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詳述了一項關于中國外語教師語篇反饋的歷史個案研究, 揭示出在中國外語教學環境下針對大學生的英語說明文,教師構建語篇反饋、學生加工語篇反饋時,他們的決策過程(decision-making)符合社會認知理論所提出的"身心世界"一體原則。在反饋過程中,教師、學生、情景之間的復雜動態交互也有助于學生作為寫作者和反饋接收者在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實現發展。
本書將提供中國英語寫作教學環境視角,充實二語寫作教師非糾錯性的語篇反饋方面的研究。
本書有其獨到的實際應用價值。隨著時代的發展,盡管智能/自動反饋系統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該系統主要提供的反饋還是為和語言有關的糾錯性反饋,怎樣能更好地提供非糾錯性的語篇反饋還是該系統升級改造的一大方向。本書所探討的教師如何提供非糾錯性語篇反饋、學生如何解讀加工非糾錯性語篇反饋將為人工智能系統的改進和完善提供思路。
卞曉云,任教于中央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為外語寫作教學、教學法、教師認知、教師發展。北京外國語大學文秋芳教授產出導向法虛擬專業學習共同體成員,曾參與第八批中國外語教育基金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