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的老北京,新生事物層出不窮,老傳統和老行當也司空見慣——新舊交織,東西混雜,或許正是那個時代的特色。本書用細致的插圖和生動活潑的文字,向您講述身為“老北京”的作者記憶中的故人舊事。我們仿佛能聽到手工業者的沿街叫賣,似乎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忙碌的身影,惆悵之余,也能感受到老北京的獨特魅力。
本書圖文并茂,內容豐富,京味兒京韻生動活潑,手繪頗具童趣,年輕讀者沒有見識過書中描述的人和事,通過插圖就一目了然,極具可讀性。作者年逾古稀,是個地道的“老北京”,童年生活豐富多彩,經歷了地道的種種老北京風俗和趣事,是個老北京的“活字典”。因此文中描述人事真實生動,極具典型意義。
序
故鄉,是刻骨銘心的記憶;
故鄉,是魂牽夢縈的地方。
我的故鄉是北京。每當聽到那首深沉而激蕩的歌曲《前門情思大碗茶》,我就會熱血沸騰,思緒萬千!
北京,我生于斯,長于斯。幾十年來時光流逝,我也曾經去過不少地方,卻怎么也忘不掉故鄉對我的滋養!
1941年,我出生在北京東四六條一座典型的四合院里。從小到大,我看到的都是北京城靜謐的胡同與瓦灰色的房屋;聽到的都是老北京人待人接物的謙和恭敬與熱情誠懇。
我在北京城長大,在北京城讀書。即使在邊疆工作期間,我也總忘不掉朗朗的北京土語,忘不掉熟悉的北京城。現在退休住在北京,我時時刻刻感覺到就像躺在母親的懷抱一樣,無限地踏實與安詳。
幾十年來,北京城變了。盡管它的外貌已經沒有了老北京的影子,但是北京城的味道,我依然那么熟悉,如北京城春風的香吹、夏雨的濕甜、秋果的壯碩、冬雪的含蓄!
這一切,促使我打開電腦,一字一句,把心中對故鄉北京的熱愛寫下來——我要寫出故鄉的風采,故鄉的精神!
我自己用電腦鼠標畫出了配圖,就算是“電腦畫”吧。在圖畫中,我盡量表現出老北京當時的一情一景,畫面都很簡單,因為我只抓住主題,其余的東西就省略了。
由于我畫的原圖格式不符合出版要求,故此專門邀請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生顏誠銳小友把我的圖畫進行臨摹。他的臨摹保持了我原圖的精髓。我也感謝他對我的原圖進行的修改!
2014年8月底
于北京朝陽區團結湖
孟繁強
1941年生于北京,漢族。1966年前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支邊,1972年回京。回京后自學美術、文學寫作。從事工藝品美術設計工作,直至2001年退休。
目錄
服務業者
菜車子,菜床子 〇〇二
中西裁縫 〇〇七
绱鞋鋪 〇一二
酒樓與飯莊 〇一八
“叫菜” 〇二二
“饅頭鋪” 〇二五
磨刀老頭 〇三三
箍漏鍋 〇三八
焊洋鐵壺的 〇四二
修理竹門簾 〇四七
修理雨傘 〇五二
剃頭挑子 〇五七
新式理發 〇六三
算命 〇六八
搖煤球的 〇七〇
鋦碗匠人 〇七五
修理搓板 〇八〇
生活瑣事
時髦 〇八六
電燈 〇八九
蒲包 〇九二
鳳仙花 〇九五
刨花 〇九七
飲場 〇九九
忌門 一〇二
絞臉 一〇五
蒸饅頭 一〇八
撣子 一一〇
行人踏藥 一一二
補襪子 一一四
做布鞋 一一六
支爐 一一九
大正琴 一二一
土吊扇 一二四
賣花 一二六
新式理發 自民國以后,西式文明理發應運而生,就連退位 的溥儀皇帝都剪去辮 子,留起了“牛犢舔的中分頭”。整個社會當仁不讓 ,互相攀比新式發型。
那些維新派人物和學生志士爭先恐后去新式理發館, 享受從未有過的新奇 待遇。
進門前,老氣橫秋;出門后,容光煥發!一個個 都是從腦門中間往后 一條直縫,頭發平分左右,發蠟貼實,光可鑒人,禿 鬢露耳,后發露勺—— 近看是人的頭顱,遠看簡直就像“干杏核”,用今天 的審美眼光看完全就 是“皇軍”的狗腿子翻譯官! 最初,新式理發館只是男人進去,后來有人看見 “江湖女俠”秋瑾都 是一身男裝打扮,就有大膽的女人也去理發館把頭發 剪成了“雞屁股”。
一開始,人們簡直看不慣女人的推陳出新,躲在 背后指指點點撇嘴斜視。
漸漸地,女人“追新族”越來越多,大街上男人們頭 上“中分”“偏分”; 女人們“短發”“掃帚”也就越來越多。再后來,理 發館又學習西洋人的方法, 為女人增加了“火燙”,就是用一把大鐵鉗子在火爐 里燒熱,夾住頭發卷起來 成為卷發,稍不小心夾子過熱把女人的頭發燒焦,也 就真的變成了“雞屁股”! 六十多年前,東四隆福寺街東口不遠,有一家“ 天星理發館”。高臺階, 坐北朝南兩間門臉,屋子里裝潢新穎闊氣,門邊墻上 整天轉著紅藍白三色 “走馬燈”。
一次,四叔五叔帶我去“天星”理發,店員招呼 四叔五叔坐上理發椅, 圍上潔白的大布,問了要求,拿出手動推子就開始理 。我坐在旁邊,看著 四周一切都感到新奇,白漆的理發椅又寬又大,能升 能降,墻上一面面大 鏡子,里屋是洗頭的白瓷池子,更加奇怪的是屋頂上 掛了一個大圓鐵盒子, 四周掛滿了有黑色鐵夾子的粗電線! 四叔五叔在理發,我無所事事有些煩躁,正在無 聊,從門外走進一個 身穿和服的日本女人,與店員嘀嘀咕咕說了幾句什么 話,便坐在鐵盒下面 的理發椅子上。店員為她肩膀鋪了白毛巾和白色圍巾 ,細心地為她洗頭梳 理,費了一番功夫,再把女人的頭發一縷縷卷起,用 屋頂上鐵盒子里的電 線夾子夾住。
我好奇地走過去看,電線足有四五十根,每根電 線都有一個鐵夾子夾 在女人的頭發上,等店員把所有鐵夾子都夾在女人頭 上后,又到旁邊按開 了電門開關……女人在閉目養神,我仍然站在一旁觀 看,看她滿頭電線和 鐵夾子,真是有些好笑。
一位店員叫我:“別靠近,留神電著!” 我才知道女人頭上的鐵夾子也是通電的,真擔心 她會不會觸電發抖, 聽大人說過人被電死了就會翻白眼吐舌頭……我躲開 了。
旁邊椅子上一個人,滿頭白色肥皂泡,看不清年 紀。店員在他頭上抓 呀抓,一擼!兩手捧了擼下的肥皂泡甩進了旁邊的大 桶里,然后請他站起 來到后面屋子去沖洗頭發。
一會兒,那個人又重新坐到椅子上,店員在他身 后的椅背上一敲,椅 子背忽然向后倒下,整個人也躺了下去,我看著著實 好玩! 店員拿來小刷子涂了肥皂在他臉上抹呀抹,抹得 他滿臉白色肥皂泡, 就像京戲里的“曹操”,又像是吐著大泡泡的肥螃蟹 ! 店員又拿來一把牙色把子的長折刀,打開來寒光 四射,輕輕地在那人 的臉上刮,我仔細一看,哦!原來就是常聽大人們說 的“刮臉”! 刮過了下頜再刮嘴唇,刮過了腦門再刮耳朵,還 刮眼皮和鼻子……收 起了刀子,拿來熱熱的毛巾給他擦臉,那人很舒服的 樣子…… 等了許久,四叔的頭發理完了,洗過了頭發,滿 頭濕發。坐在那里店 員給他頭發梳呀梳,梳得整整齊齊。
突然,店員從后面火爐里拿出一根木把子的鐵棒 ,而且鐵棒已經燒得 紅紅,我不知道這是要干什么,一下子緊張了起來! 只見店員一手用梳子抄起四叔的頭發,另一只手 用紅紅的鐵棒子在頭 發梢上來回地橫“掃”,鐵棒過處發梢就冒出一股焦 煳的濃煙,滿屋子一 股燒豬毛的刺鼻味道。
再看四叔,卻是閉著眼睛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
把頭頂的頭發全都掃 過,鐵棒子放回去,回轉身拿起電吹風一邊梳頭一邊 吹! 我大膽地問五叔:“這是干什么?” 五叔卻笑著說:“這是燒尖!把頭發尖燒得卷起 來再吹風,頭發鉤住 頭發,以后頭發就不會散亂了!” 哦,原來如此!我的心才放了下來。我繼續看, 店員又拿來了圓盒子, 給四叔頭上抹了厚厚的“發蠟”,用梳子再一次梳整 齊。
我從對面的鏡子里看四叔,啊!真漂亮!這么漂 亮的四叔,肯定能給 我找一位漂亮的“四嬸”! 五叔還在理發。我回頭看看,店員正給燙發的日 本女人頭上的電夾子 一個個摘下來,滿頭垂垂的卷發一點都不好看,禿亮 的額頭再配上彎曲的 發卷,簡直就是一個黑毛的“巴兒”,我捂著嘴笑! 那女人躺在椅子上,店員為她洗頭又吹風。店員 拿了“分頭針”把她 頭發挑得松松的抹了“頭油”,滿頭的卷發垂在腦后 ,蓬蓬松松又黑又亮, 店員拿了鏡子在女人的背后叫她看“反光”,她站起 來照照鏡子滿意地笑了, 給了錢一扭一扭地走出門去,下臺階不小心木屐一滑 差點崴了腳,嘴里嘟 嘟囔囔叫了洋車,一扭身坐上走了。
五叔的頭發也理完了,四叔給了錢,出了店門, 我們三人一路向西, 到隆福寺廟會看熱鬧去了! 如今,滿街的“發廊”“發屋”“美發”比比皆 是,男人女人的頭發 各式各樣美麗又新潮!只是老年人的頭發長了去哪里 ?即便是有哪一家可 以方便老人的發廊,價高質低,而且刮臉取消了,誰 人可以再次拾起這樣 的服務技術? 好在,街邊還有為老年人擺的“理發攤子”,去 他那里還可以享受一 絲說得過去的服務,只是有些冷!
……P63-67