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勇、吳克明、顧沈兵主編的《家庭健康管理學》以家庭醫(yī)生制度為前提,以健康管理為主線,對家庭健康管理從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方面進行了論述,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強。家庭健康管理表格包括健康測度部分,是當前國際通用的健康指標,也是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家庭心理治療部分,包括治療案例,對工作實踐有非常好的指導作用。《家庭健康管理學》對指導中國家庭醫(yī)生制度和家庭健康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參考與借鑒作用。
鮑勇、吳克明、顧沈兵主編的《家庭健康管理學》針對家庭健康問題,在家庭慢性病管理、家庭心理健康問題與心理咨詢、家庭人員睡眠障礙健康管理、家庭人員體重健康管理、家庭膳食健康管理、家庭運動管理、家庭安全管理、家庭健康管理人才培養(yǎng)和家庭健康信息化管理進行全面的論述。本書特色突出,可操作性強,實用價值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家庭醫(yī)生服務專著,本書的出版將對我國家庭健康服務的開展和發(fā)展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第一章 家庭健康管理學概論 第一節(jié) 家庭概述 第二節(jié) 健康家庭及其內涵 第三節(jié) 健康家庭理論 第四節(jié) 家庭健康管理流程 第五節(jié) 家庭健康管理的發(fā)展趨勢 第六節(jié) 家庭健康管理原則第二章 家庭慢性病管理 第一節(jié) 慢性病概述 第二節(jié) 慢性病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影響 第三節(jié) 慢性病管理國內外發(fā)展 第四節(jié) 家庭慢性病管理流程第三章 家庭心理健康問題與心理咨詢 第一節(jié) 家庭心理問題原因 第二節(jié) 家庭和諧的構建要素 第三節(jié) 家庭心理問題解決原則和方法 第四節(jié) 家庭和諧的影響因素及評價指標體系 第五節(jié) 家庭心理問題解決案例第四章 家庭人員睡眠障礙健康管理 第一節(jié) 正常睡眠的生理狀況 第二節(jié) 健康睡眠的標準 第三節(jié) 睡眠障礙的分類 第四節(jié) 家庭人員睡眠障礙健康管理第五章 家庭人員體重健康管理 第一節(jié) 體重概念 第二節(jié) 體重管理 第三節(jié) 建立體重健康管理檔案第六章 家庭膳食健康管理 第一節(jié) 膳食結構與健康管理 第二節(jié) 了解膳食中的熱能與營養(yǎng)素 第三節(jié) 家庭合理營養(yǎng)膳食的管理第七章 家庭運動管理 第一節(jié) 運動概述 第二節(jié) 運動種類與健康作用 第三節(jié) 家庭運動方式 第四節(jié) 家庭運動評價第八章 家庭安全管理 第一節(jié) 家庭安全管理相關概念 第二節(jié) 兒童安全 第三節(jié) 老年人家庭安全 第四節(jié) 孕婦家庭安全第九章 家庭健康管理人才培養(yǎng) 第一節(jié) 家庭健康管理人才概述 第二節(jié) 家庭健康管理人才的范疇 第三節(jié) 我國健康管理人才的認證現狀 第四節(jié) 從全球視角看健康管理人才的培養(yǎng)途徑 第五節(jié) 我國健康管理人才的培養(yǎng)體系存在的問題 第六節(jié) 我國家庭健康管理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優(yōu)化建議第十章 家庭健康管理信息化 第一節(jié) 家庭健康管理信息化概述 第二節(jié) 家庭健康管理信息化網絡 第三節(jié) 家庭健康管理物聯(lián)網傳感器 第四節(jié) 家庭健康管理信息平臺附錄 家庭健康管理評估量表參考文獻
第二章 家庭慢性病管理隨著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疾病譜和死亡譜發(fā)生變化,慢性病已經逐漸取代急性傳染病而成為我國社區(qū)居民的主要健康問題,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而慢性病通常是終身性疾病,疼痛、傷殘、昂貴的醫(yī)療費用等都影響著慢性病病人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也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慢性病病人的多數時間是在家庭和社區(qū)生活中度過的,在社區(qū)中開展慢性病病人的保健與護理,提高社區(qū)慢性病人群的自我護理能力,對控制慢性病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改善和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具有積極的作用。
第一節(jié)慢性病概述 一、慢性病的概念及特征 1.慢性病的概念慢性非傳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chronicdisease,NCD)是指從發(fā)現之日起算超過3個月的非傳染性疾病。美國慢性病委員會(1956)將慢性病(chronicdisease)定義為:具有下列1種或1種以上的特征即為慢性病,其中包括患病時間是長期的,會成為殘疾,起因于不可恢復的病理狀態(tài),根據病情需要進行不同的康復訓練,需要長期的醫(yī)療指導。對慢性病病人進行醫(yī)療、護理指導或者生活照顧時,治療和護理方案需要充分聽取和采納病人及其家屬的意見,因為多數日常生活需要病人自身或家屬協(xié)助完成。
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種疾病,而是對一類起病隱匿,病程長且病情遷延不愈,缺乏確切的傳染性生物病因證據,病因復雜,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確認的疾病的概括性總稱。在龐大的慢性病家族中,高血壓、糖尿病和腦卒中是社區(qū)中最常見的3種慢性疾病,也是影響社區(qū)居民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
慢性病與急性病不同,急性病一般起病急,往往只有一種病因,患病期間段,診斷準確,診斷的檢查方法基本固定,由醫(yī)務工作者選擇治療方案,并加以實施,病人需遵從醫(yī)囑。慢性病起病緩慢,疾病往往由多種原因所致,患病期間不確定,診斷往往不明了,診斷檢查的意義有限,很少治愈,醫(yī)務工作者既是指導者又是合作者,病人既是醫(yī)務工作者的合作者,又是日常生活管理的責任者。
2.慢性病的特征慢性病是一類發(fā)病率、病死率、致殘率極高的疾病,病程長、病因復雜、健康損害和社會危害嚴重,同時也是一類消耗巨大醫(yī)療費用和社會資源的疾病。具體有以下的特征:(1)病因復雜。慢性病的發(fā)病原因復雜,往往是由許多復雜的因素交互影響而逐漸形成的,病因復雜,因而診斷也往往不明了。
(2)潛伏期與患病時間長。慢性病由于早期沒有明顯癥狀,難以發(fā)現,其潛伏期較長。另外,患病后持續(xù)時間較長,可達數年或幾十年,甚至終身。
(3)在發(fā)病初期的癥狀和體征不明顯。一般慢性病的癥狀和體征在發(fā)病初期不明顯,常在體檢或感冒等輕病就診檢查時發(fā)現,或者在某些癥狀反復遷延出現并逐漸加重,病人不能忍受或認為應去就醫(yī)時才得以確診,此時多數患者已經伴有并發(fā)癥或進入晚期。
(4)具有不可逆轉的病理變化而不易治愈。慢性病不能根治,是因為它有不可逆的病理過程,如原發(fā)性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病等。雖然這些疾病不易治愈,但經過長期用藥和治療,通過良好的自我健康管理或得到良好的護理和照顧,可以控制或暫時中止疾病發(fā)展,緩解癥狀,延緩并發(fā)癥的出現,從而降低殘疾的發(fā)病率或阻止疾病的進一步惡化,降低病死率。
(5)需要長期的治療和護理。慢性病由于疾病本身或長期臥床的影響,可致身體不同程度的殘障,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或生活不能自理。病人需要長時間用藥和康復治療,日常生活需要進行自我健康管理或他人的護理及照顧,對個人、家庭及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
二、慢性病的分類根據慢性病對病人產生影響程度的不同,將慢性病分為3類:致命性慢性病、可能威脅生命的慢性病、非致命性慢性病。每類慢性病又按起病情況分為急發(fā)性和漸發(fā)性兩種。
1.致命性慢性病(1)急發(fā)性。包括急性血癌、胰腺癌、乳腺癌轉移、惡性黑色素瘤、肺癌、肝癌等。
(2)漸發(fā)性。包括肺癌轉移中樞神經系統(tǒng)、后天免疫不全綜合征、骨髓衰竭、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等。
2.可能威脅生命的慢性病(1)急發(fā)性。包括血友病、鐮刀細胞性貧血、腦卒中、心肌梗死等。
(2)漸發(fā)性。包括肺氣腫、慢性酒精中毒、老年癡呆、慢性性功能衰竭、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硬皮病等。
3.非致命性慢性病(1)急發(fā)性。包括痛風、支氣管哮喘、偏頭痛、膽結石、季節(jié)性過敏等。
(2)漸發(fā)性。包括帕金森病、風濕性關節(jié)炎、慢性支氣管炎、骨關節(jié)炎、胃潰瘍、高血壓、青光眼等。
三、慢性病的危險因素慢性病疾病種類繁多,引發(fā)疾病的病因也很復雜,往往不止一種病因。研究表明,慢性病的發(fā)生與不良的生活習慣及環(huán)境污染等因素密切相關,常見慢性病的危險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1.不良生活行為因素(1)飲食因素。均衡飲食是機體健康的基石,而膳食不合理是引發(fā)慢性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膳食不合理包括高鹽、高膽固醇、腌制食品等。①高膽固醇、高動物脂肪飲食:機體血液中的膽固醇與動脈硬化的發(fā)生有著密切的關系。喜愛動物內臟、肉類、甜食及飲酒過量的人,其體內的膽固醇和脂肪會較高。當體內膽固醇的含量超過機體的需要量時,過量的膽固醇和中性脂肪在血管管壁中沉積,使血管內膜增厚變窄,造成血液流動受阻。當受阻血液無法流通時可引起局部細胞死亡。
②高鹽飲食:攝人過多食鹽可引起高血壓。食鹽中的鈉離子在體內貯積時,能聚集水分,造成水鈉潴留;還能促進血管收縮,使血壓升高。兩者相互影響,血管不斷呈現緊張狀態(tài),外周動脈管壁的阻力增大,水鈉潴留增加了全身的循環(huán)血量,進一步促使血壓升高。③刺激性飲食:咖啡和茶中含有咖啡因,能刺激交感神經,使血液中游離脂肪酸增加,導致動脈硬化。香煙中的尼古丁除了和咖啡因一樣,能刺激交感神經引起動脈硬化,還會直接作用于心臟,使血壓上升、心率加快。酒能促使中性脂肪的合成旺盛,除引起動脈硬化外,還會大量沉積于肝臟中,降低肝臟的解毒功能,甚至造成肝硬化。④不良飲食習慣:因煙熏和腌制的食物中含有較高的亞硝胺類致癌物質,長期食用煙熏和腌制的魚肉、咸菜,易導致癌癥的發(fā)生,尤其是與胃癌的發(fā)病密切相關。每日進食時間無規(guī)律、暴飲暴食等,可破壞胃黏膜的保護屏障,導致胃炎、胃潰瘍、胃癌的發(fā)生;蔬菜、粗糧攝人過少,食物過于精細,易引起腸道疾病,如痔瘡、腸癌等。
(2)運動因素。運動可以加快血液循環(huán),增加肺活量,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增強心肌收縮力,維持各器官的健康;促進脂肪代謝,降低體內膽固醇的含量;舒緩緊張的情緒。
P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