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傳統針灸的辨證論治核心思想出發,著重凸顯出針灸中辨證取穴原理及方法,回歸針灸的辨證精髓,提高臨床療效。在內容上分為基礎篇與病癥篇。基礎篇介紹了針灸辨證的思路方法,其中包括經絡辨證與臟腑氣血津液辨證;病癥篇精選了臨床常見病、針灸優勢病種進行介紹,并附有醫案,方便讀者學習應用。
本書適合中醫、中西醫結合、針灸專業的學生,針灸臨床醫生及從業者,以及針灸愛好者閱讀參考。
基礎篇 001
第一章 為什么要學“經絡學說” 003
一、經絡學說與其他辨證方法 005
二、經絡者, 決死生 008
第二章 什么是“經絡學說” 011
一、什么是經絡學說的理論基礎 011
二、什么是經絡 012
三、經絡系統的組成 014
四、經絡辨證 017
第三章 經絡辨證各論 023
一、經脈循行規律 023
二、十二經病候“是動病” 與“所生病” 025
三、手太陰肺經 029
四、手陽明大腸經 036
五、足陽明胃經 041
六、足太陰脾經 046
七、手少陰心經 051
八、手太陽小腸經 055
九、足太陽膀胱經 059
十、足少陰腎經 066
十一、手厥陰心包經 071
十二、手少陽三焦經 075
十三、足少陽膽經 079
十四、足厥陰肝經 085
十五、奇經八脈總論 090
十六、 督脈 091
十七、任脈 092
十八、沖脈 094
十九、帶脈 095
二十、蹺脈 095
二十一、維脈 096
第四章 臟腑氣血津液辨證 097
一、虛證總論 097
二、氣虛證 100
三、血虛證 102
四、陽虛證 104
五、陰虛證 107
六、實熱證 108
七、血瘀證 110
八、氣滯證 112
九、食積證 114
十、津液病證 115
第五章 毫針刺法 119
一、針刺前的準備 120
二、針刺方法 121
三、行針方法 122
四、補瀉手法 123
五、針刺注意事項 124
病癥篇 127
第六章 內科病癥 129
一、中風 129
二、面癱 133
三、頭痛 136
四、感冒 138
五、哮喘 141
六、眩暈 143
七、不寐 145
八、嘔吐 147
九、胃痛 150
十、泄瀉 152
十一、便秘 154
十二、遺尿 156
第七章 婦科病癥 159
一、痛經 159
二、崩漏 161
三、乳少 164
第八章 皮膚外科病癥 167
一、蛇丹 167
二、扭傷 171
三、漏肩風 174
四、落枕 176
五、腰痛 178
第九章 五官科病癥 183
一、目赤腫痛 183
二、耳鳴耳聾 186
三、牙痛 189
四、咽喉腫痛 192
附錄 195
談中醫針灸之現狀 195
電針能否代替古代補瀉手法 197
針灸取穴不在多, 貴在精 198
針灸時一定要知道的刺灸禁穴 200
針灸與艾滋病、乙型肝炎的傳染問題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