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包括:殘雪、山坡羊·偶感、點絳唇·臘月家里大掃除、嘆孫髯翁、突然間、走過鳥叫、寫作者的桌面、如夢令·2018年小年、點絳唇·2019年正月初二、樹與苔蘚、久違了,太陽等。
處處吾鄉 ——我的寫作心理兼序 一、詩文大眾化 《詩經》是我國早的 一部詩集,是我國詩 文藝術的起源。開篇《關 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通篇讀誦,十分直白, 十分真實,通俗易懂地反 映了幾千年以前的愛 情生活場景。認識字的一 看即懂,不認識字的一聽 即明,都知道寫的是什么 ,表達的是什么,即刻可 以帶來精神層面的享受和 愉悅,許多字詞沿用至今 !《詩經》的其他篇章亦 是如此。 這說明什么?《詩經》 是我國詩文藝術的原始 的祖宗,我個人理解它之 所以傳誦千萬年不衰,就 在于它的大眾化。它告訴 我們作為文學藝術范圍的 詩文一定要讓大眾能讀能 懂,而不只是寫給少數專 家學者。 我堅決擁護以人民為中 心的創作導向,只有充分 、真實地表達對人民大眾 的悲憫,對人民悲歡的關 切,人民大眾才會喜聞樂 見,才會真正豐富人民大 眾的精神生活,才會真正 體現詩文作品陶冶大眾情 操的用。所以,我 追求詩文大眾化,喜歡寫 一些普通大眾能讀能懂能 有共鳴的東西。 二、不拘泥于格律 古體詩詞是中華民族優 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 經過長期演繹終形成相 對固定的格式。集中的 代表就是唐詩宋詞,主 要的特征就是講究音節平 仄搭配,詞語對仗,篇有 定句,句有定字,格式固 定,有一種特殊的文藝美 。論及傳承,就不一定嚴 不可破,應該允許推陳出 新。 讀過《紅樓夢》的知道 ,曹雪芹寫了一段香菱向 黛玉學詩,黛玉說:“不過 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 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 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 ,若果是有了奇句,連平 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在這里,曹雪芹實際上 借黛玉之口代表性地表達 了古體詩詞如何傳承寫作 。事實上這也是近現代許 多名家宗師倡導的詩詞寫 作觀,即無需拘泥于格律 ,在遵循基本格式律韻前 提下可以有變化,可以有 創新。 抱定這個認識,我試著 學寫古體詩詞,出發點就 是繼承傳統,也有時代節 奏。實話實說,感覺味在 其中。 三、詩歌與散文的糅合 “詩散文”是近來寫作圈 內一個新名詞,或者說是 正在興起的一個新體裁。 膚淺的理解就是詩歌與散 文體裁上的糅合,像詩又 像散文,有詩歌的抒情, 亦有散文的達意,簡 約而靈活地記錄、反映社 會生活及其情感。個人覺 得“詩散文”理念與前述“詩 文大眾化”“不拘泥格律”是 一脈相承相通的。 古人云:“樂而不淫,哀 而不傷”“發乎情,止乎禮” 。詩文作品只要不只是單 純的記錄和展示,而是蘊 含有對光明的歌頌,對真 善美丑的照見,對理想的 抒發,對道德的引導,對 精神情懷的陶冶。一句話 蘊含有正能量,我覺得就 應給予支持和歡迎,有利 于培養和發展大眾文藝情 懷與人文素質,我也是這 樣踐行嘗試的。 也許我的詩文膚淺,但 都是對生活對人生的真情 實感,每次落筆都入 一方明亮的精神家園的感 覺,故冒昧結集并名之為 《處處吾鄉》。 是為序,承賜教!
張學軍
21年7月25日下午
張學軍,男,湖南長沙人,哲學學士。常有詩散文見于報刊雜志和媒體,已出版作品集《男人也溫柔》,文學業余愛好者,追求詩文大眾化。
19年
殘雪
山坡羊·偶感
點絳唇·臘月家里大掃除
嘆孫髯翁
突然間……
走過鳥叫
寫作者的桌面
如夢令·18年小年
點絳唇·19年正月初二
樹與苔
久違了,太陽
南歌子·春思
南歌子·男同窗小聚
梧桐影·春雨
漁歌子·閱讀有感
望雨
漁歌子·晨霧朦朧
江南春·踏青
南歌子·北魏孝
春分日聞甥出生
春讀
聞百歲斑鱉離世
季春之夜
谷雨
鳥叫
暮春日子
9:00在辦公室
致敬6070
偶翻族譜
盆栽芷江建蘭
立夏
遠與近
初夏之夜
……
年
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