉浸式的復古店
第三節 體育課:無心插柳的運動俱樂部告訴你社群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四節 育音堂:兩個老爺叔開足15 年的Livehouse
第五節 浮生酒館:樂手、廣告人和藝術家的新龍門客棧
第六節 中國三明治:文化品牌的產品化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