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是社會穩定的有力保障。中小企業在發展與創新過程中面臨著諸多難題,如何破解這些難題,永遠是一個不老的話題。《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系“100工程”(百萬學術支持工程)系列專著:中小企業的發展與創新》從發展和創新的視角,揭示中小企業存在的困難與不足,運用恰當的理論方法,力求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中小企業的成長之路。
《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系“100工程”(百萬學術支持工程)系列專著:中小企業的發展與創新》分為三篇:發展篇、融資創新篇和技術創新篇,包括十九章內容。發展篇主要介紹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歷程,剖析了發展特點及存在的問題,提出發展方式轉型的相關策略。融資創新篇從系統的角度,研究了在不同成長階段中小企業融資系統的創新策略。技術創新篇分析了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現狀,研究了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的相關策略,并對實施開放式創新提出了相關見解。
孫林杰,1972年9月出生于山東省青島市,漢族,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1991年就讀于青島大學商學院,獲經濟學學士學位:2001年就讀于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003年就讀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聯合培養),獲管理學博士學位。2006年起任教于中國海洋大學,主講課程有金融學、項目管理、技術經濟前沿講座、管理學原理、跨國并購、市場營銷等多門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現為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學術兼職有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會員、中國未來研究會會員、山東省比較管理研究會會員、青島市政協理論研究會理事、農工黨山東省教育委員會副主任。
自2003年以來,一直致力于企業創新管理、科技金融等領域的研究,特別是在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方面做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及實踐探索工作。先后主持省部級課題4項,市廳級課題5項,校級課題2項。近年來,在《科學學研究》、《中國科技論壇》、《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科技管理研究》、《研究與發展管理》、《科學與社會》等核心期刊發表文章20余篇。獲得青島市第二十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在參政議政工作中,撰寫的多篇建言獻策稿件被國家政協、山東省政協、青島市政協、農工黨中央、農工黨山東省委采納。
上篇 中小企業的發展及策略
第一章 中小企業的概念界定
一、2011版中小企業劃分標準
二、我國中小企業劃分標準的歷史沿革
第二章 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
一、我國中小企業的基本概況
二、我國中小企業的地位及作用
三、我國中小企業存在的劣勢及不足
第三章 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歷程
一、1949~1978年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歷程
二、1978~1990年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歷程
三、1990~2000年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歷程
四、2001年至今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歷程
第四章 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特點分析
一、中小企業發展的產業結構特點分析
二、中小企業發展的區域結構特點分析
三、中小企業發展的技術創新特點分析
四、中小企業發展的數量規模特點分析
五、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發展的特點分析
第五章 中小企業發展方式的轉型策略
一、中小企業轉變發展方式的契機與必要性
二、中小企業發展方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中小企業轉變發展方式的策略與措施
第六章 中小企業與科技中介共生發展的對策
——以青島市為例
一、引言
二、中小企業與科技中介機構共生發展的辯證關系
三、青島市科技中介與中小企業共生發展的基本概況
四、青島市科技中介與中小企業共生發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五、青島市科技中介機構與中小企業共生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中篇 中小企業的融資創新
第七章 緒論
一、研究背景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三、研究意義及創新點
第八章 理論基礎及融資難成因解釋
一、理論基礎
二、用各種理論解釋中小企業融資難成因
第九章 基于復雜系統理論構建中小企業融資系統及仿真模擬
一、復雜系統和復雜性的理論知識
二、構建中小企業融資系統及仿真模擬
第十章 初創階段:政府扶持是融資關鍵
一、初創階段融資系統的特點分析
二、國外政府資助初創期中小企業的模式及有益啟示
三、初創階段中小企業融資系統的創新
第十一章 成長階段:以提高企業融資能力為核心
一、成長階段融資系統的特性分析
二、成長階段的中小企業融資系統創新
三、構建中小企業融資能力的評價模型
第十二章 成熟階段:市場化運作是目標
一、成熟階段融資系統的特點分析
二、成熟階段的中小企業融資系統創新
第十三章 青島市小微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建議
一、青島市在扶持小型微型企業融資方面取得的成就
二、青島市小微企業融資面臨的困境
三、青島市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解決對策
下篇 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
第十四章 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現狀
一、中小企業與技術創新的關系
二、中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現狀
三、中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第十五章 提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策略
一、加大技術創新投入
二、積極進行管理創新
三、加大各級財政對企業的研發投入,提高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的支持強度
四、拓展稅收優惠適用范圍,引導中小企業將更多的資金投向科研
開發、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
五、建立中小企業科技開發準備金制度,對中小企業創新予以扶持
六、完善政府采購配套措施和強化政府采購政策的執行力,引導政府
采購向高新技術產品傾斜
七、提高創新意識,建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
八、建立健全創新支持服務體系,改變中小企業融資難狀況
九、稅收激勵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建議
第十六章 扶持促進小微企業技術創新的對策建議
——以青島市為例
一、青島市在扶持促進小型微型企業技術創新方面取得的成就
二、目前青島市小微企業技術創新面臨的主要困難
三、青島市扶持促進小微企業技術創新的對策建議
第十七章 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新途徑
——開放式創新
一、開放式創新的概念
二、開放式創新的研究主題
三、開放式創新對中小企業的重要意義和必然性
四、中小企業實施開放式創新的前提條件
五、我國中小企業實施開放式創新的特點分析
六、中小企業實施開放式創新的關鍵策略
第十八章 完善創新服務平臺。促進中小企業開放式創新
——以青島市為例
一、青島市為促進中小企業開放式創新,在平臺建設方面做出的努力及基本情況
二、青島市打造創新服務平臺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完善創新平臺,促進青島市中小企業開放式創新的政策建議
第十九章 中小企業選擇技術創新項目的方法
一、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效率的評價
二、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經濟效益的評價
三、小結
參考文獻
附件1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調查表
附件2 企業融資(還貸款)能力調查問卷
——銀行信貸人員、企業技術人員及研究院所科研人員訪談表
附件3 50家中小企業數據
(四)企業自身創新,開拓更多融資新渠道
方曉霞(2004)等提出影響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業素質低下和金融體制改革滯后。因此,應該從①提高中小企業自身素質,增強內在融資能力;②強化信用管理,構建良好融資環境兩方面人手。
對于中小企業融資中容易出現的道德風險,Coco認為建立適當的中小企業信貸抵押制度可以減少道德風險,特別是對于那些信用低劣的中小企業作用更強烈。根據中小企業不同情況,要求企業提供相應的抵押資產,既可以是有形資產也可以是無形資產,抵押的資產可以對中小企業有很強的約束作用。
王小霞則從產權制度、分配制度、管理制度、治理結構、企業家素質等方面闡述了中小企業應如何進行創新以提高自身素質和實力。
陳曉紅、郭聲琨所著的《中小企業融資》(2000)是國內最早研究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專著之一,該書在實務操作方面為中小企業介紹了商品融資這—創新手段。
林漢川、管鴻禧對湖北和廣東2000多家中小企業作了一次問卷調查,獲得一個303份有效答卷組成的數據樣本,通過分析樣本,在對策建議中列舉了中小企業可以利用基于商業信用的融資手段。
此外,充分利用融資租賃這種新型融資方式,以典當作為中小企業融資的輔助渠道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小企業的資金壓力。
(五)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
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提出建立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的學者有很多,觀點也多種多樣。如有的學者認為應該大力發展中小金融機構,有的提出應發展中小企業票據市場,有的建議應盡快建立中小企業信用評級體系,還有的建議應組建中小企業政策性銀行,等等,不一而足。
張杰(2000)闡述造成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根本癥結在于中小企業與國有金融體制處于不同的信用聯系之中。解除中小企業金融困境的根本出路既不在于改變國有銀行的信貸行為與資金投向,也不在于由政府出面培育多少中小金融機構,而在于營造內生性金融制度成長的外部環境。只有建立和發展內生性金融制度才不致損害中小企業可貴的內源融資基礎。這個內生性金融制度可以理解為融資服務體系。
陳曉紅提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根本出路重在建立一個包括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機構、信用擔保機構、中小企業銀行、中小企業協會等在內的多層次、多渠道的融資服務體系。
胡小平(2000)針對國內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主張建立中小企業投資公司、組建政策性中小銀行、建立中小企業基金等以擴大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林毅夫等(2001)認為由于不同金融機構為不同規模的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成本和效率是不一樣的,所以他提出大力發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機構是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根本出路。
郭斌、劉曼路根據對溫州地區的中小企業與民間金融機構之間的互動關系所做的實證研究,提出政府應該建立多元化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此外,還要引導民間金融組織逐步演化為規范運作的、定位于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專業服務的民營金融機構,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徐滇慶、巴曙松提出應建立民營銀行;王宣喻、儲小平在分析了不完全信息與資本市場層級結構的形成原因后,建立了私營企業融資決策模型;此外,大力發展中小企業票據市場,鼓勵中小銀行的建立和發展,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小企業融通資金的壓力。
(六)對國內外文獻的評述
綜合上述各種觀點,可以看出,目前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所展開的研究已經比較全面,研究的內容涉及中小企業融資的點點面面,涵蓋每一個角落。上述研究有的是從分析融資難的成因入手,然后對癥下藥,找尋解決該問題的最佳方案,如分析銀企間的信息不對稱是構成融資難的原因之一,于是便有了信號傳遞和信號甄別等研究成果。有的研究是結合相關理論,針對融資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使理論運用落到實處,如構成融資難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場失靈導致,根據解決市場失靈理論,學者們提出應強化政府的干預職能,加大政府扶持中小企業的力度。又如金融創新理論的發展已比較成熟,把這種理論與中小企業融資結合起來,可以分析出由于金融制度僵化、政策缺失,導致利率缺乏彈性、金融產品極少以及民間金融始終處于地下發展狀態等,于是創新金融制度、放松金融管制的結論便成為必然。還有的研究是借鑒國外有益經驗,把可取的做法移植到國內用以解決融資難問題,如銀行主導的融資模式(關系型融資)的提出,就是借鑒了日本和德國等國家的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