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流管理(第3版)》較為全面地研究和介紹了現代物流管理的基本內容,共分為三篇十三章:第一篇為現代物流管理總論,包括現代物流管理概述、物流戰略管理和物流系統;第二篇為現代物流管理功能與技術管理,包括運輸管理、倉儲管理、包裝與裝卸搬運、配送業務管理、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管理;第三篇為現代物流管理的發展,包括物流標準化、第三方物流、供應鏈管理和電子商務物流。
本書注重基礎知識體系的完整、理論與實際業務的結合、操作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并通過案例的介紹與分析,提供豐富的可供參考的物流成功運作經驗。
《現代物流管理(第3版)》既可供普通高等院校物流管理及相關專業教學使用,又可作為經營管理人員學習物流管理的參考用書。
從物流系統性的角度,保證教材章節的邏輯性和結構的合理性,提供多種可供參考的物流成功運作方法與經驗,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有效的理論和方法。
現代物流是經濟的經脈,在構建現代流通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發揮著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作用。經過近些年物流業的發展,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物流大國,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快遞業務量等位居世界前列,具有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場。但是,我國現代物流大而不強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2022 年,國務院發布了我國物流領域第一個國家級五年規劃《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標志著我國物流業已進入系統整合、轉型發展、功能提升的新階段,這為物流業的發展以及物流人才的培養都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為適應當前我國高校物流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和教材建設的迫切需要,我們編寫了這本教材。本教材突出實踐性、實用性和創新性,反映就業形勢變化、貼合高等院校教學實際,幫助各個院校提升教學方面的特有優勢,提高教學質量。
本教材的第 1 版和第 2 版由賈平擔任主編、范林榜擔任副主編,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分別于 2011 年 1 月和 2017 年 6 月出版,受到高校和業界的廣泛好評并被很多高校選為必修課教材。第 3 版由范林榜、賈平共同擔任主編,是在對第 2 版進行調整、修改、更新(數據、內容)、完善的基礎上形成的。
本次改版,我們遵循以下原則。
(1)內容上增加了思政目的模塊,以二維碼形式增加了政策法規、案例及物流業相關數據等并吸收國內相同教材的最新研究成果。
(2)每個知識點,特別是物流術語及其現狀、數據等全部更新。
(3)引導案例及案例分析的更新,進一步聯系市場經濟的實際,特別是聯系國內現代物流企業的實際運作。
(4)教材結構未做大的調整,以進一步方便教學。
物流管理學是一門應用型學科,現代物流管理涉及生產領域、流通領域、消費領域,幾乎涵蓋了全部社會產品在社會與企業中的運作過程,是一個非常龐大且復雜的動態系統。物流管理過程涉及運輸、倉儲、包裝與裝卸搬運、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管理等環節的功能活動,這些功能活動相互聯系形成整體的物流管理系統,表明現代物流管理強調一體化運作。本教材從物流系統性的角度,保證教材章節的邏輯性和結構的合理性,通過闡述第一篇現代物流管理總論、第二篇現代物流管理功能與技術管理、第三篇現代物流管理的發展,提供豐富的可供參考的物流成功運作方法與經驗。
本教材體現現代教育理念,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對物流管理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精心策劃,立足于基礎,重視能力,以應用型教育為特色,具有創新性,反映現代物流管理學科最新發展成果和教學改革實踐經驗,并根據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要求,考慮理論講解部分和實踐教學部分內容比例的合理安排。本教材在內容講解中注重結合實例介紹理論,以案例或問題引出和闡述概念與知識,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
本教材由范林榜、賈平擔任主編,負責教材結構和內容的確定。參加教材編寫的有:賈平(第一章、第七章、第十二章),范林榜(第二章、第三章),李儒晶(第四章、第九章), 王佳麗(第五章、第六章),張海燕(第十章、第十一章),張西林(第八章、第十三章)。
本教材在編寫和修改過程中參考了大量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最新著作、教材和相關案例,編者盡可能在參考文獻中列出,在此對這些研究者表示真誠的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對現代物流管理的先進理念的理解還不是很透徹,也缺乏實踐運作經驗,因此本書難免會出現疏漏之處,敬請社會各界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不吝賜教。
編 者
2023 年 2 月
第一篇 現代物流管理總論
第一章 現代物流管理概述 2
第一節 現代物流的基本概念 3
一、物流的定義與基本功能 3
二、物流的分類 5
三、物流的演變過程 7
四、現代物流與傳統物流 8
第二節 物流相關學說與物流管理 10
一、物流相關學說 10
二、物流管理 12
第三節 現代物流與經濟發展 15
一、現代物流活動的屬性 15
二、商流與物流 16
三、現代物流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17
第四節 現代物流的發展趨勢 19
一、物流進入全球化發展時代 19
二、第三方物流日益成為物流服務的主導方式 20
三、物流向更高階段發展 20
四、物流的內涵向外延伸 20
五、物流轉向消費者 21
六、物流注重社會效益 21
七、物流趨于現代化 21
八、物流趨于合理化 21
本章小結 22
思考題 22
案例分析 23
實訓項目 23
第二章 物流戰略管理 24
第一節 物流戰略概述 25
一、物流戰略的含義、特征與分類 25
二、物流戰略管理的概念、目標及過程 27
三、物流戰略的地位 30
四、目前我國企業物流戰略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0
第二節 物流戰略環境分析 31
一、物流戰略環境綜合分析的內容和方法 31
二、物流市場環境因素分析 35
三、現代物流戰略發展態勢分析 38
第三節 現代企業物流戰略的創新與發展 39
一、即時物流戰略 40
二、協同化物流戰略 41
三、高度化物流戰略 42
本章小結 44
思考題 44
案例分析 44
實訓項目 44
第三章 物流系統 46
第一節 物流系統概述 47
一、系統的含義 47
二、物流系統的定義 47
三、物流系統的內容 48
四、物流系統的特點 49
第二節 物流系統要素 50
一、物流系統的管理要素 50
二、物流系統的支撐要素 51
三、物流系統的物質基礎要素 52
第三節 物流系統的分類與功能 52
一、物流系統的分類 52
二、物流系統的功能 54
第四節 物流系統分析 56
一、物流系統分析的概念 56
二、物流系統分析的內容 56
第五節 物流系統設計 57
一、物流系統設計的準備工作 58
二、物流系統設計的基本要求 58
三、物流系統設計的內容 59
本章小結 60
思考題 61
案例分析 61
實訓項目 61
第二篇 現代物流管理功能與技術管理
第四章 運輸管理 64
第一節 運輸概述 65
一、運輸的產生和發展 65
二、運輸的概念 65
三、運輸的功能 66
四、運輸的特點 67
五、運輸與其他物流功能的關系 68
六、運輸的地位 69
七、運輸的作用 70
第二節 運輸方式的分類 71
一、按照運輸設備與運輸工具分類 71
二、按照運輸線路分類 82
三、按照運輸的作用分類 83
四、按照運輸的協作程度分類 83
第三節 運輸方式的選擇 84
一、運輸方式選擇的決定性因素 84
二、選擇運輸方式的方法 85
第四節 運輸合理化 89
一、運輸合理化的含義 89
二、運輸合理化的目的 89
三、運輸合理化的意義 89
四、運輸合理化的影響因素 90
五、不合理運輸的表現形式 91
六、實現運輸合理化的措施 94
本章小結 99
思考題 99
案例分析 99
實訓項目 100
第五章 倉儲管理 101
第一節 倉儲概述 102
一、倉儲的概念 102
二、倉儲相關概念的含義與區別 102
三、倉儲的作用 103
四、倉儲的分類 104
第二節 倉儲合理化 105
一、倉儲合理化的含義 105
二、不合理倉儲的表現形式 105
三、倉儲合理化的標志 106
四、倉儲合理化的具體措施 107
第三節 倉儲管理 109
一、倉儲管理的原則 110
二、倉儲管理的內容 110
三、不同企業對倉儲管理的要求 111
四、常用的倉儲管理方法 112
第四節 倉儲設施與設備 114
一、倉庫 114
二、倉儲設備 116
三、自動化立體倉庫 118
本章小結 119
思考題 119
案例分析 119
實訓項目 120
第六章 包裝與裝卸搬運 121
第一節 包裝 122
一、包裝的概念、功能與作用 122
二、包裝的分類 123
三、物流包裝合理化 125
第二節 包裝材料與設備 126
一、包裝材料 126
二、包裝容器 128
三、包裝機械 130
第三節 裝卸搬運 131
一、裝卸搬運的概念與作用 131
二、裝卸搬運的內容與分類 132
三、裝卸搬運合理化 133
本章小結 135
思考題 136
案例分析 136
實訓項目 136
第七章 配送業務管理 138
第一節 配送 139
一、配送的概念 139
二、配送的特點 139
三、配送的作用 140
四、配送和物流的關系 141
第二節 配送的分類、基本步驟與模式 141
一、配送的分類 141
二、配送的基本步驟 144
三、配送模式 145
第三節 現代物流配送中心 146
一、配送中心的含義 147
二、配送中心的分類 147
三、配送中心的功能 149
四、不同類型配送中心的作業流程 150
五、配送中心的現代化物流技術 153
第四節 配送中心的規劃建設、選址與設施配置 154
一、配送中心的規劃建設 154
二、配送中心選址 156
三、配送中心的設施設備配置 158
第五節 配送合理化 160
一、不合理配送的表現形式 160
二、配送合理化的參考標準 161
三、配送合理化可采取的措施 163
本章小結 164
思考題 164
案例分析 164
實訓項目 164
第八章 流通加工 166
第一節 流通加工概述 167
一、流通加工的概念和性質 167
二、流通加工的作用 168
三、流通加工的內容和經濟效益 170
第二節 流通加工的分類與常用技術 171
一、流通加工的分類 171
二、常用的流通加工技術 173
第三節 流通加工的管理 177
一、流通加工的投資管理 177
二、流通加工的生產管理 178
三、流通加工的質量管理 178
四、流通加工的技術經濟指標 179
五、流通加工中心的布局 179
六、提高流通加工效益的途徑 180
第四節 流通加工的合理化 180
一、不合理流通加工的表現形式 180
二、實現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途徑 181
本章小結 182
思考題 182
案例分析 183
實訓項目 183
第九章 物流信息管理 184
第一節 物流信息管理概述 185
一、物流信息管理的理論基礎 185
二、物流信息的定義與特點 186
三、物流信息的內容和標準 189
四、物流信息的分類 192
五、物流信息的作用 194
六、物流信息管理的不同階段 194
第二節 物流信息技術 195
一、物流信息技術的內涵 195
二、物流信息管理的識別技術 196
三、物流信息管理的信息傳輸與跟蹤技術 197
四、物流信息管理的相關輔助技術 200
第三節 物流信息系統及其開發 203
一、物流信息系統概述 203
二、物流信息系統的分類 206
三、物流信息系統的構成要素 207
四、物流信息系統的功能 208
五、物流信息系統的發展 209
六、物流信息系統的開發 210
本章小結 211
思考題 211
案例分析 211
實訓項目 212
第三篇 現代物流管理的發展
第十章 物流標準化 214
第一節 標準化與物流標準化的概念 215
一、標準化 215
二、物流標準化 218
第二節 物流托盤標準 220
一、物流托盤標準化現狀 221
二、物流托盤標準化存在的問題 221
三、解決物流托盤標準化問題的對策 223
第三節 我國物流標準體系 224
一、物流通用基礎標準 225
二、物流信息標準 225
三、物流技術標準 226
四、物流管理標準 230
五、物流服務標準 230
第四節 國際物流標準化 231
一、國際標準化組織 231
二、全球第一貿易標準化組織 232
三、發達國家物流標準化 232
四、國際物流標準化的一個典型集裝箱標準化 235
本章小結 236
思考題 237
案例分析 237
實訓項目 237
第十一章 第三方物流 238
第一節 第三方物流概述 239
一、第三方物流的演進 239
二、第三方物流的定義 239
三、第三方物流的其他稱謂 242
四、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243
五、第三方物流的相關分類 244
第二節 第三方物流的經濟意義、利益來源與價值分析 246
一、第三方物流的經濟意義 246
二、第三方物流的利益來源 248
三、第三方物流創造的價值 249
第三節 國外第三方物流 251
一、美國的第三方物流 251
二、日本的第三方物流 252
三、歐洲國家的第三方物流 253
第四節 我國第三方物流 254
一、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類型 254
二、制約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的因素 255
三、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思路 257
第五節 第三方物流的發展趨勢 259
一、物流外包趨勢 259
二、物流技術高速發展 259
三、第三方物流形成規模,共同配送成為主導 260
四、物流企業向集約化、協同化、全球化方向發展 260
五、電子物流需求強勁,快遞業沖鋒陷陣 261
六、綠色物流成為新增長點 261
七、專業物流人才需求增長,教育培訓體系日趨完善 261
本章小結 262
思考題 262
案例分析 262
實訓項目 263
第十二章 供應鏈管理 264
第一節 供應鏈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265
一、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環境 265
二、傳統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與弊端 265
三、供應鏈管理模式的產生 267
四、供應鏈管理的發展 267
第二節 供應鏈 268
一、供應鏈的概念 268
二、供應鏈的結構模型 269
三、供應鏈的特征 270
四、供應鏈的類型 270
第三節 供應鏈管理 271
一、供應鏈管理的概念 272
二、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思想 272
三、供應鏈管理的基本內容 273
四、供應鏈管理的基本任務 275
五、供應鏈管理與傳統管理模式的區別 276
六、供應鏈成長理論與供應鏈管理的運營機制 276
第四節 典型的供應鏈管理方法 278
一、快速反應法 278
二、有效客戶反應法 283
三、聯合庫存管理 289
四、供應商管理庫存 290
第五節 供應鏈管理在我國企業的應用 291
一、供應鏈管理系統的設計 291
二、貫穿供應鏈的分布數據庫的信息集成 291
三、集成的生產計劃與控制模式和支持系統 292
四、適應供應鏈管理的組織系統重構 292
五、研究適合我國企業的供應鏈績效評價系統 292
本章小結 292
思考題 292
案例分析 293
實訓項目 293
第十三章 電子商務物流 294
第一節 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概述 295
一、電子商務概述 295
二、電子商務中物流的特點和作用 297
第二節 電子商務與物流的關系 300
一、電子商務對物流的影響 300
二、物流對電子商務的影響 301
第三節 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的目標和基本內容 302
一、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的目標 302
二、電子商務物流系統 304
三、電子商務物流的流程 304
四、電子商務物流技術 304
五、電子商務物流費用 306
六、電子商務下的物流管理方法 307
第四節 電子商務物流模式 307
一、主要的電子商務物流模式 307
二、物流模式的選擇 311
第五節 電子商務物流的發展趨勢 312
一、多功能化 312
二、一流的服務 313
三、信息化 313
四、全球化 314
本章小結 314
思考題 315
案例分析 315
實訓項目 315
參考文獻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