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與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基于標尺競爭的視角》主要研究了在地方政府財政競爭視角下,社會醫療保險籌資對商業健康保險的影響,主要涉及居民醫療保險籌資競爭與商業健康保險的關系、稅收競爭下居民醫療保險籌資對商業健康保險的影響以及財政競爭下商業健康保險稅收優惠的帕累托改進這三個方面。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與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基于標尺競爭的視角》的主要內容共包含八個章節:第一章是緒論部分,重點對選題背景及意義,核心概念界定,研究內容、思路與方法進行介紹。第二章是相關文獻綜述,重點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和闡述。第三章是相關理論概述,重點對相關的概念界定和理論進行總結。第四章主要探討財政分權下地方政府的財政競爭對居民醫療保險籌資的影響。在該部分,首先介紹了中國財政分權體制的發展歷程,其次闡述了中國地方政府財政競爭的成因以及中國財政分權下地方政府財政競爭的變遷,之后對地方政府間的居民醫療保險籌資競爭的表象和存在性進行了描述和檢驗,最后構建了地方政府稅收競爭與居民醫療保險籌資競爭的關系模型,并檢驗了考慮地方政府稅收競爭情況下地方政府的居民醫療保險籌資競爭的表現。第五章主要討論地方政府居民醫療保險籌資競爭對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影響,構建了經濟理論模型,并對該模型進行了實證分析,同時還對城鄉居民醫保的全面統籌進行了擬合分析。第六章是在考慮地方政府稅收競爭的情況下,研究地方政府的居民醫療保險籌資與商業健康保險發展之間的關系,同樣建立了經濟理論模型并進行了實證分析,對“營改增”政策進行了擬合分析。第七章主要探討了在考慮地方政府社會醫療保險財政競爭的情況下,商業健康保險稅收優惠政策的帕累托改進方案,并做了商業健康保險優補貼沖擊的模擬分析。第八章是政策建議與展望。
眾所周知,商業健康保險是醫療保障籌資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醫療保險的重要補充形式。我國商業健康保險業務雖然起步較晚,但隨著商業健康保險機構在社會民生領域參與度的提升,如經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醫療保險,以及國家對商業保險在保障社會民生中的重視程度提高,體現在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以及《關于將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范圍實施的通知》等指導意見,商業健康保險在醫療保障籌資體系中的籌資責任也在不斷地擴展。2017年,我國商業健康保險原保費收入達到4389.5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了6.35倍。
在當前財政分權體制下,地方政府既是獨立的經濟個體又是中央政府在各轄區的委托代理人。在經濟資源競爭和地方官員晉升競爭的共同作用下,地方政府的財政決策往往會依據中央政府的財政政策而定,以至于偏離轄區所能承受的范圍,因此地方政府間出現財政支出競爭。近幾年來,中央政府加大了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政策扶持,如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的全面推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統籌安排和有序推進,地方政府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也在快速上漲,2015年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人均籌資515元,與2011年的242元相比增長了2.13倍。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能排除地方政府在中央醫療保險政策的導向下,為了財政資源競爭和官員晉升而進行醫療保險籌資競爭的可能,這加大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的財政壓力。同時,地方政府在當前的財政分權體制下的稅收競爭的復雜性,也加大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的財政壓力。因此,要想實現社會醫療保險籌資與商業健康保險的有效銜接,需將地方政府間的財政競爭因素考慮在內。
本書主要研究了在地方政府財政競爭視角下,社會醫療保險籌資對商業健康保險的影響,主要涉及居民醫療保險籌資競爭與商業健康保險的關系、稅收競爭下居民醫療保險籌資對商業健康保險的影響以及財政競爭下商業健康保險稅收優惠的帕累托改進這三個方面。本書的主要內容共包含八個章節:第一章是緒論部分,重點對選題背景及意義,核心概念界定,研究內容、思路與方法進行介紹。第二章是相關文獻綜述,重點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和闡述。第三章是相關理論概述,重點對相關的概念界定和理論進行總結。第四章主要探討財政分權下地方政府的財政競爭對居民醫療保險籌資的影響。在該部分,首先介紹了中國財政分權體制的發展歷程,其次闡述了中國地方政府財政競爭的成因以及中國財政分權下地方政府財政競爭的變遷,之后對地方政府間的居民醫療保險籌資競爭的表象和存在性進行了描述和檢驗,最后構建了地方政府稅收競爭與居民醫療保險籌資競爭的關系模型,并檢驗了考慮地方政府稅收競爭情況下地方政府的居民醫療保險籌資競爭的表現。第五章主要討論地方政府居民醫療保險籌資競爭對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影響,構建了經濟理論模型,并對該模型進行了實證分析,同時還對城鄉居民醫保的全面統籌進行了擬合分析。
李濤,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北京理工大學管理學博士后。現為青島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青島大學特聘教授(五層次),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環境經濟與公共政策、社會網絡與行為經濟學等交叉領域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作為核心成員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等研究項目多項。在《經濟科學》、《保險研究》、《教育發展研究》、《中國高教研究》、《當代經濟研究》、《江西財經大學學報》、《經濟縱橫》、Sustainability等核心期刊公開發表論文二十余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三篇。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選題背景及意義
第二節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三節 研究內容、思路與方法
第二章 文獻綜述
第一節 政府間財政競爭的文獻綜述
第二節 社會醫療保險與商業健康保險關系的文獻綜述
第三節 文獻綜述評述
第三章 相關理論概述
第一節 政府間財政競爭理論基礎
第二節 社會醫療保險與商業健康保險銜接的必要性
第四章 財政分權下地方政府財政競爭與居民醫療保險
第一節 中國財政分權體制的發展歷程
第二節 中國財政分權與政府財政競爭
第三節 地方政府居民醫療保險籌資競爭的形成
第四節 地方政府稅收競爭與居民醫療保險籌資競爭
第五節 地方政府稅收競爭與居民醫療保險籌資競爭對居民醫療保險的影響
第六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居民醫療保險籌資與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支出競爭視角
第一節 居民醫療保險籌資競爭與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理論框架
第二節 居民醫療保險籌資競爭與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實證分析
第三節 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政策的進一步檢驗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居民醫療保險籌資與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稅收競爭視角
第一節 稅收競爭下居民醫療保險籌資與商業健康保險的理論框架
第二節 稅收競爭下居民醫療保險籌資與商業健康保險的實證分析
第三節 “營改增”稅收政策的進一步檢驗
第四節 本章小結
……
第七章 財政競爭下商業健康保險稅收優惠的帕累托改進
第八章 政策建議與展望
參考文獻
稅率是地方政府進行經濟資源爭奪時,采用的較為普遍的手段。地方政府的稅收優惠結構,涵蓋了增值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等多個稅種。其中企業所得稅的稅率調整是國際間稅收競爭的主要手段,同時也在我國地方政府間的稅收競爭中表現得較為突出。稅基優惠是通過一些間接的方式減少納稅人的應納稅額,如免征額、虧損結轉、項目扣除、縮短折現年限等,主要對納稅人的計稅依據放寬政策,從而降低納稅人的稅收負擔。稅額優惠則是通過直接減少納稅人的應納稅額,來減輕納稅人的稅收負擔,采取的方式有免減稅、稅收抵免、稅額扣除、投資抵免等方式。
稅收返還是地方政府根據外來企業的投資和納稅情況,對其上繳的稅收按一定比例返還給企業,確切地說,這是地方政府對合規企業給予一定的轉移支付。與稅收優惠政策一樣,稅收返還可以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因此也成為地方政府間稅收競爭的方式之一。而財政補貼則很好理解,即地方政府給予進入轄區的企業一定無償的轉移支付形式,這種形式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時間不一致的隱性的支付形式。長期以來,中國的稅收優惠政策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各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多集中于能夠帶動當地經濟增長的特定區域,如冠以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名稱的地區增長極。截至2015年,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由1988年的1家增加到145家,而省級和市級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則數不勝數。各地區的區域導向性稅收優惠政策對于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有目共睹,其中各地區的稅收優惠競爭,對于資本要素的流動產生了稅收負效應。
中國地方政府間的稅收競爭的邏輯以及所帶來的影響,可以表述為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通過稅收優惠政策、稅收返還和財政補貼等政策和策略,降低本地區的實際稅負,以吸引外界資本的流入,從而帶動本地區經濟增長,著實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地方政府間的稅收競爭,在降低各地區實際稅負的同時,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地區的財政收入,間接地影響公共服務供給的規模和效率。地方政府間的生產性支出競爭,扭曲了地區的財政支出結構,從而出現了“重建設,輕科教文衛”的現象。
(三)地方政府間的支出競爭
當稅收優惠政策成為各地區吸引資本流入的常用手段時,稅收優惠政策給地區帶來的資本流入的邊際收益也在逐漸遞減,這就促使地方政府尋找新的吸引資本流入的方式。通常來說,資本不僅僅流入到稅負較輕的地區,同時還對流入地的人文地理和基礎設施等軟硬件有較高的要求,而地區的軟硬件水平的提高,對資本流入同樣能夠起到與稅收競爭相同的作用,如地區交通環境的改善可以降低企業產品的運輸成本,最終會提高企業每單位成本的產出率。因此為了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地方政府在采用稅收優惠政策的同時,還要通過加大對本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地區投資的公共環境,以增強地區吸引外界資本的魅力。地方政府間稅收競爭與生產性支出競爭的并存,進一步強化了地方政府間為地區經濟增長而進行的財政競爭。
然而,隨著各地區經濟的發展和公共環境的改善,地方政府也就失去了對稅收競爭和生產性支出競爭的動力,同時隨著中央政府對各地區民生發展重視程度的逐步提高,并且將各地區的醫療、教育、養老、社會保障和住房保障作為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指標,促使地方政府上演針對這些領域新的支出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