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正經歷著從鄉土中國到城鄉中國的歷史性巨變。對于缺乏產業基礎的中西部農村來說,其城鎮化進程中的具體路徑值得深入探討。“扎根型城鎮化”是這一歷史進程中涌現的一種城鎮化類型。鄉村社會在走向開放、異質、流動的同時,出現了一幅城中有鄉、鄉中有城的城鄉融合發展的別樣圖景。農民往返穿梭于城鄉之間,社會整合和系統融合共生。
古源村這樣一個以宗族社會為底色,地處湘鄂贛三省交界區域“隙地”村莊,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經歷了從“地域社會”到“扎根型城鎮化”的變遷。村民以就業、教育、移民等形式融入國家與市場主導的系統整合中,與此同時,古源村作為一個“地域共同體”參與到以縣域為范圍的新經濟社會空間和新社會形態的重塑中。在城鎮化這一歷史性巨變中,古源村依然保持著“脈脈溫情”的主旋律,鄉土社會的根脈依然在頑強地賡續綿延著。
本書以古源村為個案,基于深入的田野調查“解剖麻雀”,從社會基礎這一視角出發,從家庭、生計、秩序、觀念等具體領域展開,講述了古源村在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變遷中發生的故事,進而考察“扎根型城鎮化”的軌跡、邏輯和機制。
董磊明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注于農村社會學、政治社會學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管理世界》《法學研究》《政治學研究》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七十余篇,出版學術專著五部。
導 語……1
古源剪影……1
宗族底色……5
第一章 “隙地”村莊整合的歷史……11
1. 大姓主導與不對等均衡格局……14
2. 國家主導與地域社會的形塑……34
3.“隙地”與國家—逃避?整合?……64
第二章 邁向扎根的城鎮化……71
1. 走向流動與城鎮化的進程……74
2. 漸行漸遠的枝葉與深扎村莊的根系……96
第三章 扎根型城鎮化下村莊的生產與消費……113
1. 村莊生產的韌性……116
2. 物欲潮流中的主體性消費……138
第四章 宗族社區中的個體與家庭……157
1. 鄉土中國的個體、家庭與宗族……162
2. 城鄉中國的個體、家庭與宗族……191
3. 宗族底色下的個體與家庭……218
第五章 延展在城鄉之間的社區……221
1. 打工地的“旅居客”:回望家鄉……224
2. 縣城的“定居者”:復制家鄉……235
3. 村莊的“守望者”:再造家鄉……246
第六章 倫理經濟的社區實踐……275
1. 古源村的倫理經濟……278
2. 倫理經濟的變化……300
3. 淺論倫理經濟……319
第七章 倫理與秩序……333
1. 斗而不破:鄉土社會中的底線秩序……336
2. 疏而不離:城鄉社會的秩序調適……354
結 語 “拔根”還是“扎根”?……391
城鄉二元下的“拔根”……392
城鄉融合下的“扎根”……394
后 記……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