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杰(1901—1993)是中國現代文學重要作家、文學理論家,20世紀20年代創作《慘霧》等一批重要的鄉土題材小說,被茅盾稱為“那時候一篇杰出的作品”,結構縝密,氣魄雄壯。許杰是文學研究會成員,深刻體認“為人生而藝術”的文學觀念,自覺接受無產階級革命文藝思想,在創作實踐中進行了真誠的探索與試驗。后來赴南洋吉隆坡從事《益群日報》主編工作,倡導新興文藝運動,為推動新馬華文文學發展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1935年,許杰應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鄭振鐸之邀,擔任暨南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教職,1944年擔任文學院院長,暨南大學教務長。許杰在暨南大學執教期間,積極從事文學創作,陸續發表《督學下鄉》《旅途》《賊》《晚飯》等作品,而且也大力推進“東南文藝運動”,以此打造文藝陣地,凝聚東南地區作家隊伍投身于文藝抗戰。正是在這一段時間里,許杰撰寫了一系列討論文藝創作與批評原則的文章,對當時的重要作家作品進行了熱情關注。
許杰先生勤于筆耕,創作量大,不少作品未結集出版。本書分為兩輯,分別遴選作許杰先生的小說(12篇)、散文(9篇)評論(33篇),皆為作家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