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優化農產品供應鏈的目的出發,基于“互聯網+”的時代背景,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實證分析影響農產品供應鏈的各種因素,從而為農產品供應鏈優化提供理論指導。該研究成果不僅為加快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推動農產品供應鏈優化升級提供實踐參考,更為轉換農業增長動力、優化農業經濟結構、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為增效導向、立足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的良好局面擘畫藍圖。
全書基于“互聯網+”的時代背景,實證分析影響農產品供應鏈的各種因素,從而為農產品供應鏈優化提供理論指導。作為一個學術專著,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指導意義。除此之外,本書第六章中對于多多買菜、菜管家、盒馬鮮生、中糧“我買網”等的案例研究通俗易懂,值得一讀。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 千百年來, 農業都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農業發展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關系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更關系到每一位農民和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農產品市場是農業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其中,農產品作為農業生產的物品, 其質量水平和供應體系直接關系著農業農村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進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
黨中央全面部署、 系統推進農業農村改革, 一些長期制約著農業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逐步得到破解, 為農業連年豐收、 農民連續增收、 農村持續穩定提供了堅強的制度保障。
近些年來, 在農產品流通方面, 供應鏈體系的建設持續推進, 并逐漸趨于完善。 2017 年,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供應鏈首個國家層面的綱領性文件——《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 該文件標志性地提出必須加快供應鏈的創新能力與應用水平, 從而更好地推進農村第一、 第二、第三產業融合發展, 促進制造協同化、 服務化、 智能化, 提高流通現代化水平等。 之后, 有關農產品供應鏈的工作方案和指導意見紛紛出臺。 2017 年 9月, 農業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發布的 《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 提出, 要完善農產品物流服務, 推進農超對接、 農社對接,利用農業展會開展多種形式的產銷銜接, 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 積極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 鼓勵網上購銷對接等多種交易方式, 促進農產品流通線上和線下有機結合。 2019 年 5 月, 財政部、 商務部發布通知, 決定正式開展農商互聯工作, 通過完善農產品供應鏈, 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 促進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 滿足農產品消費升級需求, 進一步為農產品供應鏈的相關實施工作打
下堅實基礎。 2021 年 1 月, 《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 提出, 要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 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的基
礎設施, 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 推動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 2021 年 11 月, 農業農村部發布的 《關于拓展農業多種功能 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提出, 要構建農產品供應鏈體系, 實施 “數商興農”, 打造農產品網絡品牌, 支持運營主體帶動農戶統一標準、 統一生產、 統一采購、 統一品牌、 統一銷售, 構建基于互聯網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形成協同高效、利益共享的優質特色農產品供應鏈體系。 以上意見和方案對于構建現代化農產品生產體系、促進農產品生產與市場流通協調發展、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加快信息化手段與農產品供應鏈建設體系融合發展等都給出了指導性建議。 基于此, 農產品供應鏈在農業經濟發展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供應鏈的優化已經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重中之重。誠然, 我國農產品供應鏈體系仍不完善, 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 農產品供貨能力不足、 包裝有待完善、 物流配送效率仍需提高等問題依舊是限制農產品上行的堵點和難點。伴隨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各大網絡平臺和各類經營主體都在以多種模式滲透到農產品流通領域的各個環節, 其滲透速度快、模式多。相對地,農產品批發市場面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渠道分流、經濟下行、行業競爭等多重壓力,固有優勢正逐步弱化,深層發展受到挑戰。為此,許多電商平臺著眼于需求,以互聯網高效迅速的特點,通過電商平臺整合原材料的供應商與采購商,在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時, 也促使下游采購商積極融入供應鏈改革的潮流中。目前, 有關部門和地方頻頻部署發展農村電商新基建、擴大農村電商覆蓋面、培育農村電商實體、發展直播賣貨等, 農村電商的巨大潛力將被持續激發,并將成為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的新動力。
綜上所述,農產品供應鏈的良性健康發展是農業農村經濟高效、安全、穩健發展的重要前提,是能夠 “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保障。“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供應鏈就如同推動農產品產銷多方協調發展的 “器”, 對于實現農產品市場良性循環發展以及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事” 起著至關重要的紐帶作用。因此, 本書從優化農產品供應鏈的目的出發, 基于“互聯網 + ”的時代背景, 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 實證分析影響農產品供應鏈的各種因素, 從而為農產品供應鏈優化提供理論指導。該研究成果不僅為加快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推動農產品供應鏈優化升級提供實踐參考, 更為轉換農業增長動力、優化農業經濟結構、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為增效導向、立足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的良好局面擘畫藍圖。
柴春鋒,男,碩士,太原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供應鏈管理、工業工程與應用。主要成果:獲山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應用》,主持省級科研課題2項(《山西省中小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進一步推進中西部地區標準化工作改革發展的研究》)。
1 緒論 …………………………… 1
1. 1 研究背景 …………………… 1
1. 2 研究目的與意義 …………… 8
1. 3 國內外研究綜述 …………… 9
1. 4 研究內容和思路 ………… 24
1. 5 研究方法 ………………… 26
1. 6 創新之處 ………………… 27
2 概念界定及相關理論 …………… 29
2. 1 概念的界定……………… 29
2. 2 理論基礎………………… 45
2. 3 互聯網發展水平對農產品供應鏈全要素生產率的作用機理 ………… 57
2. 4 本章小結………………… 58
3 “互聯網 + ” 時代下農產品供應鏈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59
3. 1 傳統農產品供應鏈發展現狀及問題… 59
3. 2 “互聯網 + ” 時代下農產品供應鏈發展現狀 …… 63
3. 3 “互聯網 + ” 時代下農產品供應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 71
3. 4 數字化賦能供應鏈發展的新趨勢 74
3. 5 本章小結 ………………… 78 4 物流企業與農村物流網點的博弈分析 …………………………………… 79
4. 1 問題的提出 ……………… 79
4. 2 模型假設與構建 ………… 80
4. 3 博弈結果的影響因素分析 88
4. 4 結論分析………………… 97
4. 5 本章小結………………… 99
5 互聯網發展水平對農產品供應鏈全要素生產率影響的測算 …………… 101
5. 1 變量選擇與數據來源…… 102
5. 2 DEA 模型的選 ………… 107
5. 3 描述性統計分析 ………… 110
5. 4 實證分析 ……………… 114
5. 5 穩健性檢驗…………… 117
5. 6 本章小結……………… 120
6 個案研究: “互聯網 + ” 時代下生鮮農產品的供應鏈 ………………… 121
6. 1 多多買菜———社區蔬菜零售行業的領軍者 …………………………… 121
6. 2 菜管家———互聯網 + 農產品電商的開拓者 …………………………… 126
6. 3 盒馬鮮生———社區化生鮮體驗中心 …………………………………… 129
6. 4 中糧 “我買網” ———打造農產品供應鏈的航母 ……………………… 131
6. 5 嘉吉———農產品供應鏈建設的標桿 …………………………………… 137
6. 6 壽光蔬菜———生鮮農產品品牌的引領者 ……………………………… 140
6. 7 本章小結 ………………… 146
7 “互聯網 + ” 時代下農產品供應鏈的優化策略 ………………………… 147
7. 1 農戶層面 …………………… 147
7. 2 企業層面 …………………… 154
7. 3 消費者層面 ………………… 164 7. 4 信息技術層面 ……………… 167
7. 5 政府層面 …………………… 170
7. 6 本章小結 …………………… 175
8 研究結論與展望 ……………… 176
8. 1 研究結論 ………………… 176
8. 2 研究展望 ………………… 178
參考文獻 ………………………… 179
后 記 …………………………… 192
盒馬鮮生是國內新零售領域的先鋒,一經問世就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從盒馬鮮生的品牌名中發現,“鮮生”既是“先生”的諧音,同時也表達了盒馬主打的是生鮮產品。盒馬鮮生供應鏈涉及生產商、供應商、地產商、加盟商等一些列節點角色,通過與領館、協會和品牌商緊密合作,構建全球直采體系和全球供應鏈體系,打造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冷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