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對基于語料庫的評價性語言特征進行系統研究,分為評價理論的內涵與評價理論的應用兩大部分共計6個章節。第一部分主要對評價理論起源、基本內容、發展背景與應用實踐進行探討。該部分系統梳理評價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分析框架,方便讀者快速了解評價理論的含義、發展與主要應用領域。第二部分主要介紹了語料庫語言學理論、話語分析理論、翻譯理論與評價理論的結合,以及利用語料庫方法進行評價語言研究的可行性與適用性。本書第第一、二章在全面介紹評價理論提出背景、基本內容、發展歷程與研究現狀的基礎上,利用語料庫方法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將語料庫語言學理論、話語分析理論、翻譯理論與評價理論相結合,基于大量真實的語言數據對評價性語言進行分析。第三、第四章探討了語料庫語言學理論(局部語法與型式語法)與評價理論相結合的研究路徑及主要成果——局部評價型式,并以化學與教育學學術語篇中的語言評價傾向為例,給出了詳細的案例分析。第五、六章則將話語分析理論與評價理論相結合,利用語料庫方法分別分析了學術語篇、新聞語篇和演講主題評論語言語篇中的評價性語言,進一步驗證了語料庫研究方法在評價語言研究中的可行性與適用性。
劉國兵,河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校聘教授、碩士生導師、語料庫應用研發中心主任、河南省外事翻譯語料庫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為語料庫語言學、語言教學。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語料庫語言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國際應用語言學研究會會員等。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獲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博士學位。全國中學通用教材《英語》(新標準CD-ROM)核心編委、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河南省中等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專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項目、中國外語教育基金重點項目、河南省哲學社科規劃項目等多項國家及省部級項目;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1部、譯著2部、教材8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