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慢性病,是我們錯用了身體的結果。人體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機體,長期以來,我們一直低估了人體的智慧,高估了我們自己的知識。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靈丹妙藥,而是身體的正確使用方法。正確的使用方法和觀念,比昂貴的藥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人們消除疾病。
作者用一種易于理解和富有創意的詮釋語言,系統地向世人介紹了中醫的體系以及一些常見病的防治知識,提出了保健的五項基本策略,簡單易行,有理有據。《人體使用手冊(修訂版)》結合最先進的信息系統觀念和計算機軟硬件架構,把人體當做一個充滿智慧的機體,并與悠久的中醫養生保健理論聯系起來,其理論及方法將掀起一場養生方式大革命。
一本靠口碑與實效暢銷7年的身體使用經典。 作者說:多年以前,由于工作過于忙碌導致健康發生了問題,雖然沒有被醫生判定得了什么絕癥,但是,睡眠愈來愈不好,臉色愈來愈蒼白,體形愈來愈臃腫,體力愈來愈差,經常擔心自己得了什么病,健康成為我最沒有信心的一環。 一個偶然的機緣,我被中醫的神妙深深吸引,讓我放下手邊工作,全心鉆研這個極為有趣的科學。感謝上蒼賜給我一連串很特別的機緣,讓我有機會學習到一套書本上學不來的知識和經驗,建構了一套比較合乎現代科學,現代人更容易理解的中醫體系,我也重拾了健康,對健康的自信成為我最重要的資產。 我很珍惜這份上蒼的賜予,更明白這不是我的私人資產,是上蒼賜給所有人共有的。愿天下所有人都和我一樣,充分擁有對健康的自信。
小時候英文課本中,一則關于國王祈求點石成金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點石成金”自古以來是西方科學發展最主要的動力。相對于西方的點石成金,中國的歷代帝王則不斷地追求長生不老術。這兩種不同的動機,推動著東西方的科學走向兩個不同的方向。
記得小時候,書本上介紹科學家時,所用的圖片都是面前放了一大堆瓶瓶罐罐的化學家。在20世紀末期信息技術開始發展之前,大家印象中的科學家大多數也都是化學家。西方的醫學就是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中發展起來的,不管是檢查還是治病的藥,都是化學的邏輯、方法和制品。一直到今天,西方醫學仍然充滿了化學科技的影子,甚至可以說是用化學方法來治病的科學。
而中國人追求了幾千年的長生不老術,發展出獨具一格的醫療技術。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小宇宙,并據此建立了陰陽、五行的理論。近百年來,無論是西方人還是部分中國人,都認為這種陰陽五行的理論沒有科學根據,根本是玄學。
吳清忠,臺灣人,曾經從事機械自動化等方面的工作,由于自身健康一度出現問題,對中醫產生了興趣,因而逐漸淡出職場,專心研究中醫養生及相關儀器的開發。2002年完成《人體使用手冊》,草稿在網上廣泛流傳;2005到2006年,《人體使用手冊》在臺灣和大陸分別出版,成為中國年度最暢銷圖書,引領中醫保健圖書出版熱潮。
修訂版序
新版序
推薦序
前言
第一章 對現代醫學的質疑
三個現代醫學的現象
計算機科技的啟示
人體的電壓是什么?
人體一定比計算機完美
關于血液檢查的兩個質疑
紅血球數量正常就不貧血嗎?
如何判斷人體的臟器機能轉好還是轉壞
第二章 人體的系統
人體的功能系統
指揮系統
能量供給系統
資源管理系統
診斷維修系統
廢物清理系統
周邊功能系統
網絡系統
經絡系統
血管系統
神經系統
淋巴系統
什么是經絡
人體的硬件結構
人體的修復能力
第三章 人體的血氣能量系統
五個血氣水平的疾病和癥狀
健康水平
陽虛水平
陰虛水平
陰陽兩虛水平
血氣枯竭水平
……
第四章 寒氣
第五章 病和癥
第六章 日常保養
第七章 減肥
第八章 慢性病的調養
第九章 總結
20世紀末和本世紀初,信息網絡科技開始成為新科技的象征,幾乎人人都或多或少地具備一定程度的信息網絡科技知識,而信息網絡科技中最重要的是系統學。
從現代系統學的觀點來看中醫的陰陽五行,我們可以發現原來陰陽五行理論,是在那個沒有儀器和數據的年代,用來描述系統的一種方法。在過去我們無法找到一個類似的系統,利用比擬的方式來解釋人體。但是在現代系統學發達的年代,用我們熟知的信息網絡系統來解釋人體,將是一個使中醫更容易被理解的方法。這本書就是試著從這個角度來描述中醫理論。和西方醫學相比,中醫可以說是運用系統學原理治病的科學。
軟件是信息科技中最特別的事物,它是人類制造的第一個無法從硬件中用肉眼看到的東西,如果不明白有軟件的存在,直接用解剖計算機硬件的方法,無法證實軟件的存在。人體的功能比計算機復雜千萬倍,從信息科技的觀點來看,人體不可能只是單純的硬件,必定存在著許多我們無法用解剖學驗證的軟件。中醫學的許多理論和概念,很可能就像計算機的軟件一樣,永遠無法從解剖學中得到驗證。
人體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人體的維護也極為復雜。醫院里的醫生在醫學院里必須讀七年,然后又要在醫院中繼續學習多年之后,才能成為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醫生。而且即便是今日最著名的醫生,也有一籮筐的疾病是他束手無策的。
在我花了多年時間研究中醫之后,發現各種慢性疾病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錯誤的健康觀念所形成的錯誤的生活習慣,以及對于疾病的錯誤處理方式,導致人體的血氣水平不斷下降的結果。也就是說,大多最終金鳳漢由于拿不出具體的證據而跳樓自殺,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這個事件使得從事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們非常尷尬,許多人放棄了研究,更有偏激的人根本否定了經絡的存在,經絡幾乎成為迷信的一部分。一直到1970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中國政府向美國代表團實體演示針刺麻醉下的開心手術,那種血淋淋的神奇場面,使得參觀的美國專家們目瞪口呆。但是此時的中國醫界,分成了兩派,一派人認為沒有經絡只有穴位,否則不能解釋針刺麻醉的現象。另一派人還是堅持經絡的存在,但是拿不出有力的證據,這些討論也就愈來愈低調。
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政府高層認為經絡是中國的文化遺產,必須投入資金和人力加以研究。可是對此,當時主導科學研究工作的多數專家都反對,只有復旦大學的費倫教授認為經絡存在了幾千年,雖然我們至今沒有找到具體的證據,但是也有可能是我們過去使用的方法不對,或科技能力不足,今日科學進步了,也許有新的方法可以找到經絡的證據。雖然該項目以13:1的投票比數差點被否決,但還是力排眾議,由費倫教授成立項目進行研究。只是由于反對的聲浪太大,這項研究僅得到很少的經費。
由于費教授是一位精于分子物理學的化學家,不是醫生,因此他對這項研究采取和過去完全不同的方法:首先放棄傳統上成立正式組織的方式,采用一種名為“虛擬組織”的新式組織,項目中沒有全職的研究人員,完全視研究需要機動地調集上海各種相關科學家及設備。他們花了近10年時間,終于找到了經絡存在的幾項具體證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