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會計/高等院校會計與財務管理系列教材》依據現行的《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以及財政部頒布的《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等一系列知識編制而成,系統闡述了行政單位會計、事業單位會計和財政總預算會計的基本理論以及具體業務的核算方法。在編寫過程中,緊緊圍繞行政單位、事業單位和財政總預算會計準則和制度體系,并充分考慮了會計學專業及經濟管理其他各專業學生的特點,強調內容與方法的實用性、體系和觀點的科學性,力求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以滿足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需求,本著適應改革、積極穩妥、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得預算會計專業知識體系更加完整和新穎,以適應我國財政和預算管理改革新形勢的需要。
總序
前言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預算會計概述
第一節 預算會計的概念及組成體系
第二節 我國預算會計的法規體系
第三節 預算會計的會計要素及會計等式
第四節 預算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則
第二章 預算會計基本方法
第一節 會計科目與賬戶
第二節 記賬方法
第三節 會計憑證
第四節 預算會計賬簿
第五節 預算會計報表
第二篇 財政總預算會計
第三章 財政總預算資產的核算
第一節 財政性存款的核算
第二節 有價證券的核算
第三節 暫付及應收款項的核算
第四節 預撥款項的核算
第五節 財政周轉金的核算
第四章 財政總預算負債和凈資產的核算
第一節 財政總預算負債的核算
第二節 財政總預算凈資產的核算
第五章 財政總預算收入和支出的核算
第一節 財政總預算收入的核算
第二節 財政總預算支出的核算
第三篇 行政單位會計
第六章 行政單位資產的核算
第一節 流動資產的核算
第二節 固定資產的核算
第七章 行政單位負債和凈資產的核算
第一節 行政單位負債的核算
第二節 行政單位凈資產的核算
第八章 行政單位收入和支出的核算
第一節 行政單位收入的核算
第二節 行政單位支出的核算
第四篇 事業單位會計
第九章 事業單位資產的核算
第一節 流動資產
第二節 存貨
第三節 對外投資
第四節 同定資產
第五節 無形資產
第十章 事業單位負債和凈資產的核算
第一節 事業單位負債的核算
第二節 事業單位凈資產的核算
第十一章 事業單位收入和支出的核算
第一節 事業單位收入的核算
第二節 事業單位支出的核算
第五篇 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
第十二章 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
第一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概述
第二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要素概述
第四節 民間非營利組織凈資產
一、凈資產的含義及其特征
(一)凈資產的含義
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凈資產,是指資產減去負債后的余額。由于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資源提供者既不從組織取得經濟回報,也不享有組織的所有權,因而民間非營利組織本身沒有明確的所有者。民間非營利組織沒有與企業一樣的所有者權益和對所有者的分配問題。相應地,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凈資產在法律上歸屬于社會,任何人都不能分割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凈資產。即使由于種種原因民間非營利組織因故停止業務,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凈資產仍應繼續用于社會公益事業。
(二)凈資產的特征
凈資產作為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要素之一,和負債一樣,都是民間非營利組織所占有資產的資金來源,在資產負債表上都反映在右方,負債和凈資產的合計總額等于資產總額。但是,負債和凈資產之間又存在著明顯的區別,主要區別如下:.
(l)對象不同。負債是對債權人負擔的經濟責任;凈資產是開辦人無償提供的或者由收支結余形成的。
(2)性質不同。負債是在民間非營利組織業務或其他事項中發生的債務,是債權人對其債務的權利;凈資產是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自有資金。
(3)償還期限不同。負債必須于一定時期(特定日期或確定的日期)償還;凈資嚴一般只有在民間非營利組織解散清算時,才有可能轉作其他單位繼續用于社會公益事業。在民間非營利組織持續經營的情況下,一般無需歸還給任何人。
(4)享受的權利不同。債權人享有收回債務本金和利息的權利,但無權參與民間非營利組織業務管理;凈資產的出資開辦人在通常情況下,沒有從民間非營利組織取得報酬的權利,但可以參與業務管理。
此外,凈資產一般不能單獨計價。凈資產的計價與資產、負債、收入和支出的計價息息相關,且依賴于這些會計要素的計價。
二、凈資產的分類
為了更好地反映民間非營利組織凈資產的構成、來源及其使用情況,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凈資產按照其是否受到限制,分為限定性凈資產和非限定性凈資產。之所以這樣分類,是因為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資源提供者雖然不從民間非營利組織取得回報,但他們往往注意或者需要了解他們提供的支出是如何使用的,而且常常會對資產的使用用途或者時間加以規定,從而與這些在使用上存在限制的資產相對應的凈資產也就自然存在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