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試圖運用大規模軍事力量改造中東秩序,但事與愿違的是,中東地區的反美主義、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肆意蔓延,致使美國深陷中東戰爭泥潭。奧巴馬政府上臺,迅速調整了前任的中東政策,大力推進中東戰略收縮,特朗普和拜登政府基本上沿襲了這一方向。當前,美國日益聚焦印太戰略和大國競爭,不斷削減中東的戰略資源投入。在此背景下,美國轉向依賴中東的盟伴網絡發揮作用,代理人戰爭的邏輯被激活,即煽動、支持或指導代理人介入目標國的沖突,而美國只參與實際戰斗的一小部分,以“幕后領導”的方式在廣泛的地區沖突中維持“輕微足跡”。過去20年尤其是西亞北非動蕩以來,美國以不同深度和規模在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也門等中東國家運作代理人戰爭,試圖以更低的顯示度、更低成本挽救其中東霸權。然而,代理人戰爭一旦開啟,就引起域內外各類力量的角逐,造成了非常規、小規模沖突的流行,沖突各方陷入持久混戰,嚴重侵蝕了中東政治和安全秩序。尤其是非國家代理人被外部施動方“賦能”后,常常謀求自主利益,加劇了代理關系管控難題。本書將結合歷史、理論、案例,系統性地分析美國與中東當地代理人的雙向博弈及美國中東代理人戰爭走向潰敗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