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涵蓋了發展適宜性實踐從理念到實踐的方方面面,包括發展適宜性實踐的內涵、發展適宜性實踐中的教與學、有效的小組活動和集體活動計劃與實施、空間規劃和材料投放、兒童行為的指導、兒童學習的評估與評價、促進家庭參與的有效策略。
針對每個部分,本書均提供了豐富而具體的策略和建議,如發展適宜性的12個基本原則、兒童學習與發展的9個基本原則、早期教育的16種教學策略、活動設計中需考慮的8個發展方向原則、10余種集體活動的實施策略、環境規劃的7大要素、9種常見學習區的創設、兒童行為指導的19種策略、追蹤兒童學習情況的14種評價策略、促進家庭有效參與早期教育的55條具體建議等,并提供了相應的實例及分析,是學前教育工作者準確把握和有效落實發展適宜性實踐理念不可錯過的重要著作。
發展適宜性實踐的影響遍及全球,是學前教育工作者必須了解的重要理論。幼兒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落實發展適宜性實踐的理念時,時常遇到以下問題:
怎樣判斷我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發展適宜性實踐的要求?
怎樣正確處理學科知識、兒童興趣與學習標準的關系?
怎樣基于目標選擇適宜的教學策略?
如何判斷每個兒童處在學習周期的哪個階段,并在教學中兼顧個體差異?
如何設計和實施不同類型的小組活動和集體活動,應對常見的問題?
如何進行空間規劃和材料投放,從零開始規劃和實施區域活動?
有效提升兒童自我調節能力的策略有哪些?
怎樣促進家庭在早期教育中的有效參與?
本書針對以上問題做了系統、詳盡的闡述,內容豐富、實用,不但給出了具體的策略與建議,還提供了大量實例及分析,為一線教師將發展適宜性實踐的先進理念轉化為日常實踐提供了有效抓手,堪稱不可多得的行動指南。
瑪喬麗·J. 科斯泰尼克,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校區教育與人類科學學院院長。她曾任開端教育機構、托幼中心和幼兒園的教師,也是小學教育專家,一直致力于為早期教育工作者提供發展適宜性實踐的指導和培訓。她的研究和教學工作遍及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現主要從事早期兒童融合教育的教學工作。她目前擔任馬萊卡基金會(專注全球教育) 董事和戴萌圣斯董事會(專注兒童自然教育) 董事。
安妮·K. 索德曼,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榮休教授。她在1979 年開始擔任大學教職之前,有14 年在公立學校和私立教育機構從事早期教育工作的一線經驗。除了擔任國際學校的顧問之外,她目前還從事國際學校的管理工作,并從事第二語言學習的研究工作。另外,她還與他人合著了《兒童社會性發展與學習指引》(Guiding Children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6th ed. ,2009)、《創設豐富的幼兒園讀寫環境》(Creating Literacy-Rich Preschools andKindergartens,2008) 和《支持幼兒早期讀寫能力的發展》(Scaffolding EmergentLiteracy, 2005) 等圖書。
艾麗斯·菲普斯·惠仁,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家庭與兒童生態學系榮休教授。她承擔本科生和研究生早期教育課程和兒童發展的教學工作,擔任兒童發展實驗室導師。早年,她在密歇根州城區的公立學校從事早期教育工作。她還曾擔任開端教育機構的副主管,并為幼兒教師提供培訓。
米歇爾·L. 魯皮珀,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校區盧福·斯泰普思兒童發展實驗幼兒園園長,大學副教授。她在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校區師范學院獲得特殊教育博士學位后,在各級各類早期教育機構從事了共計25年的早期教育和家長教育工作。她是美國中西部幼兒教育協會前主席、內布拉斯加幼兒教育協會前主席。她一直在為內布拉斯加州各地的早期教育工作提供咨詢和指導服務。
譯者
鄭福明,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學前教育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社會與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