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佛道道(漫說文化叢書北大陳平原主編;匯集魯迅、周作人、許地山、豐子愷、夏丏尊等名家,娓娓道來佛學道學真諦,在生活中領悟
定 價:¥40
中 教 價:¥24.00 (6.00折)
庫 存 數: 1
這本談佛論道的隨筆集,重點關注五四新文學作家結合佛理道學的寫的小品,除關照現實、洞察社會,希望借佛道改造國民、救亡圖存外,也不乏修身養性、人生感悟、尋求精神慰藉、憶念佛界先師的作品收錄其中。
二十世紀初的中國,苦難深重,軍閥混戰、社會動蕩、道德淪喪、精神匱乏、經濟衰退,辛亥革命失敗,五四運動落潮,覺醒的一代青年苦悶不堪,便借佛教人生皆苦、世事無常的苦空觀承載自己的悲觀情緒,在佛學中尋求精神慰藉。
文人關注佛道,要是說為遁入空門,那也不對。用弘一法師的話說,是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而許地山和梁啟超的文章成為修身養性的經典:我愿你作無邊寶華蓋,能普蔭一切世間諸有情……愿你有六手,十二手,百手,千萬手,無量數那由他如意手,能成全一切世間等等美善事。梁啟超:天下之境,無一非可樂、可憂、可驚、可喜者,實無一可樂、可憂、可驚、可喜者。樂之、 憂之、驚之、喜之,全在人心。
佛道可不分,善惡終有別。為善最樂,讀書便佳。
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學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所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主要研究領域有20世紀中國文學、現代中國教育及學術、中國小說史、中國散文史等。先后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作為學科的文學史》《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晚清畫報研究》《大學何為》《現代中國的述學文體》等著作三十余種。
序 | 陳平原 ·I
附記 | 陳平原 ·I
再記 | 陳平原 ·I
導讀 | 陳平原 ·I
惟心 | 梁啟超 ·001
愿 | 許地山 ·004
海 | 許地山 ·006
頭發 | 許地山 ·008
無奈| 夏丏尊 ·010
漸 | 豐子愷 ·012
家 | 豐子愷 ·017
吃教 | 魯 迅 ·024
隱士 | 魯 迅 ·026
摩羅小品 | 唐 弢 ·029
禪家的語言 | 朱自清 ·038
談養生學| 馬南邨 ·044
讀《欲海回狂》| 周作人 ·048
山中雜信(節選)| 周作人 ·052
薩滿教的禮教思想 | 周作人 ·062
吃菜 | 周作人 ·065
讀戒律 | 周作人 ·070
劉香女 | 周作人 ·076
碑 | 廢 名 ·084
天目山中筆記 | 徐志摩 ·090
山中雜記(節選)| 徐祖正 ·096
仙游寺 | 賈平凹 ·116
幽冥鐘 | 汪曾祺 ·121
《八指頭陀詩集》序 | 楊 度 ·126
《曼殊遺畫》弁言 | 章炳麟 ·129
《燕子龕遺詩》序 | 柳亞子 ·131
沾泥殘絮 | 馮 至 ·133
陋巷 | 豐子愷 ·139
佛無靈 | 豐子愷 ·145
悼夏丏尊先生 | 豐子愷 ·150
我的第一個師父 | 魯 迅 ·156
《子愷漫畫》序 | 夏丏尊 ·164
弘一法師之出家 | 夏丏尊 ·168
兩法師 | 葉圣陶 ·175
談弘一法師臨終偈語 | 葉圣陶 ·183
南閩十年之夢影 | 弘一法師 ·185
我與弘一法師卅七年十一月廿八日在廈門佛學會講 | 豐子愷 ·194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紀念 弘一法師 | 朱光潛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