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重點關注經濟結構性改革和城市工作,會議提出要在適當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加強供給側改革,注重供給體系效率和質量的提高。自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登上舞臺。國外眾多經驗表明,社會變革或經濟結構轉型都會引起失業。那么我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轉型的調控政策,會對我國的勞動力市場產生何種影響?又會對勞動力市場中的勞動者產生何種影響呢?通過回顧梳理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任務之一的去產能政策的演變,確立去產能政策影響的重點行業,將去產能政策涉及重點行業和中國家庭收入調查數據(CHIP2013)進行匹配,基于勞動經濟學的視角,從勞動者個體微觀層面出發,運用Logit回歸等實證分析方法,研究去產能政策對不同行業內勞動者的工作變動、就業結構轉換和失業等方面的就業影響,回答去產能政策究竟會對勞動力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勞動者個體是面臨失業、轉崗,還是重新再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