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位與職位:秦漢魏晉南北朝官階制度研究(中華學術·有道)
定 價:¥108
中 教 價:¥63.72 (5.90折)
庫 存 數: 0
職官制度是開啟歷史研究之門的一把鑰匙。作者以秦漢魏晉南北朝時代的官階制度為研究對象,首次采用品位分等和職位分等的概念,構建了一個嶄新的分析框架;并在這一新視角下,梳理考察周代的爵命,秦漢二十等軍功爵和祿秩,魏晉南北朝的官品、中正品、勛品、將軍號、文散官,直到唐代的文武散階,將之勾勒連綴為一條演進變遷的線索,并對其性質和意義提供了一系列獨到解釋,進而將傳統官僚等級制度的發展劃分為五個階段。無論是在歷史觀、研究視角與方法,還是具體的考辨方面,本書都作出了深刻的推進。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金字招牌(之一)。
思勉原創獎第二屆(2013年)獲獎作品。
理解中國官文化與等級文化之作。
借助品位分等和職位分等的概念,通過細致的史料考辨,上溯淵源,下探流變,對秦漢魏晉南北朝紛繁復雜的官僚等級制的諸般問題做出合乎歷史與邏輯的解釋,以此呈現出三千多年等級秩序變化中一條隱而不顯的線索。
閻步克,1954年生,遼寧沈陽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的教學和研究。主要著作有《察舉制度變遷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從爵本位到官本位》《波峰與波谷》《服周之冕》《中國古代官階制度引論》《官階與服等》等。
第一章 品位與職位 / 1
一、品位與職位
二、祿秩與散階
三、先秦至隋的階、職關系變遷
四、動因與意義的進一步分析
五、一個嘗試:傳統官階制的五段分期
第二章 爵祿與吏祿 / 76
一、貴族時代的爵祿等級
二、二十等爵制
三、吏祿的擴張和爵祿的退縮
四、爵制的品位意義
第三章 從稍食到月俸 / 131
一、問題的提出
二、《周禮》所見稍食考
三、領取稍食者之身份
四、月食與月錢
五、年俸與田祿
第四章 漢代祿秩之附麗于職位 / 171
一、離職再仕問題的意義
二、病免、服喪后再仕的考察
三、故公與故二千石的任用
四、增秩和貶秩
五、散官問題
六、祿秩等級與吏治精神
第五章 官品的創制 / 243
一、《魏官品》的問世時間
二、官品與朝位
三、官品與爵命
四、官品對官僚等級的調整
五、官品與祿秩
六、南齊官品拾遺
第六章 中正品與勛位 / 319
一、魏官品與中正品之異同先后
二、宋齊勛位的性質和等級
三、由勛位論官僚的身份結構
四、中正品與官品的對應和不對應
五、門品秩序
第七章 北魏對蕭梁的官階制反饋 / 385
一、梁官品的正從上下
二、梁十八班制與北魏太和官品析分
三、流外七班和流外七品
四、北魏官階改革之溯源
第八章 軍階的演生 / 438
一、秦漢的將軍制度
二、魏晉南朝將軍號的散階化
三、北朝軍階制的發展
四、置佐與食俸
五、軍階與官階
第九章 西魏北周軍號散官雙授考 / 507
一、西魏北周的軍號、散官序列
二、雙授考實
三、尚左尚右問題
四、北魏的濫授與雙授
五、軍號對散官的拉動
第十章 東西官階互動與南北清濁異同 / 565
一、北齊對雙授的整飭
二、南朝散官階官化的停滯不前
三、南北清濁觀念之異同
四、北齊對西魏軍號序列的借鑒
五、官階制與南北朝隋唐制度源流問題
第十一章 隋唐間文武散階制的定型 / 622
一、隋初的散實官和文散官
二、隋初的軍號序列
三、八郎八尉的創設
四、隋煬帝的散職
五、謁者臺九郎序列
六、唐初散階制的定型
七、唐初郎尉體制的幾點考辨
后記 / 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