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新課標課外經典閱讀叢書》是奠定小仲馬在文學史上地位的一部作品,完成于1848年。故事的創(chuàng)作起源于小仲馬親身經歷的一段愛情故事。講述了在19世紀40年代,一位貧苦的鄉(xiāng)下姑娘阿爾豐西娜·普萊西來到巴黎后,開始了賣笑生活,并改名瑪麗·杜普萊西。由于天生麗質,惹得巴黎的貴族公子們都爭相追逐,成了紅極一時的“社交明星”。她隨身都會帶著一束茶花裝扮,人稱“茶花女”。這其中,她結識了稅務局長迪瓦爾先生的兒子阿爾芒·迪瓦爾,他瘋狂地愛著茶花女,兩人開始了一段愛情故事。但由于種種誤會,以及阿爾芒·迪瓦爾的父親迪瓦爾不希望他的兒子和茶花女在一起,于是威逼利誘茶花女,讓她和阿爾芒絕交。但阿爾芒卻一直思念著茶花女,他又來到巴黎,卻準備報復瑪格麗特的“背叛”。他找到茶花女,處處讓她難堪,罵她是沒有良心、無情無義的娼婦。茶花女受了這些刺激,本就虛弱的身體更加虛弱,并從此一病不起。彌留之際,她不斷地呼喊著阿爾芒的名字,卻始終沒有再見到她心愛的人。當阿爾芒得到了茶花女的日記,才知道真相,理解了她高尚的心靈。阿爾芒懷著無限的悔恨與痛苦,專門為茶花女遷墳安葬,并在她的墳前擺滿了白色的茶花。作品在藝術表達上獨特而新穎。用了追敘、補敘、倒敘等多種手法組織情節(jié)。一個個懸念的設置,扣人心弦,使人不忍釋卷。著名學者袁行霈說:“小說所表達的人道主義思想,體現(xiàn)了人間的真情,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寬容與尊重,體現(xiàn)了人性的愛,這種思想感情引起人們的共鳴,并且受到普遍的歡迎。”
法國亞歷山大·小仲馬的代表作,曾多次被搬上舞臺和銀幕!
講述一個貧苦鄉(xiāng)下姑娘走進名利場,成為上流社會社交明星以及在她的賣笑生涯中的愛情故事!
我在拉菲特街看到一則家具和珍玩拍賣會的廣告,于是按照它的通知提前去參觀被拍賣人的住宅和家具。這是一個高級妓女的房間,屋子里的物品五花八門、價值連城,可以想象出主人生前驕奢淫逸的生活。我因想起一個叫路易絲的妓女因流產而死的悲慘故事,而對這個房子的女主人的身世產生了濃厚興趣。在詢問看守人后我才知道,這問房子的主人我其實認識,叫瑪格麗特·戈蒂埃,她生前欠了很多債,債權人在她死后就大肆拍賣她的所有物品,我不由得對瑪格麗特的悲慘命運產生了憐憫。
我認為只有在深入地研究了人以后,才能創(chuàng)造人物,就像要講一種語言就得先認真學習這種語言一樣。
既然我還沒到能夠創(chuàng)造的年齡,那就只好滿足于平鋪直敘了。
因此,我請讀者相信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除女主人公以外,至今尚在人世。
此外,我搜集在這里的大部分材料,在巴黎還有一些人證;如果我的證據還不夠的話,他們可以為我作證。由于一種特殊的機緣,只有我才能把這個故事寫出來,因為唯獨我洞悉這件事情的始末,否則是不可能寫出一篇完整、動人的故事來的。
下面就來講講我是怎樣知道這些詳情細節(jié)的。
1847年3月12日,我在拉菲特街看到一張黃色的巨幅廣告,廣告宣稱將拍賣家具和大量珍玩。這次拍賣是在物主死后舉行的。廣告上沒有提到死者的姓名,只是說拍賣將于16日中午12點到下午5點在昂坦街九號舉行。
廣告上還附帶通知,大家可以在13日和14日兩天參觀住宅和家具。
我向來是個珍玩愛好者,絕不能坐失良機,即使不買,也要去看看。
第二天,我就到昂坦街九號去了。
時間還早,可是房子里已經有參觀的人了,甚至還有女人。雖然這些女賓穿的是天鵝絨服裝、披的是開司米披肩,大門口還有華麗的四輪轎式馬車在恭候,卻都帶著驚訝、甚至贊賞的眼神注視著展現(xiàn)在她們眼前的豪華陳設。
不久,我就懂得了她們贊賞和驚訝的原因了。因為在我也跟著仔細打量了一番以后,不難看出我正身處在一個高級妓女的房間里。然而上流社會的女人——這里正有一些上流社會的女人——想看看的也就是這種女人的閨房。這種女人的穿著打扮往往使這些貴婦人相形見絀;這種女人在大歌劇院和意大利歌劇院里,也像她們一樣,擁有自己的包廂,并且就和她們并肩而坐;這種女人恬不知恥地在巴黎街頭賣弄她們的姿色,炫耀她們的珠寶,傳揚她們的“風流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