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能吃到的食物,大多從遙遠的歷史中走來,搭載著歷史和遠方的氣息來到我們面前,透過它們,我們可以吃食到歷史的喜怒哀樂和興衰成敗。
本書既是一本生動有趣的食物簡史,又是一本華夏民生飲食演進史。按照中國歷史演進的大致脈絡,通過對不同王朝對食物的依賴度考察,從宏觀視角建構了“食物創造歷史”的新史觀;通過對一個個具體的食物和不同飲食風俗的考察,梳理出了一個歷史味覺的文明脈絡,創造性地開拓了一個“以食讀史”的歷史新寫作。
遵照這一思考邏輯,作者分別從小米與華夏文明、朝廷的飯局、行走的食物、文人的味蕾、權力的食物、食物的歷程、鹽——人類文明的密碼等七個部分進行了細致的梳理與解析。
1.歷史學界和文化界眾多知名學者高度評價,野夫、許知遠、王五四、雷頤、解璽璋傾情推薦。
2.開創以食物闡釋歷史的新路徑,既是一本生動有趣的中國食物簡史,又是一本中華飲食文明的演進史和變遷史。
3.作者既是記者,又是詩人,還擔任過記錄片撰稿人,記者的敏銳,詩人的才情,記錄片的廣博準確,這部小切口、深分析的書定會讓您讀得大呼過癮,富有個性的見解不時閃現,撩撥人讀者閱讀的神經。
4.食物就是政治,食物就是最大的民生!以食物串聯起社會各層面,以食物串聯起悠長的歷史,在廣闊悠長的時空下,宏大的政治經濟議題與民生溫飽和口舌之欲錯綜糾纏,有生死存亡的民族斗爭和政治斗爭,有家國秩序的管理理念,有文人雅趣和鮮為人知的歷史掌故,讓人驚心動魄,令人愉悅開懷。有溫度、有溫情,有見地、有智慧,有雅致、有閑情,難得見到復合如此多的層次與韻味于一體的書。
白瑋,筆名非魚,資深傳媒人、文化學者、詩人,曾供職于北京晚報多年。
擔任北京史記研究會秘書長、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特聘授課專家、中國政法大學政治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世界中餐業聯合會飲食文化特聘專家等多個社會職務。
著有《黑夜之殤》《我們也曾光芒浮現》《中國美食哲學》《中國美食地理》等多部著作。擔任CCTV多部紀錄片總撰稿和文化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