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的學問比我們表面看到的要深得多,它是一種立世存身的價值觀念,一種實現人生目標的智慧,一種無所不明又無所不包的胸懷氣度,一種身心和諧、主宰自己人生的精神境界。
傳統的修心有“一生三舍”之說,“三舍”指的是舍的氣度、舍的智慧和舍的境界。本書所講的“人生九舍”,則是將原來的“三舍”內涵具象化為包括為人、做事、經營企業的“九舍”智慧,以期讀者能夠通過學習來促使個人提升、職業進階和企業營運順利。
財富之源在于智慧,智慧之本在于舍得。一個對所得到的一切、對周圍的人和事心存感恩的人,一個凡事看得開、放得下的人,他會把舍當作一種必然、一種生活方式。這才是舍的最高境界,也是做人與成事的最高境界。
一個人獲得多少財富,只是為人處世所表現出來的“果相”;“果相”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出獲得“果相”背后的原因。舍是因,得是果!舍與得互為因果,共同成就人生;愿意舍、怎么舍、舍多少、舍給誰…是人生取得成功的大課題。
人一生的追求無非兩方面: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質上,人們追求財富圓滿,包括金錢財富、婚姻財富、子女財富和健康財富。而能夠承載這些高位財富的,我認為“舍”是關鍵。但有的人舍掉健康熬夜加班追求財富,有的人舍掉家庭幸福不管不顧追求財富,這其實都是非常極端的做法。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非常推崇“中庸”這一人生智慧,而中庸之道在于平衡。舍與得,就是平衡的核心。我們追求財富,而財富的核心就是舍與得。財富于我們而言,只是一個結果,無論是價值五十萬還是五千萬,也只是某個人結出的“果”,一個“果相”而已。財富背后實際上隱藏著一種規律:修福報,貴人多,人品好,財富則能長長久久,反之,不義之財只能是短暫的。真正的財富包含兩個層面,一是大小,二是持續力。這兩者與個人及家族的修行有關,這個修行即是根,由此結出的果——財富,只是福報的一個顯像。得財富、得婚姻、得健康,得是其“果相”,舍即是根。
舍是一種修行,愿意舍、舍多少、怎么舍、舍給誰、以舍求得……這是一個人修成要面對的大課題,也是我們這本書主要探討的問題。不愿舍的人,只能擁有短暫的財富;而舍得過多或過少,沒有把控好一個合適的度,則容易適得其反,助長他人懶惰或貪婪之心。
當我們擁有了財富,也要懂得回饋社會。我們一直都在用實際行動來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每一次參加公益活動,都希望用自身的實力和能力去照亮一方。2021年5月,公司參與“重走玄奘之路”活動,千人走戈壁,并在戈壁灘上種植了20萬棵綠樹;2021年7月鄭州水災,公司第一時間組織員工捐款捐物,以最快的速度將一車車的救援物資運送到受災群眾手中。行動過程中,我們沒有借此做任何宣傳,只是將善行深藏在企業文化的內部檔案里,深藏在大家的心里。所謂功過自在人心,我們相信,行善事不需留名,只要發自善心,自有善果,這也是公司的理念之一。
人生九舍,有舍才有得:以舍修德——舍棄兇惡之心積累福德;以舍出離——舍棄愚昧之心得快樂;以舍取義——舍棄渾噩之心得光明前程;舍我其誰——舍棄懦弱之心才能功成名就;舍短取長——舍棄傲慢之心得合作之機;舍己利他——舍棄自私之心得眾人相助;舍近求遠——舍棄功利之心利可長遠;舍舊謀新——舍棄懶惰之心業可長青;舍九取一——舍棄貪婪之心萬事可成。舍是一種長久的修行,我們將帶領著大家一起修習這份“舍文化”。
這本書還涉及做人、做事、做企業之道的思考,以“舍什么”為入口,進而闡述“舍給誰”“舍多少”。
舍,在做人方面,體現的是換位思考,要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以人為本。修煉個人的品行和福報,厚德載物。擺脫無用的念頭與雜事的羈絆,堅守自己的底線。
舍,在做事方面,要求我們肩負責任感、勇氣、魄力與擔當,認清自己,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學會舍小求大,實現團體合作。
舍,投注于企業之道,在于胸有大志,舍棄眼前的蠅頭小利,才能規劃和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也在于不斷地學習和提升,舍棄舊思維,才能使企業創新、事業長青;更在于聚焦目標、共享利益,成就令人尊敬的百年企業和偉大事業。
祖海,中國傳統文化專題講師。秉承善念、善行的核心價值觀,扎根傳統文化,旨在構建一套高品質的傳統文化課程體系,打造一個正規、優質的國學平臺,為更多熱愛傳統文化的學員提供實用、實效、易學的國學知識,讓更多人能夠對國學經典不斷地加以學習和領悟,,提升自身智慧和文化底蘊。倡導大道至簡、古為今用、理術兼修。近年來,足跡遍布全國各地,授課數千場,幫助上萬學員提升思維層次,開悟思想慧根。
第一部分 為人之舍
第一章 以舍修德
一、德是心靈之光
二、修德,就是修“無我”
三、舍惡行,福自來
第二章 以舍出離
一、用賞花心看世界
二、給心做一點減法
三、心明凈,樂無憂
第三章 以舍取義
一、義是燎原之火
二、點燃內心的火種
三、心蘇醒,光明現
第二部分 做 事 之 舍
第 四 章 舍我其誰
一、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二、智者先謀勇后謀業
三、有勇者,成大業
第五章 舍短取長
一、擇其長棄其短
二、三省吾身可正己
三、去傲慢,眾志成
第六章 舍己利他
一、利他才能走得更遠
二、愛,可以成全任何關系
三、無私者,眾助之
第三部分 經營之舍
第七章 舍近求遠
一、要看向更遠的未來
二、胸懷萬里放眼世界
三、舍功利,可致遠
第八章 舍舊謀新
一、舍其舊而新是謀
二、知識是創新的力量
三、勤學者,業長青
第九章 舍九取一
一、有小舍才有大得
二、只緣身在最高層
三、去貪執,萬事成
舍得的道理,在這世間隨處可尋。比如,過去農村有一種習俗,當柿子成熟時,農民不會把它們全摘下來,而總是在樹上留下幾個。為什么?一方面,是供路上的行人在需要時享用的。另一方面,是留給鳥類在冬天吃的,這樣它們就能熬過最寒冷的季節,等到明年初春,就有鳥兒在樹上捕捉害蟲,這樣柿子才會有好收成。在樹上留下幾個柿子不僅僅是為了行善事,更是一種互惠互利,是舍得智慧的一種體現。
可見,舍并不都是失去,終有一天,會以一種得的形式回到你的身邊。做人最大的智慧,就是知道舍棄,而舍棄也正是為了得到。
為了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就要摒棄一些于己無益的東西,比如兇惡之心、愚昧之心、渾噩之心等。這是因為,兇惡之人沒有德行,無法承載過多的福報;愚昧之人一直在精神內耗,缺少讓自己幸福的能力;而渾噩之人沒有底線,找不到引領自己走向成功的信念。
在這個世界上,注定要放棄一些東西,才能得到一些東西。你越是堅持,越是不愿意失去,你就越是得不到任何東西。這就是所謂舍得,先舍而后得。人生最大的勇氣是放棄,最大的智慧也是放棄。當你握緊雙手的時候,什么都無法擁有,但當你打開手掌的時候,世界就在你手中。
人的內心容量是有限的,如果你不及時清理一些東西,就沒有地方容納一些新的和好的東西。有些時候,你不愿意放棄一段已經冷卻的關系,不愿意放棄虛榮,也不愿意放棄虛名,想將這些東西緊緊地握在手中,可事實上,你越不情愿,就會有更多的東西離你而去。就像手中的流沙一樣,如果不握緊它,它會靜靜地躺在你的手掌上。如果你害怕它會溜走,手握得越緊,從指縫間滑落的就越多。
《莊子》里說:“用心若鏡,物來則應,過去不留!比绻麑⑷说男谋茸饕幻骁R子的話,你就會知道,這面鏡子是留不下也藏不住過去的事物的。每一個人的一生,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你專注于煩惱和痛苦,就無法容納愉快和幸福。所以,我們要學會放下,才能輕裝上陣。
《莊子》里還說:“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蔽覀兊男囊褚幻骁R子,去者不送,來者也不迎,對事物不隱藏,所以能夠成功且不受損。當外物來臨之時,如果你過于用心,就很容易生起恩怨和是非,再明亮的鏡子也會渾濁不堪,而我們的心靈也會沉溺在苦海之中。而如果我們的內心不受外物影響,不送不迎,也不將它藏于心,就能做到不損害我們的心靈。
所以,在外物來臨之時,無論是令我們歡喜的,還是令我們傷感的,都不要過分用心,就如明鏡一般去體會它、感受它就足夠了。這樣,當這些外物離去的時候,它們就不會在我們的心中藏下痕跡,我們的內心仍像明鏡般澄明,也少了許多無謂的痛苦和煩惱。
在舍得之間,藏著我們終生的修行。在這一生中,人們注定要放棄并得到一些東西。放棄,就是要卸下那些沉重而復雜的負擔和累贅,留下那些令人感到輕松和舒適的事物。有時候,看似放棄了眼前的利益,卻在無意中獲得了更廣闊的舞臺。舍得是一種精神境界,只有擁有豐富精神世界的人,才能領悟到其中的道理。大舍大得,小舍小舍,不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