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言志,也抒情。大凡一個好詩人,皆因關注民生疾苦,歌頌美好,鞭撻丑惡,其作品才能流傳千古,古往今來,概莫如此。孫毓霜的詩集印證了此種說法、,袁枚在《隨因詩話》中所說:“詩者,人之性情也,近取“諸身而足矣,”詩含兩層意,不求其佳而自佳,家常語入詩妙。孫毓霜的詩一以貫之正氣:始終站在低處為草木生靈而吟唱;為廓清俗世的污濁和不乎而仗義執言;為營建理想世界的殷殷期待而恪守;正是這些,深深地打動了讀者。正如詩人周所同所說的“傲骨偏向險處生,良知背后是民心”那樣。
一個詩人的成就有著諸多因素,先天的票賦且不說,后天的功課也必須做。在這方面,孫毓霜的詩給了讀者以榜樣和啟迪。他從小家境貧寒,歷經坎坷,有著豐富的人生體驗,后來雖居要職,但始終未改平民本色,始終懷抱善意和良知,以低處的目光審視、看待并洞察世界,恪守人性中本真的光輝與精神;用他的話說:以詩自喻、以詩明志、寄情山水、心懷家國。所以,他的作品處處閃爍明亮而溫暖的光芒;他的精神向度和藝術趣旨,建立在深廣的哲學背景之上;因而,他的作品就具備了厚重和穿透的審美力量。
一個詩人的個性對于本民族而言是其內涵和核心,猶如一個民族的個性對于世界而言是其內涵和核心一樣。因此毫不夸張地說,孫毓霜的詩詞堪稱為中國當代詩壇之佳作。
孫毓霜:筆名若谷,男,1942年生,黑龍江省巴彥縣人。l965年畢業于東北石油學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世界生產力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石油學會油品應用與開發專業委員會主任、首都企業家俱樂部副理事長兼副主任、全國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民大學市場營銷研究中心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第六屆全國作家代表大會代表、第七屆文聯代表大會代表、中華詩詞學會第二屆理事、中國石化文聯首屆副主席、作協副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第六屆理事。
《三秋集》之一
秋風秋雨碩果累累
布衣從來是詩人(序二)
輯秋鳴篇
一、感時
賀潤滑油公司成立
指示
臨街觀市
豆腐渣工程
河污
車展
凈客
廈門海
減摩
關情
民心
行政
西江月?過年
采桑子?抗雪災
雪災
風雨吟
有感“神六”飛天
悼念巴金
網迷
潤滑
瑯琊臺思
點絳唇?沙塵
選美
飛天成功
千年懇談會
……
《三秋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