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以來,諸多學者開始對《毛詩正義》的詩學、美學思想備加關注,相關研究如雨后春筍,有方興未艾之勢。孔穎主撰的《毛詩正義》蘊含極深的美學思想和文藝思想的礦藏,正等著我們去發掘和開采。對《毛詩正義》——中國經典注疏進行個案研究中,可以發現中華民族特色的文學理論體系,闡釋理論和批評方法。發掘中國對《詩經》的闡釋、接受、推崇過程中所產生的詩學、美學理論話語,可以發現《詩》學到詩學在歷史文化發展中嬗變和《詩》學闡釋范式。因此,本書通過中西比較、互證,把宏觀的《詩經》在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審美接受、嬗變與微觀的《詩經》闡釋文本相結合,在不陷入西方理論圈套下,對中國文論、美學話語進行精析。既對不同時代《詩經》闡釋的文獻進行梳理、廓清,又富于理論的深層闡釋和歸納,從而揭示出《詩》學到詩學轉變的文學活動規律,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黃貞權,男,1976年出生,河南省商城縣人,許昌學院文史與傳媒學院副教授,2005年畢業于暨南大學文藝學專業獲碩士學位,主要從事中國古典文論、美學方面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