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沿著從傳統到現代的思路,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心”的觀念進行了全方位闡釋,具體介紹了“心”的觀念的歷史演變、從現代腦科學看“心”的生理根據,以及“心”的認知功能、道德教化功能、審美功能、抉擇功能、社會功能和文化形態,進而探討了自覺“用心”在設計、教育、管理領域的應用和“心”的觀念在高科技時代的發展前景。本書立足于現代科技和社會發展背景,闡發作為傳統思想文化“基因”的“心”的意義和價值,有助于促進傳統文化觀念的創造性轉化。
目錄
序言:高科技時代為什么要談“心”?
第一章 “心”的觀念的歷史演變1
第一節 心臟能否思維—生理的視角1
第二節 先秦諸子如何談“心”?6
第三節 秦代至清代中期“心”的學說13
第四節 近代和現代“心”的形態24
第二章 從現代腦科學看“心”的生理根據30
第一節 從腦功能定位看“心”的指向30
第二節 從具身認知看“心”的作用35
第三章 “心”的認知功能:從傳統到現代41
第一節 “心”的認知對象:“象”41
第二節 “心”的認知模式:知情意相貫通57
第三節 “心”的認知方法:“格物”如何“致知”?71
第四節 “心”的認知結果:知識與踐行88
第四章 “心”的道德教化功能:從傳統到現代99
第一節 “心”的道德意識:良心的養成99
第二節 “心”的道德情感:同情心的演化106
第三節 “心”與道德行為:如何“致良知”?112
第五章 “心”的審美功能:從傳統到現代120
第一節 “心”的審美標準:真善美相統一120
第二節 “心”的審美情趣:形似與神似126
第三節 “心”的審美意境:境生象外130
第六章 “心”的抉擇功能:從傳統到現代135
第一節 “心”的決策能力:謀劃與優選135
第二節 “心”的執行能力:恒心與定力143
第三節 “心”的調整能力:反思與變通147
第七章 “心”的社會功能:從傳統到現代157
第一節 “心”與人際關系157
第二節 “心”與團隊建設164
第三節 “心”與機構效能169
第八章 “心”的文化形態:從傳統到現代174
第一節 “心”與和諧共生的文化174
第二節 “心”與可持續發展的文化179
第三節 “心”與天人合一的文化185
第九章 自覺“用心”的現代應用195
第一節 自覺“用心”的設計195
第二節 自覺“用心”的教育204
第三節 自覺“用心”的管理212
第十章 “心”的未來231
第一節 “心”與“腦”的未來關系231
第二節 “心”與“身”的未來關系235
第三節 “心”與人工智能的未來關系240
結語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