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忐忑人生》是金愛爛的首部長篇小說,講述了"最年輕的父母和最年老的子女之間的故事"。敘述者"我"是父母在高中時代生下的孩子,如今只有十七歲,卻不幸患上了早熟癥,擁有八十歲的衰老的臉龐。
17歲,正是青春年少,卻意外結婚生子,成為年輕的父母。 17歲,正值如花年紀,卻患有早熟癥,擁有80歲的臉龐,成為最衰老的孩子。 一段浪漫的青春戀情,一個充滿困惑的成長歷程,一部憂傷溫馨的家庭史。 金愛爛的《我的忐忑人生》同名電影即將上映,李在容導演,姜東元、宋慧喬主演。
韓國80后女作家,戲劇創作專業出身。年僅25歲即憑借《老爸,快跑》成為韓國日報文學獎最年少獲獎者,被媒體冠以年度“韓國文壇最大的收獲之一”。此后她相繼收獲了包括李箱文學獎在內的各種文學類獎項,其“透明的感性、機智的文體和清新的想象力”在青年讀者中極有共鳴,并被勒克萊奇奧看好為最有可能摘取諾貝爾獎的韓國作家之一。
引子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尾聲
那個忐忑夏天 韓阿美
作家的話
如果有風,我心里的單詞卡就會輕輕翻動。那些詞語猶如被海風吹干的魚,縮小我身體的尺寸,卻拓寬了外部的邊界。我回想起小時候最早念過的事物的名字。這是雪。那是夜。那邊是樹。腳下是大地。您是您……我身邊的全部事物都是先用聲音熟悉,再用筆畫拼寫。現在,我偶爾還會為自己知道那些名字而驚訝。
小時候的我整天都在學話。媽媽,這是什么?那是什么?我嘀嘀咕咕,把周圍弄得亂七八糟。那些名字明亮而輕盈,難以附著在事物表面。盡管昨天已經聽說,前天也曾學過,然而我還是聞所未聞似的詢問。當我舉起手指向某個東西,家人的嘴里便會啪啪地跌落帶著陌生聲音的字眼。當我詢問時,便有東西在移動,就像風吹鈴響。“這是什么?”我喜歡這句話。我喜歡這句話超過了他們告訴我的事物的名字。
雨是雨。白天是白天。夏天是夏天……我在生活中學會了很多話,有的常用,有的不常用。有的扎根在大地,有的像植物種子輕飄飄地擴散而去。當我把夏天叫做夏天的時候,仿佛我真的擁有了夏天。因為相信是這樣,所以我問得更經常。大地,樹木,還有您……追逐我口中的風重疊、搖曳的這個,那個。當我發出“那個”的聲音,“那個”蕩起的同心圓的寬度,常常讓我感覺到我的世界的遼闊。
現在,我幾乎知道了生活所需的全部話語。重要的是這些話語能讓我衡量出縮小自身體積制造的外部世界的寬度。當我說風,我會想到上千個風向,而不僅僅是四個方位。當我說背叛,我會沿著落日追逐十字架拉長的陰影。當我說您,我會分辨猶如大雪覆蓋五彩蠟筆似的隱藏起深度的平坦。然而這也是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因為風不停地吹拂,我從出生以來就沒有年輕過,話語也是這樣。
我和世界最早交流話語的地方是山高水清的鄉村。我在那個水流蜿蜒回旋的地方學習自己的名字,學會了走路。從咿呀學語到說出簡單的句子,我用了三年。那正好是爸爸媽媽棲居在外婆家的時間。村里人有什么需要,大部分都是自給自足。我接觸最多的都是貼近生活的鮮明的話語。我的堂哥每天看電視,有生以來會說的第一句話就是“LG”……我說話很晚,很長時間里爸爸媽媽憂心如焚。媽媽擔心我是不是有什么問題,到處征詢意見。爸爸卻說小孩子不會說話的時候最美好,默默地去了工地。據說要進駐附近的大湖觀光園區正在建地基,爸爸也去打工了。精明的外公在宅旁地邊為那些外地涌來的民工蓋起了房子。水泥墻配上石板瓦的屋頂,有著濃郁的外國情調。一字形的建筑很小,總共能住四家人。這里面就有我們家的房間。我們家有三口人,十來歲稚氣未脫的父母,帶著剛剛出生的兒子。對三口之家來說,那地方窄得可憐,廚房也不舒服,不過我們不用交房租,也不用生活費,只能一聲不吭地老老實實住下了。
外婆膝下有很多孩子,五個兒子,一個女兒,總共六個。我曾問過媽媽,“媽媽,外婆和外公關系都不好,怎么還生了那么多孩子啊?”媽媽難為情地回答說,“是吧?我也納悶,還問過外婆呢。不過……這就像大旱天里種豆子,稀稀拉拉總有孩子生出來。”媽媽在兄弟姐妹當中排行老六,小時候的外號叫做“十八公主”。她在粗話連篇的男人中間長大,與姣好面容極不相稱的是她動不動就說臟話。小小的黃毛丫頭在村子里到處橫沖直撞,頑皮地張口大罵,每當我想到這樣的情景就感到親切和滿足。盡管媽媽的性格至今依然強勢,然而她的語氣卻蔫了,變得日益溫順起來,那好像是在她醒悟到這個世界上的事不可能通過“十八”來解決之后。也許是她過早地懷上孩子被迫退學的時候,也許是爸爸差點兒被五個舅舅打死的時候,也許是她在食堂里忍受比自己小的女孩們挑釁和吵鬧的時候,也許是緊盯著醫藥費清單抓耳撓腮也想不出辦法的時候,應該就是類似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