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化轉型國家戰略的推進,各行各業都涌現了大量和數字化轉型業務相關的公司,有的公司專注于工具層面,有的公司專注于精益層面,有專注于流程層面,有專注于底層工業邏輯層面,形成了巨大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業務網絡,非常復雜,如何厘清頭緒是各類企業的痛點。
鑒于此,本書以我國離散制造業為研究標的,闡述離散制造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實踐方法論,從底層業務邏輯梳理到業務如何數字化實現,在底層數據穩固的基礎上,再進行數字化轉型。
我國企業在踐行國家數字化轉型戰略的時候,存在一定程度地盲目采用市場上現成工具的現象,把現成工具當作數字化平臺,混淆了工具和平臺的概念,造成大量項目執行中并不契合企業的要求,如何鑒定工具、平臺是否一定達成企業的要求,需要有廣度方向和深度方向上極度深刻的工業邏輯專家來充分評估,遺憾的是,精通從產品開發到量產整個工業邏輯的專家在離散制造業內屈指可數。大部分企業在實施數字化轉型還在使用最原始的方法,摸著石頭過河,極大浪費了時間、金錢、效率。
本書力求從愿景、價值、定位、組織架構、人才培養、實踐方法論等方面,用樸素的方式展示離散制造數字化轉型實踐方法論。底層思維是一切事務發展的原點,抓住底層思維,堅持工業邏輯常識,這個理念將會貫穿于本書。
需要開宗明義地說明,數字化轉型并不能取代人的主觀能動性,數字化平臺恰恰把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到最大,即人從事增值的事務,數字平臺從事輔助事務。
這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數字化轉型怎么實踐?書中的故事會告訴您答案。
開篇前,先拋出一個靈魂拷問:離散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否一定要上數字化軟件平臺?沒有用到數字化軟件平臺的轉型就一定不是數字化轉型嗎?
這個世界并不安定,在疫情延宕反復,地緣政治形勢緊張,烏克蘭危機影響外溢,世界金融、經濟、能源、糧食等多重危機疊加,加上個別國家公然鼓噪分裂對抗、脫鉤斷鏈等陰霾下,2022 年G20 峰會的成功召開為掃除陰霾指明了方向,為了共同復蘇、強勁復蘇的目標,分解出了三大優先主題:全球衛生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可持續的能源轉型。 本書主題契合了時代主題數字化轉型。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絕不會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未來已來,你我都做好準備了嗎?本書將向廣大讀者闡明在歷史巨變下,企業應該如何實實在在地真正達成數字化轉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奠定最基礎的能力,才能攀上數字化轉型的高峰。
我是一名在制造領域精耕細作了二十年的工程師,從大學畢業之初,擁有較強的理論知識,但缺乏實踐經驗,到現在成為一名有著專業實踐方法論的工業邏輯專家,我的成長離不開工作中的各種歷練客戶的高要求、領導給予的高難度任務、下屬難以達成的困難等,督促我一步一步地成長為離散制造業的資深專家。
我是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出身的典型理工男,只是我內心深處是想要做一名文科生的,但是我怎么還是讀了理科呢?這要追溯到二十幾年前高二年級的文理分科,我現在還清楚地記得班主任說大家能夠選理科的就選理科啊,學了理科以后出來肯定會有飯碗的。鄉下的孩子哪懂那么多呀?!1998年,能在工廠里上班,就感覺那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事情。于是,我懵懵懂懂地就填寫了理科。但是我的文科真的很好,歷史、語文、政治都非常優秀,教語文的老校長經常會在課上把我叫起來讀自己的作文,現在想來我還是激動萬分。
思緒回到現在,我為何要撰寫此書呢?原因在于本人經歷了大量數字制造項目后,發現我國的數字制造存在大量的表面文章,一開始企業的需求非常高端,但是軟件實施商最終交付項目的時候需求不斷縮水,那么為何存在這種現象呢?本人一直在仔細思索:是軟件實施商的開發水平不夠嗎?貌似并不是,我接觸的可是世界知名的實施大廠呀;是企業執行力不好嗎?貌似也不是,企業里面的人幾乎都是拼命三郎;是需求提的不清楚嗎?仍然不是, 需求已經明確說明要達成數字制造的各個維度,比如要精益生產,要端到端打通,要商機快速轉化等。可是,最終項目還是舉步維艱。
其實市場上的調研機構早就做過充分調研,發現當前市場上90% 的數字化項目都是失敗的。這個血淋淋的事實擺在面前,無論是單位的大領導礙于面子不承認失敗,還是基層工程師由于巨大的業績壓力違心地說數字化項目成功,但是內心深處,都有一個聲音在回響:這個數字化項目難以達成提質降本增效的初衷,數字化項目難于上青天。白天工作期間,誰敢大聲地呼喊這個數字化項目是極度困難的呢?單位有太多的羈絆,數字化的過程天然是一個革命的過程,可是誰愿意革自己的命呢?數字化項目通常需要資金幾千萬,誰又會說這個項目難以成功而成為眾矢之的呢?人生在世,太多的無奈,太多的言不由衷,可是這就是事實。只是,我們一定要做一個單純的人,《莊子·刻意》: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古代先賢就要求我們做一個純粹的人、單純的人。
有鑒于此,本人作為在離散制造業浸潤20年的工程師,看著這些混亂、艱難的數字制造項目一個又一個地折戟,夜不能寐,這可是真金白銀地浪費國家財富呀!我不能再沉默下去,作為共產黨員,我還是要講家國情懷的, 不能看著所謂的實施大廠誤導我國企業。《中國制造2025》容不得糊弄,這關系我國制造業發展是否能順利地從制造大國向智造強國邁進。
本書第二作者蔣雙成,和我一樣是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出身,她是有著12 年工作經驗的機械制造工藝專家,曾獲得愛崗精武標兵勞動模范武漢市建功立業女明星等榮譽稱號。大家印象中沉默寡言的她為何要出這本書呢?原因有二:一是只有懂得加工流程及方法才能實踐數字化轉型; 二是她在傳承百年的漢陽兵工廠中深刻認識到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切身體會到了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革命的過程,有感而發。在數字化時代,本可以使用計算機建模設置好數控工藝及參數后即可自動生成加工程序發送到加工中心上,卻因為墨守成規,大部分員工還在逐個字符地手動輸入機床的面板中,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痛心疾首。在數字化轉型的實踐中,諸如此類的現象俯拾皆是。鑒于此,她陷入了沉思,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數字化轉型?怎樣才能促使數字化轉型的真正落地?一直在思考如何引導及宣傳才能做到真正的數字化轉型。輾轉反側,方向難尋,直到遇到了正在寫此書的我, 交談中終于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兩個同道中人一拍即合,精誠合作。
以上說了那么多,下筆之前,我其實有兩種敘事方式:第一,按照專業圖書的方式來寫數字制造到底應該如何實施,如何避免失敗保證成功;第二, 以講故事的方式來講解數字制造實現的方式。第一種方式比較嚴肅、枯燥, 讀者可能會讀不下去或者看睡著了;第二種方式是講故事,說教遠不如講故事來得有效,以講故事的方式來敘述一個數字化項目的成敗過程,中間穿插各種專業知識講解,這是我長期以來講課的有效方式,也發揮了我這個理科生的講故事能力,其實我就是一位被理科耽誤了的文學家。既然本書是以講故事的方式展開,那我一定會刻畫好實施數字化項目期間形形色色的人的內心的掙扎、無辜、彷徨、恐懼,深刻闡述數字化項目是一個自我革命的過程。
市場上用于數字制造的裝備多如牛毛,裝備如何使用,也有一本又一本的圖書可以參考,數量多得可以說是汗牛充棟,可是哪怕你是一個超級學霸, 把這些都學會了,還是有很大的可能性在真刀真槍的數字化實踐中折戟,為什么呢?因為你必須把所有的工具都放到一個體系中,進行無縫對接,才能充分發揮各個點上的工具的最大優勢,進而爆發出體系的優勢。這又引申出另一個話題,什么是體系?體系好像是一個虛擬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怎樣才能真正地搭建好一個體系呢?這就是本書要說的關鍵,需要底層邏輯的梳理,達成端到端的無縫對接。底層就如站馬步,馬步都站不穩,頂上的一切加裝物都是虛妄的,再多的數字化高端名詞堆砌如MOM、QMS、CRM、APS 等都不能把虛轉實,可能時刻都會崩塌,不在項目開始時崩塌,也可能會在項目的最后時刻崩塌,你一定會見識到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 眼看他樓塌了的慘烈狀。所以,不管數字化設備商是多么高級,實施商是多么的世界知名高端,企業都必須老老實實地把底層地基打牢固了,這樣才能萬丈高樓平地起。
本書定位為小說而不是專業圖書,小說聚焦離散制造方法論實踐而非流程制造方法論實踐,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升華,踐行了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知,故讀者閱讀本書時,發現單位實施的數字化轉型項目的某些事件和本書描述雷同時,請會心一笑,謹記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沈黎鋼 2004年畢業于蘇州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參加工作后,一直在世界500強企業任職,在明基電通結構工程部,伊頓電氣研發部,施耐德電氣研發部、工業化部等技術部門長期工作過,個人在工作中成長為精通從產品開發到制造整個鏈條的方法論專家,深諳底層工業邏輯端到端的流轉規律。
蔣雙成 作為有著12年工作經驗的機械制造數控工藝專家,秉承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理念,在制造行業里先后從事過生產、研發、工藝等部門的工作,精通制造業核心業務,先后為企業解決生產技術難題20余項,曾獲得武漢市建功立業女明星、企業愛崗精武標兵和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第一章 產品的第一道護城河零部件穩健業務調研 / 1
第一節 風起:來自高層的失望 / 4
第二節 塌陷的產品內核業務:PPAP喪失 / 5
第三節 失望的現場巡查:一把榔頭引發的思考 / 26
◎延伸閱讀:PPAP 如何接地氣開展 / 9
第二章 產品的第二道護城河廣義同步工程調研 / 35
第一節 形同虛設的同步工程 / 36
第二節 無人知曉的產品設計失效模式分析 / 43
第三節 沒有項目管理的產品設計 / 47
第四節 經驗主義的產品組裝關系 / 50
第五節 數據鏈斷裂的制程失效模式分析和制程控制計劃 / 52
第六節 從未落實的重要問題清單 / 61
第七節 不成體系的問題庫 / 67
第八節 內卷的質控要求 / 74
◎延伸閱讀:同步工程 / 36
◎延伸閱讀:制程失效模式分析和制程控制計劃 / 52
◎延伸閱讀:問題庫 / 68
第三章 產品的第三道護城河關鍵業務調研 / 83
第一節 一堵作業指導書墻 / 84
第二節 錯誤的計件制工時 / 99
第三節 沒有量產驗證的研發工裝夾具 / 112
第四節 缺失的研發設計驗證報告 / 114
第四章 聚調研之沙,成因果之塔 / 117
第一節 回家的路,思緒萬千 / 118
第二節 蘇州華為見聞,數字化轉型的感慨 / 122
◎延伸閱讀:作業指導書 / 91
◎延伸閱讀:糾結的計件制和計時制 / 101
◎延伸閱讀:工時體系 / 105
第三節 生產線設計調研專題 / 125
第四節 輸出公正的調研報告 / 146
◎延伸閱讀:生產線設計方法論 / 128
第五章 波瀾不驚之預,風起云涌之立 / 163
第一節 慶祝調研完成 / 165
第二節 無力回天的宿命輪回 / 168
第三節 破舊立新 / 174
第六章 私享會數字化夢想啟航 / 179
第一節 研發私聊:數字化轉型對研發的孤島效應 / 180
第二節 技術私聊:數字化轉型將解散技術部 / 183
第三節 工藝私聊:數字化轉型對工藝的革命 / 187
第四節 質量私聊:數字化轉型確保質量不內卷 / 191
第五節 生產私聊:痛失共同價值觀的戰友 / 195
第六節 出牌:自行擬定的數字化轉型項目需求書 / 199
第七章 抽絲剝繭數字化轉型核心業務流鑒定 / 215
第一節 數字化轉型的注意點 / 217
第二節 信任建立:實施商調研工藝 / 222
第三節 現有線下核心業務流鑒定方法論 / 227
第四節 5S 是否是核心事務 / 229
第五節 探討拉動生產解決缺料 / 240
第六節 確定線下核心業務流 / 251
第七節 數字化轉型業務流定義 / 256
◎延伸閱讀:5S 是不是核心事務 / 231
◎延伸閱讀:數字化如何拉動生產、解決缺料問題 / 242
第八章 修成正果典型核心事務的數字化實現思維 / 257
第一節 前無古人的PPAP數字化創新實現 / 258
第二節 數字化轉型項目書定義 / 275
第三節 不再割裂的工程變更數字化實現 / 278
第四節 領先的工藝數字化實現 / 283
第五節 創新嵌入式設備維護數字化實現 / 293
第六節 創新嵌入式操作員工資質數字化實現 / 296
第七節 強管控同步工程數字化實現 / 302
第八節 基于數據池的問題庫數字化實現 / 305
◎延伸閱讀:PPAP 如何結構化入數字化平臺 / 264
◎延伸閱讀:結構化工藝 / 283
第九章 慎終如初數字化轉型的要點解析、后期簡述 / 309
第一節 解讀數字化實施的注意點 / 310
第二節 底層邏輯梳理后的后段事務簡述 / 316
第三節 離散制造行業先進工業平臺的部分邏輯借鑒 / 317
后 記 /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