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學術界對徐渭繪畫的研究只停留在其繪畫筆墨外在的形態,而對其繪畫筆墨內在的人文精神與形而上的哲學意涵研究較少,特別是對徐渭筆墨在整個中國畫筆墨語言譜系中超越“形”的藩籬而走向審美獨立及其成因方面,更是缺乏深入而系統的研究,從而導致對徐渭繪畫筆墨美學價值與意義認識不足。鑒于此,本書圍繞徐渭筆墨超越形的藩籬走向審美獨立這個核心問題,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對其筆墨進行系統的挖掘、研究,并對徐渭筆墨對后世畫壇的影響作出論述。在理論方面,結合徐渭“本色”論與“真我”說,通過分析心學、禪學以及老莊之學對徐渭藝術思想與審美觀念形成的影響,揭示出徐渭筆墨形而上的哲學意涵及其審美獨立的成因。在實踐方面,結合徐渭“不求形似求生韻”的藝術觀念以及其“舍形而悅影”的創作方法,對其筆墨呈象方法、筆墨圖式、筆法墨法等進行了詳細的論述;特別是對其“草書入畫”,分別從技法與義理兩個層面作了系統而深入的闡釋,論述了其繪畫不僅在形而下的技法層面與草書同法,而且在形而上的義理層面與草書同構,從而揭示出徐渭繪畫“世間無物非草書”的藝術義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