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經文成書于西周初年,構思巧妙,立意深遠,文句奇奧,因此,“易學”被認為是歷代最高深、最富有智慧的一門學問。想讀懂這部“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有兩個障礙必須掃清:一是古今文字的障礙,二是歷史背景的障礙。
一方面,《周易》經文寫成于三千年前,當時使用的主要是以金文為代表的周代文字,古文字不僅與今天的漢字字形上差異很大,字義上也與今天所習用的常見義相去甚遠;另一方面,文王演《易》的主要目的是“神道設教”,利用卦爻占筮的框架傳授周初圣王的政治經驗和歷史教訓。因此,如果不通古文字而據今形今義疏通《周易》經文,就難免以今釋古,曲解卦爻辭的真實含義;如果不從上古史實出發而隨意附會,就難免陷入神秘主義與繁瑣的哲學迷霧之中。
本書z大的兩個特色,一是從文字構形的分析入手,溯本求源,幫助讀者準確理解《周易》經文的含義,從根本上讀懂經典文句;二是梳理上古史事,還原《周易》經文撰寫的歷史背景和取材依據。這就如同在今人與周初圣賢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幫助讀者跨越三千年時光,真切地感受《周易》“大道至簡”及“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